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系列实用规划教材—中外旅游资源

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系列实用规划教材—中外旅游资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谌世龙,王金叶 著
图书标签:
  • 旅游资源
  • 中外旅游
  • 高职高专
  • 实用规划
  • 教材
  • 21世纪
  • 旅游系列
  • 职业教育
  • 旅游地理
  • 规划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56419
商品编码:2974850782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系列实用规划教材—中外旅游资源

定价:28.00元

售价:20.4元,便宜7.6元,折扣72

作者:谌世龙,王金叶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5038564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类系列规划教材之一。本书结合旅游工作实际,较为系统地介绍中外各类旅游资源概况,强调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相关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全书共分11章,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概述、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天象与气候景观类旅游资源、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世界遗产、中外旅游资源分区。每章设置概要、学习目标、章首案例、小结、关键性术语、思考题、经验性训练、案例分析、推荐阅读书目、相关链接等栏目。本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通俗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既可作高职高专旅游类教学用书,也可供旅游从业人员和广大相关社会读者阅读。

目录

前言
章 旅游资源概述
 1.1 旅游资源概念
1.1.1 相关理论思索
1.1.2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1.1.3 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
 1.2 旅游资源成因
1.2.1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2.2 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
 1.3 旅游资源特征
1.3.1 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
1.3.2 旅游资源的时问特征
1.3.3 旅游资源的文化特征
1.3.4 旅游资源的经济特征
 1.4 旅游资源分类
1.4.1 依据旅游资源属性和构成要素的分类
1.4.2 根据旅游资源吸引和管理级别的分类
 1.5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1.5.1 旅游资源调查
1.5.2 旅游资源评价
 1.6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1.6.1 旅游资源的开发
1.6.2 旅游资源的保护
1.6.3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
1.6.4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对策
第2章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2.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概述
2.1.1 概念与分类
2.1.2 功能、意义与影响
2.2 综合性自然旅游资源地
2.2.1 综合性自然旅游资源地的概念
2.2.2 综合性自然旅游资源地的类型
2.3 地质旅游资源
2.3.1 地质旅游资源的概念
2.3.2 地质旅游资源的形成
2.3.3 地质旅游资源
2.4 地貌旅游资源
2.4.1 地貌旅游资源的概念
2.4.2 地貌的成因及类型
2.4.3 地貌旅游资源
第3章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3.1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概述
 3.1.1 水域风光与旅游
3.1.2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3.2 江河旅游资源
3.2.1 中国的江河旅游资源
3.2.2 世界的江河旅游资源
3.3 湖沼旅游资源
3.3.1 湖泊的类型
3.3.2 中国的湖泊
3.3.3 世界的湖泊
3.4 海滨旅游资源
3.4.1 海滨旅游资源概述
3.4.2 中外的海滨旅游胜地
3.5 瀑泉旅游资源
3.5.1 泉水
3.5.2 瀑布
3.6 冰雪地旅游资源
3.6.1 冰雪景观旅游资源概念和类型
  3.6.2 冰雪景观旅游资源 
第4章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第5章 天象与天气景观类旅游资源
第6章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第7章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第8章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 
第9章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0章 中外旅游资源精粹——世界遗产
1章 中外旅游资源分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世界旅游胜地掠影:自然奇观与人文瑰宝》 本书并非您提到的《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系列实用规划教材—中外旅游资源》。本书旨在为广大旅游爱好者、历史文化研究者以及寻求深度旅行体验的读者,提供一幅丰富多彩的全球旅游胜地画卷。我们深入探索那些地球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观和凝聚着人类智慧与情感的人文瑰宝,旨在激发读者对世界的好奇心,拓宽视野,并提供切实的旅行灵感。 一、 自然奇观:地球亿万年时光的馈赠 本书将带您穿越地理的界限,领略地球表面令人惊叹的自然造化。我们将聚焦于那些经过漫长地质时期雕琢而成的地貌奇迹,以及孕育了独特生态系统的自然区域。 巍峨的山脉与壮丽的峡谷: 我们将从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峰连绵,感受“世界屋脊”的雄浑壮阔;探索安第斯山脉的层峦叠嶂,寻访失落的印加文明遗迹;深入大峡谷的鬼斧神工,体会亿万年水流侵蚀的力量。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如冰岛的冰川、挪威的峡湾、新西兰的南阿尔卑斯山等,这些地方的山川地貌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地球演变历史的生动记录。我们将探讨这些地形的成因,如板块构造、火山活动、冰川侵蚀等,并介绍其独特的植被和动物群落。 神秘的沙漠与广袤的草原: 从撒哈拉沙漠的浩瀚无垠,体验驼铃声中穿越时空的孤寂;到戈壁沙漠的荒凉之美,探寻古老丝绸之路的遗韵。我们将揭示沙漠生态系统的顽强生命力,以及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智慧。同时,我们还将踏足非洲塞伦盖蒂大草原,感受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壮观景象,体验辽阔与生命的律动。我们还会介绍内蒙古草原、北美大平原等地,探讨不同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碧波万顷的海洋与岛屿天堂: 本书将潜入马尔代夫的七彩珊瑚礁,感受印度洋上如梦似幻的海岛风情;探访加拉帕戈斯群岛,近距离观察那些进化奇迹般的特有物种。我们还会描绘大堡礁的斑斓水下世界,介绍其作为全球最大珊瑚礁系统的生态价值,并呼吁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视。我们将分享太平洋上的众多火山岛和珊瑚岛,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地理特征、丰富的海洋生物以及迷人的海滩风光。 奇特的喀斯特地貌与地下世界: 领略中国桂林的石林奇观,感受“山水甲天下”的诗情画意;探索越南下龙湾的海上桂林,欣赏石灰岩柱在碧海中的奇幻景象。本书还将深入地球的腹地,介绍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遍布的地下溶洞系统,探索钟乳石、石笋构成的地下奇景,以及其中隐藏的史前遗迹。我们将详细介绍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以及其独特的生态环境。 气候与地质的鬼斧神工: 我们将介绍冰岛的间歇泉和火山活动,感受地球内部澎湃的能量;探索黄石公园的地热奇观,了解地球热点的神奇之处。此外,本书还将涵盖北极圈的极光现象,分析其科学成因,并描绘极地独特的冰雪景观和生命形态。