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行走南极
定价:68.00元
售价:46.2元,便宜21.8元,折扣67
作者:王喜民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09009741
字数:
页码:2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书全彩印刷,插进实地拍摄的400多幅照片,通过画面,让你走进一个与世隔绝的纯净世界,领略其他地方领略不到的、的地球后一片净土上自然与生命的壮美,意味深长…… n
作者从“世界尽头”乌斯怀亚启航,飘遥大洋,经过一座座白玉般的岛屿,穿越风雪弥漫的海峡,终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近一个月的极地行走,实地采访,真实记述了南极特有的地貌、稀有的动物、罕见的地衣,震撼人心。晶莹剔透移动的冰山,千千万万温馨的企鹅,满地遍野戏闹的海豹,五彩缤纷翱翔的海鸟,描写的淋漓尽致。冰山、冰架、冰棚撼天动地的瞬息坍塌,展示着山海的壮阔。企鹅、海鸟、海豹倾尽全力争斗咆哮,记录着生命的魅力,还有许多惊心动魄的场景:鲸吞虾、鸟食豹、贼鸥吃企鹅,刻画着触目惊心的自然法则! n
目录
作者介绍
王喜民,先后任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副台长。曾只身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只身横穿西藏、只身重走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采访不止,笔耕不辍,计38件作品夺取全国大奖,其中中国新闻奖和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11件。2006年全票获得中国新闻界高奖——长江韬奋奖。 n
文摘
序言
这本《白色的寂静》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感知”的文学作品。作者似乎拥有超乎常人的敏锐度,能够捕捉到环境中那些极其细微的变化。比如,他描述了在完全黑暗中,如何仅凭皮肤感受空气湿度的变化来判断风向的转移;或者在长期的安静之后,耳朵开始“幻听”到来自冰层深处的细微裂纹声。这种对感官的放大与重塑,是人类在脱离了日常喧嚣之后才能达到的精神境界。书的结构也很有趣,它不是严格按照时间线推进,而是以不同的感官主题来组织章节,比如“听觉的失真”、“视觉的饱和”等,这种非线性的叙述方式,非常有效地模拟了极端环境下大脑的运作模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感官都被重新校准了一遍,对“寂静”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简单的“没有声音”,而是一种充满张力的存在。
评分《极地回响录》的叙事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克制与爆发。作者的文笔非常犀利,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把最枯燥的科学观测数据,转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段。书中有一章专门详细描述了对某种深海微生物的研究过程,那种在显微镜下发现新世界的激动,被作者描绘得如同史诗般壮阔。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对南极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理解和论述,逻辑严谨,论据扎实。他没有沉溺于简单的“征服自然”的口号,而是反复强调人类在地球系统中的渺小与责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气候变化议题时的平衡感,既有基于一线观察的紧迫感,又不失科学的客观审慎。这本书读起来,不像是在读一本探险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次高级别的科学研讨会,信息量巨大,但讲解方式却极其清晰易懂,非常适合对自然科学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深入探究。
评分这本书《冰川之心语》给我的触动,主要来自于它对情感连接的细腻刻画。与那些纯粹的技术性考察记录不同,作者将笔墨更多地投向了人与人之间在极端环境下的复杂关系。比如,两位资深队员之间看似波澜不惊的合作背后,隐藏着多年的竞争与互相的理解,这种深层次的人物关系描摹,让我联想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愿挑明的关系困境。书中关于“等待”的主题反复出现,等待支援、等待天气好转、等待下一次任务的信号,这种漫长、枯燥但又充满希望的等待,被作者赋予了一种近乎诗意的解读。他写道,在南极,时间仿佛不再是线性的,而是被压缩和拉伸的,每一分钟都显得无比沉重。另外,书中穿插的那些队员们私下里分享的家乡故事,更是为这片冰封之地增添了一抹难得的人性暖色。读到最后,我感觉我认识了这群身处世界尽头的人,他们的坚韧和对家乡的思念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评分翻开这本《雪域孤舟》,我立刻被那种扑面而来的苍茫感攫住了。作者对南极大陆的描绘,简直就像是为你搭建了一个完全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体验。他不仅仅是在记录科考的日常,更像是在捕捉一种极致环境对人类精神的打磨与重塑。那些关于冰层下深邃的蓝色、永恒的极昼极夜带来的时间错乱感,被他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他对气象细节的捕捉,比如那“刀子般的风”如何刮过帐篷,那种声音本身就带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力量。书里提到的一次意外的暴风雪,将整个科考队与外界彻底隔绝,那段描述读起来真是让人手心冒汗,你仿佛能感受到物资的紧缺、人与人之间微妙的依赖与紧张。它不仅仅是一部探险日记,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如何在绝对的孤独和严酷中,重新定义“生存”的哲学思考。整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从科考任务的紧张推进到队员间偶尔流露出的幽默与脆弱,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读完后,心中久久萦绕着那片纯净而又危险的白色世界。
评分我对《南纬六十六度》的印象,是它那近乎冷峻的纪实美学。全书的基调非常沉稳,很少有浮夸的形容词,一切都以事实为骨架,但正是这种朴素,才更显出南极环境的残酷无情。书中详尽记录了后勤保障的巨大挑战,比如燃料的精确计算、食物的配给方案,以及设备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下频繁出现的故障处理流程。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构成了探险成功的基石,让读者对科考人员的专业素养产生了由衷的敬佩。特别是书中关于“冗余设计”的讨论,展示了顶级探险团队是如何在“万一”的情况下为生命购买保险的,这不仅仅是工程学问题,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那些精密仪器的轻微嗡鸣声,感受到每一次开关门的阻力,这本书将“准备充分”这个概念,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