书名:国学经典49 黄帝内经精粹
:39.80元
售价:27.1元,便宜12.7元,折扣68
作者:陈才俊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15702933
字数:360000
页码:3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黄帝内经精粹/国学经典》编著者佚名。
《黄帝内经精粹/国学经典》内容提要:《黄帝内经》全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81篇,共约18万余言。其思想内核大致可归纳为10个方面:即阴阳五行说、藏象说、精气神说、经络学、病因病机学、病证学、诊法学、治则学、养生学及运气说。从整体篇章的层次分析,《黄帝内经》又可粗分为15个部分,其中《素问》涵盖8个部分,《灵枢》涵盖7个部分:《素问》1~7篇,主要讨论养生和阴阳五行学说;《素问》8~14篇,主要讨论藏象学说,兼而论述了气候、地理和疾病的关系;《素问》15~21篇,主要论述色脉在病理分析上的作用,以及五脏病害的转变和五实五虚的问题;《素问》22~30篇,主要讨论五脏虚实的临床表现和的手法;《素问》31~48篇,以热病、咳嗽、痹症、痿症等50种病症为例,分别论述了它们的病理机制,阐述了辨证施治的原则;《素问》49~65篇,主要讨论经络、腧穴和的方法,以及一些杂症病理机制的分析;《素问》66~74篇,主要讨论运气说,以及19种疾病的病理特征以及相应的施治原则。《素问》75~81篇,主要讨论学医之道和医德问题,兼而论述三阴三阳相互转换的内因和外因。
《灵枢》1~18篇,主要讨论经络说、气血营卫以及针具、刺法等有关问题;《灵枢》19—28篇,列举寒热病、癫狂、厥逆等多种病症,指出利用脏腑经络辨证施治的方法;《灵枢》29~41篇,主要讨论气血营卫在解剖学中的表现;《灵枢》42—50篇,主要讨论人体气血营卫的内外关系,以及疾病与体质的关系等问题;《灵枢》51~63篇,进一步论述了经络、腧穴、气血营卫之间的关系,兼而分析了水肿、石瘕、痈疽等病症的病理机制;《灵枢》64—67篇,主要讨论体质说和病理说,补充《素问》的不足;《灵枢》68~81篇,讨论肿痛(因寄生虫而发生的腹部绞痛)、失音、瘰疬等多种病症,兼而论述尺肤、诊脉、针法等技巧,可视为对《内经》的拾遗。
这本书拿到手就觉得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相当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装帧设计也挺讲究,透着一股子古朴的气息,看着就让人心生敬意。我本来就对传统文化有些好奇,想找本入门级的读物来了解一下,但又怕那些太过晦涩难懂的版本把我劝退。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注释也相当到位,不像有些古籍读起来像在啃石头。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让人能逐步领会其中的精髓,而不是一头雾水。特别是那些对古代医学思想的阐述,深入浅出,让我对“天人合一”的理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感觉作者在整理和解读这些古代智慧时,花了很多心思去平衡原著的权威性和现代读者的可读性,这点非常值得称赞。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感觉自己的视野都被打开了,对健康和生命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深刻了。
评分我本来是冲着某个特定章节去的,但读完之后发现整本书的结构安排实在巧妙。它不是那种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像一条清晰的脉络,引导读者从宏观的概念逐步深入到具体的实践方法。我尤其欣赏它对“治未病”思想的强调,这在现代社会简直太重要了。现在的人们往往等到身体出了问题才去求医问药,这本书却反复提醒我们要注重日常的调养和预防。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读起来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长者在娓娓道来人生的至理。我甚至会把书里提到的一些生活习惯融入到我的日常作息中去尝试,比如关于四季养生的建议,实践起来并不复杂,但坚持下来后,身体的反馈确实有微妙的变化,感觉精力更充沛了,睡眠质量也提高了。这说明书中的智慧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活知识”。
评分拿到这本精粹后,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极大地提高了阅读古代典籍的效率。我以前尝试直接阅读一些原版书籍时,经常被那些文言文和跳跃的逻辑搞得筋疲力尽,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是什么。这本书的好处就在于它做了一个非常精准的提炼和翻译,既保留了原意的神韵,又确保了现代人能够理解其深层含义。它就像是给了一条清晰的地图,让你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能准确地找到最重要的灯塔。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关键术语的解释,往往会给出好几种角度的阐述,让我的理解更加全面立体。对于想要快速掌握核心思想,又不想在繁琐的字句上浪费太多时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的宝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中医的整体框架有了更坚实的认识基础。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种“精粹”类的书籍通常抱有警惕心,总担心为了追求简洁而牺牲了内容的深度和准确性。然而,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在取舍上的分寸拿捏得极好,该展开的地方毫不吝啬笔墨,而那些重复啰嗦或者不适合现代语境的内容则被巧妙地搁置。我关注的几个疑难点,比如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非常透彻且系统化的梳理。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书中所述的阴阳五行、脏腑理论,并非是迷信的说法,而是古人基于对自然现象和人体反应的长期细致观察所总结出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框架。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对它产生了强烈的信赖感,让我愿意将书中的理论融入到对自身健康的长期管理规划中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透露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感,拿在手里摩挲着封面,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我是一个对细节比较挑剔的人,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确实做到了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它在内容呈现上,做到了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人文的温度。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医学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对生命本真的关怀。读到关于情志对身体影响的章节时,我感触尤其深,它提醒我们,精神世界的和谐与身体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其作为一本“医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指导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以更智慧的心态面对人生的哲学指南,让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内心也得到了安宁和滋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