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设计实用教程
定价:38.00元
作者: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1212303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为基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体现知识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全书共19章,分5个部分,分别为电子基础知识(~3章)、数字电路(第4~9章)、模拟电路(0~16章)、实验与设计(7~18章)和项目实践(9章)。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和常用芯片的介绍、常用电路定理公式、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电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数/模和模/数转换、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基础、振荡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直流电源等。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工具链和软件应用方面的介绍,可以说是紧跟时代步伐,完全没有那种“老古董”教材的滞后感。它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非常务实地探讨了当前主流EDA工具(比如Altium Designer或Cadence的某些模块)在实际设计流程中的最佳实践。比如,它有一节详细讲解了如何有效地使用仿真工具进行设计验证,不仅介绍了如何建立仿真模型,更着重强调了仿真结果的判读和误差分析,这才是真正区分“会用工具”和“用好工具”的关键。书中对版本控制、协同设计等现代工程管理实践也有所涉猎,这对于初入职场的工程师或者希望提升团队协作效率的管理者来说,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框架。这种对“设计流程工程化”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现代电子行业生态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光教你怎么做电路,更教你怎么做“一个成功的电子产品项目”。
评分这本《电子设计实用教程》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得好好说说我的感受。首先,从内容深度上来说,这本书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那种浮于表面的介绍,而是扎扎实实地深入到了电子设计方法论的核心。比如,它在讲解PCB布局布线时,不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详细地剖析了不同设计约束(如EMC、信号完整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取舍。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高速信号设计,作者居然能把复杂的传输线理论,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转化成工程师日常可以应用的规则集,这对于我这种偏向实践操作的人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以往我看别的书,讲到阻抗匹配,总是一大堆公式推导,读完还是云里雾里,但这本书的讲解,让你能立刻在脑海中构建出电路和电磁场的对应关系。而且,书中对各种设计流程的把控也极为到位,从需求分析到原理图绘制,再到后期的测试验证,每一步骤的难点和注意事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感觉就像身边有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项目交付的效率和质量。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厚厚的、试图包罗万象的电子设计大全相比,这本书最难得之处在于其聚焦性与穿透力。它没有试图面面俱到地涵盖所有子领域——比如它并未深入讲解射频微波设计或FPGA底层HDL编程的细节——而是将核心落在了“通用电子系统设计”这个最需要扎实基础的环节。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取舍,使得每一章节的深度都得到了保障。作者对于“设计权衡”(Trade-off)的讨论尤其到位。例如,在选择隔离方案时,书中对比了光耦、数字隔离器和变压器隔离的优劣,不仅从电气性能上分析,还深入到成本、可靠性和体积的综合考量。这种多维度、系统性的评估方法,培养的是一种高级的设计思维,即永远不将任何一个技术点视为孤立存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好设计”的标准有了全新的认知,不再满足于“能跑起来”,而是追求“健壮、高效、可维护”的系统架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组织,我个人非常欣赏,它摒弃了传统技术书籍那种干巴巴的、公式堆砌的模式,反而带有一种老派工程师的严谨和幽默感。阅读体验极为流畅,就像在听一场精心准备的技术讲座,而不是在啃一本难懂的教材。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穿插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会适时地加入一些“血泪教训”式的经验分享。比如,在讲解电源设计时,作者特意花了大篇幅描述一个因忽略瞬态响应而导致系统重启的案例,那种细节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现场调试的焦头烂额。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可信度和记忆点。我发现自己不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吸收”经验。这种将理论与实战深度融合的写作策略,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章节变得引人入胜,让人愿意主动去翻阅下一个章节,生怕错过了什么宝贵的“坑点”提醒。
评分从排版和视觉呈现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达到了业界顶尖水准,这对于一本技术参考书来说,其实是相当重要的加分项。很多技术书为了节省成本或者设计感不足,导致图表模糊不清,关键波形或结构看不真切,阅读起来非常费劲。但《电子设计实用教程》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无论是原理图的层次划分,还是PCB层叠结构的剖面图,都采用了高清、高对比度的配色方案。特别是那些关键的公式推导步骤,作者使用了清晰的序号和高亮标记,让读者可以轻松地跟踪每一步的逻辑演进。更别提那些复杂的元器件封装图和布局规范图,它们被精确地还原,尺寸和关键特征都清晰可辨。这直接节省了我大量时间去对照数据手册查找参数。可以说,它在视觉上传达信息效率非常高,有效地减少了阅读过程中的认知负荷,让我的注意力能更集中于设计本身的逻辑而非解读图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