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变频实用技术速成才(含学习卡1张)
定价:39.80元
作者:韩雪涛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211675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本书借喻“树木成材”的理念,通过图解演示操作方法等表现手段,详细讲述变频器的基础知识、变频电路的结构原理及变频器的安装连接、使用与调试、检测与代换及具体应用,将变频实用技术的培养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力求让读者一看就懂,真正能够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岗位中。
本书可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电气相关专业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广大电子电气初级从业者、初学者及爱好者的实用技能读本。
目录
阶段基础学习
部分变频器的分类、结构及功能特点
1.1变频器的分类
1.1.1按照用途分类
1.1.2按照变换方式分类
1.1.3按照电源性质分类
1.2变频器的结构特点
1.2.1变频器的外部结构
1.2.2变频器的内部结构
1.3变频器的功能特点和应用
1.3.1变频器的功能特点
1.3.2变频器的应用
第2部分变频电路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
2.1变频电路的结构形式
2.1.1由智能变频功率模块构成的变频电路
2.1.2由变频控制电路和功率模块构成的变频电路
2.1.3由功率晶体管构成的变频电路
2.2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
2.2.1定频控制与变频控制
2.2.2变频控制电路的方式
2.2.3变频电路的逆变过程
2.2.4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第3部分变频电路中的主要器件
3.1晶闸管
3.1.1单向晶闸管(SCR)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3.1.2双向晶闸管(BTT)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3.1.3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3.1.4MOS控制晶闸管(MCT)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3.2场效应晶体管
3.2.1结型场效应晶体管(BJT)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3.2.2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MOS)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3.3其他常见功率器件
3.3.1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3.3.2功率模块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3.3.3智能变频功率模块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第2阶段岗前墙训
第4部分制冷设备中的变频电路
4.1变频制冷设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1.1变频制冷设备的结构
4.1.2变频制冷设备的功能特点
4.2制冷设备中变频电路的工作过程
4.2.1制冷设备中变频电路的结构
4.2.2制冷设备中变频电路的控制过程
第5部分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变频电路
5.1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率特点
5.1.1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的结构
5.1.2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的功能特点
5.2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和工作过程
5.2.1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5.2.2典型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第3阶段技能训练
第6部分变频器的安装连接
6.1变频器的安装方法
6.1.1变频器的安装环境
6.1.2变频器控制柜的通风
6.1.3变频器的避雷
6.1.4变频器的安装空间
6.1.5变频器的安装方向
6.1.6两台变频器的安装排列方式
6.1.7变频器的安装固定
6.2变频器的连接方法
6.2.1变频器的布线
6.2.2动力线的连接长度
6.2.3变频器的接地
6.2.4屏蔽线接地
6.2.5变频器接线前的操作
6.2.6变频器主电路的接线
6.2.7变频器控制电路的接线
第7部分变频器的使用与调试
7.1变频器的使用方法
7.1.1变频器操作显示面板的使用说明
7.1.2变频器操作显示面板的使用方法
7.2变频器的调试方法
7.2.1变频器SDP状态显示屏的调试方法
7.2.2变频器BOP-2基本操作显示板调试方法
第8部分变频器的检测与代换
8.1变频器的检测方法
8.1.1变频器的常见故障表现及原因
8.1.2变频器操作面板显示的故障代码
8.1.3变频器的检测方法
8.2变频器的代换方法,
8.2.1变频器元件的代换方法
8.2.2变频器的代换方法
第4阶段岗位学习
第9部分变频技术在制冷电路中的应用
9.1空调器中的变频电路
9.1.1海信KFR-4539(5039)LW/BP变频空调器的变频电路
9.1.2海信KFR-25GW/06BP型变频空调器的变频电路
9.1.3海信KFR-26G/77ZBP型变频空调器的变频电路
9.1.4中央空调中的变频控制电路
9.2电冰箱中的变频电路
9.2.1海尔BCD-228wBA型变频电冰箱中的变频控制电路
922海尔BCD-316WSLA/316WSTA/318WSL型变频电冰箱的变频控制电路
0部分变频技术在电动机控制电路中的应用
10.1水泵电动机中的变频控制电路
10.1.1单水泵恒压供水变频控制电路
lO.1.2由两台水泵进行恒压供水的变频控制电路
10.2机床电动机中的变频控制电路
10.2.1工业拉线机的变频控制电路
10.2.2变压器绕组绕线机的变频控制电路
10.3多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变频控制电路