我们也会介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瀑布,如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地质背景。 二、 人文瑰宝:文明之花的璀璨绽放 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本书同样将聚焦于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深入探访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独特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地点。 失落的古城与文明遗址: 踏上秘鲁马丘比丘的云端古城,追寻印加帝国辉煌的踪迹;漫步意大利罗马的斗兽场,感受古罗马帝国的荣耀与沧桑;走进柬埔寨吴哥窟,惊叹高棉帝国的建筑艺术与宗教信仰。本书将深入介绍埃及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探讨古埃及文明的神秘与智慧;探访希腊雅典卫城,领略古希腊民主与哲学的摇篮。我们将追溯这些古文明的兴衰,探讨它们留下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 宗教圣地与精神象征: 拜访印度的泰姬陵,感受一段跨越时空的永恒爱情;在耶路撒冷的圣城,感受不同宗教在此交融的庄严与神圣;攀登日本的富士山,体会日本民族的圣洁与审美。本书还将介绍佛教的圣地如缅甸蒲甘佛塔群,伊斯兰教的宏伟清真寺如土耳其蓝色清真寺,以及基督教的著名教堂如法国巴黎圣母院,分析这些宗教场所的历史意义、建筑风格及其对当地文化的影响。 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与文化中心: 漫步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感受艺术与时尚的浪漫气息;穿梭于日本东京的繁华街区,体验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置身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海滩,感受热情奔放的桑巴文化。本书还将介绍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中国上海等国际大都市,从建筑、艺术、音乐、美食、生活方式等多个角度,展现其作为全球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 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 探访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集,体验充满异域风情的市井生活;深入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村落,了解多姿多彩的民族习俗和传统手工艺;参与墨西哥的亡灵节庆典,感受生与死的独特对话。本书将重点介绍那些保留着独特民族传统和生活方式的地区,展现不同民族在服饰、饮食、节日、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多样性,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艺术殿堂与历史博物馆: 徜徉于法国卢浮宫,与蒙娜丽莎、断臂维纳斯对话;漫步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领略世界各地的艺术瑰宝;走进英国大英博物馆,触摸历史的脉搏。本书将推荐一系列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介绍其中的镇馆之宝,并分析它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 旅行的意义与可持续发展 本书不仅仅是景点的罗列,更致力于探讨旅行的深层意义。我们鼓励读者在旅行中去感受、去思考、去连接。 旅行作为一种教育: 通过亲身经历,打破刻板印象,理解不同文化,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 旅行作为一种自我发现: 在陌生的环境中挑战自我,发现潜能,重新认识自我。 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将探索世界的渴望融入日常生活,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同时,本书也将高度重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讨论负责任的旅行方式,包括如何尊重当地文化、保护自然环境、支持当地经济。我们鼓励读者成为“负责任的旅行者”,在享受世界美景的同时,为保护这些珍贵的资源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将介绍一些在可持续旅游方面做得出色的目的地和实践案例,以期启发读者。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视觉冲击力强: 精选大量高清精美图片,直观展现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魅力。 内容翔实,知识性强: 结合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多个学科视角,提供深入的背景知识。 叙事生动,可读性高: 以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进行一场场精神上的旅行。 视角独特,启发思考: 不仅介绍“看什么”,更引导读者“如何看”,以及旅行的深层价值。 《世界旅游胜地掠影:自然奇观与人文瑰宝》将是您探索世界、丰富阅历的绝佳伴侣,为您开启一段段难忘的奇遇。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初看目录时,我对这种“系列教材”的统一性保持着一丝怀疑,担心它会不会为了追求广度和体系而牺牲了深度。然而,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在处理专业术语的界定时展现了极高的严谨性,它不仅给出了标准的定义,还非常细致地追溯了这些概念在学科发展历程中的演变脉络。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读者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是这样解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于某个特定资源评估模型的介绍,书中不仅详细列出了计算步骤,还配有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将复杂的数据处理过程可视化了。我甚至可以想象,如果我拿着这本书去实地考察某个景点,按照书中的方法论去套用和分析,应该能得出非常专业的报告。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快速上手工作的专业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提供的不是理论的空谈,而是实打实的工具箱。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主要集中在它的“现代感”和“前瞻性”上。我们都知道,旅游业态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现实的步伐。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的资源分类,而是大胆地引入了数字技术、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新兴的体验经济等前沿话题。例如,关于文化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章节,它不仅讨论了传统的保护与展示,还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AR)来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这种将经典理论与未来趋势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不再仅仅是学习“哪些资源存在”,而是开始思考“未来这些资源将如何被更智能、更负责任地开发和呈现”。这种激发思考、引导创新的编写风格,让这本书远超了一本简单的教科书的范畴,更像是一份行业趋势分析报告的浓缩版。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在阅读很多专业书籍时,我们常常需要忍受那种冗长、晦涩的学术腔调,读完一段话可能需要反复琢磨好几遍。但这本教材的作者显然非常懂得如何与年轻一代的读者进行有效沟通。它的叙述流畅自然,逻辑层次分明,很多地方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娓娓道来。即便是涉及到一些需要高度逻辑性的论述,作者也善于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张力和记忆点。比如,在总结不同资源类型特点的时候,那种对比鲜明的句子结构,让我很快就记住了关键的区分点。更难得的是,它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丝毫没有失去亲和力,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感”,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了高度的兴趣和专注度,很少出现想打瞌睡的情况。

