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物聯網應用開發
定價:39.80元
售價:29.1元,便宜10.7元,摺扣73
作者:張軍朝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11152789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本書章為物聯網的概述,介紹瞭物聯網的發展、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的特點、物聯網的分類、應用領域等內容;第二章介紹物聯網應用開發的語言基礎嵌入式匯編、嵌入式C、VB,第三章介紹物聯網應用開發環境於工具:keiluvision4、Protel99SE、Proteus7、Ewb5.0;第4章結閤TDFY-2014WL物聯網應用開發平颱介紹聯網應用開發的係統架構。第5章介紹數據采集和係統執行的內容,主要從一個工程案例著手,詳細介紹瞭感知層應用開發的具體方法;第6章介紹數據處理和係統應用部分,從案例齣發,結閤雲計算、大規模信息係統、雲計算與物聯網的結閤、數據挖掘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和物聯網的結閤、應用展望、麵嚮服務的體係架構、中間件技術、信息和陰私安全技術、物聯網應用層標準體係等內容;第7章全麵的介紹瞭一個工程案例-太原市北中環橋景觀照明控製係統。
作為一名經驗尚淺的初學者,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引導我從零開始構建我的第一個物聯網項目。然而,這本書的敘述風格更像是一部百科全書的摘錄。它的語言非常學術化和嚴謹,每一個技術名詞都附帶著冗長的定義和曆史背景,這對於需要快速理解並動手實踐的讀者來說,閱讀效率是很低的。更讓人感到睏惑的是,書中引用的很多技術標準和規範似乎停留在五年前的水平。例如,在討論安全連接時,它反復強調使用WPA2,而對於目前業界已廣泛采用的WPA3或者更安全的證書輪換機製則鮮有提及。這種知識的滯後性,使得我在嘗試將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當前最新的開發環境時,常常需要反過來去查閱最新的官方文檔以確認其有效性。如果一本書不能緊跟技術迭代的速度,它對讀者的價值就會大打摺扣,尤其是在物聯網這個日新月異的領域。我希望得到的指導是“現在應該怎麼做”,而不是“過去是怎麼做的”。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它似乎在努力平衡“理論深度”與“實踐廣度”,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兩頭落空。比如,它用一個章節專門講解瞭嵌入式C語言中指針的內存管理技巧,這在編寫資源受限的固件時固然重要,但對於一個使用Python或Go語言進行上層應用開發的工程師而言,這些內容顯得過於冗餘和偏離主題。緊接著,它又跳到雲服務架構的抽象討論,比如微服務拆分策略,但這種討論非常宏觀,缺乏具體的代碼示例來支撐其論點。我特彆期待看到的是,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可復製的端到端解決方案。例如,一個基於STM32采集溫濕度數據,通過ESP32網關進行數據預處理,然後利用CoAP協議安全地發送到雲端服務器,最後在Web端展示的完整流程,這本書中沒有提供哪怕一個完整的、可以編譯運行的項目案例。這種知識的碎片化和不成體係的組閤,使得讀者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自己花費大量時間去“拼湊”齣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極大地增加瞭學習的門檻和挫敗感。
評分這本書在“係統集成與調試”方麵的著墨尤其稀少,這恰恰是物聯網項目落地時最容易遇到“填坑”的環節。我本指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常見網絡故障排查的技巧,比如如何使用Wireshark抓包分析應用層數據丟失的原因,或者針對不同廠商網關的兼容性問題有哪些通用的解決方案。然而,書中對於實際部署中會遇到的網絡延遲、數據包丟失、設備掉綫重連策略等關鍵的工程問題,隻是輕描淡寫地提到“需要保證網絡穩定性”這類空泛的建議。這對於那些將項目部署到非理想環境(比如工廠車間或偏遠地區)的工程師來說,幫助微乎其微。這本書似乎假設所有的通信環境都是理想的、穩定的局域網環境,完全忽略瞭廣域網連接、防火牆穿透、NAT穿透等真實世界中的復雜挑戰。因此,從一個側重於將概念轉化為實際運行係統的開發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更像是一個理論知識的儲備庫,而非一個實用的工程工具箱。我讀完後,對原理的理解提升瞭,但麵對實際的部署挑戰時,我仍然感到信心不足。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藍白相間的配色讓人聯想到科技與未來的交匯,但當我真正翻開書頁,準備沉浸在“物聯網應用開發”的海洋時,卻發現自己似乎迷失在瞭更偏嚮於底層硬件原理的迷宮裏。書中有大量關於傳感器數據采集、無綫通信協議如ZigBee和LoRa的詳細介紹,篇幅之重,幾乎占據瞭全書三分之一的篇幅。我期待看到的是如何使用流行的框架如Node-RED或Spring Boot來快速構建一個可交互的雲端控製麵闆,或者學習如何利用MQTT協議實現高效的消息推送機製。然而,這些實戰層麵的應用案例卻顯得相當單薄。例如,在講解設備接入雲平颱的章節,它更多地停留在理論闡述上,比如TLS握手過程的安全性分析,而非提供一套手把手教你配置阿裏雲IoT平颱或AWS IoT Core的實際操作指南。對於一個渴望快速上手並構建原型係統的開發者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紮實的嵌入式係統理論教材,而非一本麵嚮“應用開發”的實戰手冊。我甚至在尋找如何利用最新的邊緣計算技術優化數據處理流程的章節時一無所獲,這在當前的物聯網生態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遺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打地基,但對於想蓋起高樓的人來說,上層的建築圖紙缺失得太厲害瞭。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是衝著標題裏那個“應用開發”的字眼來的,想著能學到一些最新的前後端交互技術在物聯網場景下的落地實踐。結果,閱讀體驗就像是坐上瞭一趟隻在車站停靠,卻從不齣站颱的火車。書中對於前端界麵構建的描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最多就是用幾張老舊的HTML/CSS截圖來示意“數據可視化”的概念,這在Vue或者React框架已經普及的今天,顯得格格不入。更令人費解的是,它花瞭大量的筆墨去探討瞭數據存儲的幾種傳統關係型數據庫的優劣勢,比如SQL Server和MySQL在物聯網海量時間序列數據下的性能瓶頸分析,卻完全沒有提及InfluxDB或者TimescaleDB這類專門為時序數據優化過的數據庫解決方案。這讓我不禁懷疑作者對當前主流物聯網應用架構的理解是否足夠與時俱進。如果目標讀者是想成為全棧物聯網工程師,這本書提供的知識結構顯然是失衡的,它在底層“連接”和“存儲”的深度上用力過猛,卻在最能體現“應用”價值的“用戶體驗”和“快速迭代”上留下瞭巨大的空白。我讀完後,感覺自己對TCP/IP協議棧的理解加深瞭,但對如何設計一個用戶願意每天打開的App卻毫無頭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