lO.3.1多台并联电动机由一台变频器控制的正、反转变频控制电路
10.3.2多台电动机由多台变频器分别控制的变频控制线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吸引人,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专业气息。我一直对电力电子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变频器这种现代工业中应用极为广泛的技术。拿到这本书时,我首先翻阅了目录,发现内容编排得非常系统,从基础的电力电子器件原理,到变频器的核心控制算法,再到具体的应用案例,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示,比如用生活中的水泵调速来解释矢量控制的初步概念,这大大降低了初学者的理解门槛。书中对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深入剖析,让我对如何精确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随书附带的学习卡片,设计得也很人性化,上面罗列了几个关键公式的推导步骤和常见故障代码的速查表,这在实际操作中简直是“救命稻草”。总体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扎实且易于上手的学习路径,对于想快速掌握变频器核心技术的工程师或技术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手把手地引导。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完全不像是一本“速成”教材,倒更像是一本经过精心打磨的实践手册。我最看重的是它在工程实践层面的贴近性。书中很多章节都穿插了实物接线图和典型应用电路的仿真结果截图,这对于我们这些经常需要现场调试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举个例子,关于西门子或ABB等主流品牌变频器参数设定的那一章,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详细列举了针对不同负载类型(如恒转矩、变转矩)所需调整的关键参数组,并解释了每个参数背后的物理意义,这种实操层面的指导非常到位。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车间的风机系统出现啸叫问题,我根据书里关于谐波抑制和载波频率调整的章节进行了微调,效果立竿见影。此外,书后附带的“故障排查树”部分,逻辑严密,帮助我迅速定位了几个曾经困扰我很久的间歇性停机问题。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许是关于最新一代SiC器件在超高频变频器中的应用可以再增加一些前瞻性的探讨,但就目前所覆盖的内容而言,它的实用价值已经非常高了。
评分我是一个对理论基础要求比较高的学习者,所以初次接触“速成”类的书籍时总是持保留态度的。然而,这本《变频实用技术速成》成功地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保持内容精炼的同时,对基础理论的阐述丝毫没有马虎。特别是关于磁场定向控制(FOC)的数学模型部分,作者用向量图结合微积分的语言进行了详细推导,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将三相交流量转化为便于控制的d-q坐标系下的直流量。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保证了技术人员在后续进行底层算法优化或二次开发时,有坚实的理论后盾。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的开关特性、热管理和驱动电路设计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这往往是其他入门书籍会忽略掉的关键细节。通过阅读,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用”变频器,更重要的是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和控制。这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让我对整个电力电子系统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绝非简单的参数设置就能达到的效果。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让人印象深刻。市面上很多技术书籍,图文混排混乱,公式密密麻麻,读起来非常费劲。但这一本的字体选择大气清晰,重点知识点和公式都被加粗或用方框突出显示,非常有利于快速捕捉核心信息。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控制流程图时的设计,每一步的逻辑跳转都用箭头清晰标示,配合精美的流程图,即使是初次接触控制流程图的人也能迅速理解整个变频器的“思考”过程。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在白天工作间隙学习的人来说,这种清晰的视觉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书中对不同控制模式(V/f控制、开环矢量、闭环矢量)的性能对比表格做得极为精细,直接给出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动态响应速度和转矩精度等关键指标,这使得在不同工程场景下选择最合适的控制策略变得无比直观和高效。这本书无疑是为现代工程师量身打造的,高效、直观且信息密度极高。
评分要说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物超所值”的,恐怕就是它对变频器在非标应用场景中的一些巧妙处理方法。我们都知道,标准的变频器手册通常只覆盖最常见的泵、风机应用。但这本书却花了相当大的篇幅去探讨如何应对高惯量负载、如何实现卷绕机械的张力控制,以及在某些特定工业机器人关节驱动中的变频器选型和调试要点。这些内容明显是作者多年一线经验的结晶,是标准教材中学不到的“绝活”。比如,针对提升机类负载的下放控制,书中介绍了一种结合了再生制动和能量回馈的混合控制思路,这对于节约能源和保障设备安全都有实际意义。而且,书中对PLC与变频器的通讯接口(如Modbus RTU、Profinet)的底层报文结构和编程示例也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这极大地缩短了设备集成的时间。这本书确实做到了“速成”与“精通”的平衡,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工具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