评分

这本教材,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这不就是我找了好久的那个感觉”的触动。它的装帧设计虽然朴实,但内页的排版却非常用心,那种清晰度和留白的处理,让人在长时间阅读时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欣赏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那种将抽象的理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巧妙结合的方式,使得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它在讲解旅游地吸引力构成要素时,并没有堆砌枯燥的学术名词,而是通过几个鲜活的国内外经典案例进行剖析,让我立刻就能抓住核心。而且,书中穿插的那些小小的“专家寄语”或者“行业前瞻”的版块,虽然篇幅不大,但信息密度极高,常常能给我带来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感觉作者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像是在扮演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导游,带着我们一步步深入这个充满魅力的行业。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编排思路,是很多专业教材所欠缺的,也正是我认为它优秀的重要原因之一。

评分

我尤其赞赏教材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匠心。它不是简单地将各种旅游资源罗列在一起,而是围绕着一个清晰的逻辑主线进行展开,这个主线似乎是围绕着“如何系统地认知、评估和整合资源”这一核心任务来设计的。每章节之间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仿佛是一条河流的分支,最终汇聚成一个完整的水系。当你读完前半部分对基础资源的认知后,后半部分马上就无缝衔接到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产品化包装和管理。这种结构上的连贯性,极大地帮助了我构建起一个完整、立体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通过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旅游资源”并非孤立存在的对象,而是需要放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综合分析和价值挖掘的复杂系统。这种系统性的思维训练,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宝贵的收获之一,它教会了我如何像一个真正的规划师那样去思考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