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体育(第五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教材)
: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斐海泓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171718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体育(第5版)》教材修订,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课程建设与发展,更是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改革着力的落实与发展,它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更加紧密地依照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发展状况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未来卫生、医学人才。第5版《体育》教材,既有继承原来先进的经验,更有创新的发展与突破,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体制、内容以及光盘的可视部分都做出了增加和修改。
目录
章大学体育
第二章体适能
第三章体质与健康的测定与评价
第四章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章传统体育养生术
第六章现代健身法
第七章竞技运动
第八章休闲运动
第九章运动损伤与慢性病康复锻炼
第十章运动竞赛中医务监督
中国体育运动协会相关网址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裴海泓,男,1958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现任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吉林大学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研究指导中心副主任、秘书长。长期从事青少年健康问题研究,曾受日本国际交流中心邀请在日本西南学院大学做客座研究。并担任吉林大学体育学院阳光运动科研团队学术带头人。组织成立了长春市青少年运动健康基地。承担并完成吉林省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新世纪教育研究中心、长春市科技厅、吉林大学多单位的多项运动健康方面的研究课题。研究论文多次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论文报告会上获得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论文报告会奖。程鹏男,教授,1963年7月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现任辽宁医学院体育部球类教研室主任;辽宁省田径裁判委员会常委。曾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辽宁医学院体育教研部主任。
1986年至今从事高校体育教学工作27年。1996年荣获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授予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荣誉称号。2010年担任辽宁医学院体育教研部主任期间,院校获辽宁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近五年来,参与两项*课题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两项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完成著作和教材五本;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篇。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种“探索”。我必须承认,有些章节的理论深度对于我们目前的基础阶段来说,确实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但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我更深层次的求知欲。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复杂的流程图和剖析图,它们将那些抽象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具象化了。例如,在解释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与抗氧化机制时,书中运用了非常精妙的层级结构图,将自由基的产生、细胞的防御反应以及营养干预的可能性,清晰地分层展示出来。我经常会花上很长时间去仔细揣摩这些图示,它们远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效得多。这种对复杂信息的有效“转译”,是衡量一本优秀教材的关键标准,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要求你动脑筋去理解,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
评分坦白讲,我更关注的是它在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方面的能力。体育医学,说白了就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它横跨了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甚至心理学。这本书在处理这些交叉点时表现出了极高的驾驭能力。比如,在探讨高强度运动对乳酸阈值的影响时,它不仅详细解释了糖酵解通路,还穿插讨论了运动心理学中关于“疼痛耐受度”的神经机制,这种多维度的解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我发现很多概念的阐释,都巧妙地嵌入了相关的临床病理学背景,比如将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与骨质疏松的病理变化联系起来。这种“见微知著”的编排思路,让我能够更快地将书本知识与我正在学习的病理生理学课程进行关联,避免了知识点的孤立化。可以说,它在搭建知识的“骨架”时,考虑得非常周全和细致入微。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专业范儿。我特地选了这本教材来辅助我学习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毕竟,对于临床医学的学生来说,对人体运动的深层次机制有一个扎实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尚未深入研读,但从目录的编排上就能看出编者们的用心良苦。他们显然没有仅仅停留在肌肉收缩和能量代谢这些基础概念的罗列上,而是尝试将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乃至内分泌系统的复杂影响系统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深度与临床应用之间寻求平衡的做法,比如,章节的末尾常常附带一些关于运动处方制定或者运动损伤预防的案例分析,这些小小的插图和文字提示,对于我们这些未来要面对真实病患的医学生来说,是无比宝贵的实战经验的预演。翻阅时,那种对知识体系的尊重感油然而生,它不像市面上一些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严谨且富有逻辑性的,让人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这次购买这本教材,主要是冲着它在“十二五规划”背景下所体现出的与时俱进的学术视野去的。要知道,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是惊人的,一个五年规划的教材,必然会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业规范。我初步浏览了关于运动机能评定的章节,发现它对一些新兴的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和生物反馈技术都有所提及,这比我之前参考的旧版资料要详尽得多。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性运动干预部分,书中似乎采用了循证医学的视角,而非简单的经验总结,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本科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喜欢它在论述问题时那种冷静克制的笔调,没有过多煽情的辞藻,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图表都力求精确,让人感觉手中的知识是可靠且具有权威性的。这种对学术前沿的捕捉和严谨的表达方式,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教材的范畴,更像是一部指导未来临床实践的参考手册。
评分从一个对临床实践充满憧憬的医学生角度来看,这本教材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思维框架”。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种看待运动与健康关系的哲学指导。书中在讨论到运动干预的个体化差异时,花了不少篇幅来强调遗传背景、年龄、性别乃至环境因素的主导作用,这提醒我们,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绝不能搞“一刀切”的运动方案。我尤其欣赏它在探讨老年人体能衰退机制时,那种兼具人文关怀和科学严谨性的叙事风格。它让我意识到,体育医学不仅关乎竞技表现,更深层次地关乎提升全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寿命。这种宏大而又精微的视角,让我对这门学科的敬畏之心更深,它为我未来在医学道路上,如何看待“预防”而非仅仅“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