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知识学研究
定价:80.00元
作者:柯平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013607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知识学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产生,并进入了分类体系,1990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列出“知识学”学科类目,置于“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大类下的“G3 科学、科学研究”,分类号为G302。1999年第四版、2010年第五版均保留了“知识学”类目。知识学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如今对于知识学的研究是科学视角下的研究,在信息社会的环境下,研究知识学对人们至关重要。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2004年后,作者开始在南开大学开展知识学的系统研究,形成以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体的知识学研究团队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本书则是在此基础上完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知识及知识活动的相关问题,本书整合各学科已有的知识研究成果,构建新的知识学理论体系,对知识环境、知识技术、知识组织等问题进行创新性研究,提出知识控制论等新的理论问题,并围绕知识学的应用,讨论知识传播与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和知识创新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目录
作者介绍
柯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知识管理专家、文献学和图书馆学学者。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文摘
序言
初次翻阅这本《知识学研究》,就被其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学术气息深深吸引。作者柯平先生显然在知识的本质、传播、演化乃至管理等各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书中对于知识的定义,并非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信息,而是将其拓展到了经验、技能、直觉等更为广阔的范畴,并且对不同类型知识的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区分,这为理解知识的复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尤其赞赏书中对知识传播机制的分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筛选、吸收并内化知识,是每个求知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作者不仅指出了传统传播模式的局限性,更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例如结合新兴技术如何重塑知识的获取与分享方式。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使得书中内容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让我对如何更高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和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知识的边界在哪里?它的生命力又源自何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沉浸在这本《知识学研究》之中。柯平先生通过其深邃的洞察力,为我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知识画卷。书中对于知识的生成与创新过程的探讨,让我看到知识并非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碰撞与融合中孕育出新的生命。无论是从个体认知到群体智慧的演进,还是从零散信息到系统理论的构建,作者都为我们展示了清晰的脉络。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未回避知识体系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在许多关于知识的讨论中,往往倾向于将其绝对化、确定化,而本书则承认知识本身就具有动态性和可塑性,这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对知识的审慎态度,使得本书在追求理论深度之余,也具备了现实的关照,让我在思考自身知识体系时,能够更加灵活和开放。
评分翻开《知识学研究》,仿佛进入了一个关于“知识”的奇妙宇宙。柯平先生以其博学与睿智,引领我们穿梭于知识的星辰大海。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逻辑推演,展现了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与影响。从科学研究到社会实践,从个人成长到组织发展,知识的力量无处不在,而本书则揭示了这种力量的运作规律。 书中对知识产权、知识共享以及知识伦Ҷian的探讨,也让我对知识的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当下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保护创新的成果,如何促进知识的流动,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坚守学术道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柯平先生在这方面提出的观点,既有理论上的高度,也兼顾了现实的复杂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读毕《知识学研究》,我内心涌动着一股强烈的启迪感。柯平先生在这本书中,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理解知识的宏大框架。他从历史的维度审视知识的发展,从哲学的角度探究知识的本质,从科学的方法论分析知识的构建。这种多维度的视角,使得本书的内容丰富而深刻,绝非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关系的辩证分析。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那些能够被清晰表达和传递的显性知识,却忽略了那些深藏于个体经验和直觉中的隐性知识。而本书则强调了隐性知识在创新和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并且提出了如何有效地挖掘和转化隐性知识的方法。这对于我在工作和学习中,都有着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不易言说的“感觉”和“经验”之中。
评分《知识学研究》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我重新审视我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知识”概念。柯平先生的文字,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哲学的思辨,让我在阅读中常常陷入沉思。他对知识的分类、溯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预测,都充满了深刻的洞见。 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知识与权力、知识与社会变革之间关系的论述。知识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结构、利益集团以及意识形态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案例,揭示了知识在塑造社会观念、推动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种对知识的社会学解读,让我看到了知识的另一面——它既是工具,也是力量,更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了关于知识的理论框架,更在于激发了我们对知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