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外交2010年版
定价:48.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3.0元,折扣72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012384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中国外交》由外交部各地区业务司撰稿、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自1987年以来每年出版一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书旨在比较准确地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国际形势的*看法,较为系统、完整地介绍中国上一年度外交关系状况,增进国内外人士对中国外交工作的了解。
外交部长序
章 2009年的国际形势
第二章 2009年的中国外交
第三章 中国与各国建交国家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与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关系
第五章 中国外交中的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工作
第六章 中国外交中的条约法律工作
第七章 中国外交中的边界与海洋工作
第八章 中国外交中的新闻工作
第九章 中国外交中的领事工作
2009年中国外交重要活动
2009年中国外交重要文献
附录
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意思的,封面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散发着一种严肃的学术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读物。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疏密有致,看起来确实是下了功夫的。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章节标题的字体选择,既保证了可读性,又保持了整体的庄重感。不过,说实话,初次翻阅时,那种厚厚的、密集的文字量还是有点让人望而生畏。感觉这更像是一部工具书或者年鉴,而不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小说。我猜想,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可能更多是专业人士或者对某一特定年份的国际关系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人。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是想大致了解当年大国外交走向的普通读者来说,光是它的视觉冲击力就已经构成了第一道“门槛”。我花了不少时间才适应这种偏向于档案记录式的呈现方式,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清晰的脉络来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国际事件。
评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严谨得像是一张精密绘制的地图,清晰地划分了各个地理区域和双边关系的主题模块。我特意对比了一下不同章节的篇幅,发现某些重点关注的地区或者特定议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无疑反映了当年外交工作的重点和热点所在。比如,关于周边外交的论述部分,那种详尽的叙事方式,仿佛是将每一轮会谈、每一次互访的背景、过程、结果都做了细致的还原,让人不得不佩服资料收集的广度和深度。但这种详尽的另一面,就是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而言,很容易在大量专业名词和历史引用的泥潭里迷失方向。我尝试着从某个我感兴趣的区域入手,结果发现,如果不先了解前几年积累下来的那些复杂历史遗留问题,仅仅阅读这一年的记录,就像是看电影只看到了最后半小时,很多关键的情绪和决策逻辑都无法捕捉到位。它提供的更多是“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这对于追求深度理解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再配合其他解读性的著作。
评分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克制和客观,几乎找不到任何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汇或者倾向性过强的判断。所有的论述都建立在大量官方声明、会议纪要或者可查证的公开信息之上,这使得它在作为历史资料的权威性上无可置疑。然而,正是这种高度的“去个人化”和“去情绪化”,使得阅读过程变得有些枯燥乏味。它更像是在陈述一个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而不是在讲述一个充满张力、充满博弈的动态过程。对于我这样期待在宏大叙事中捕捉到一些外交家智慧和权衡取舍的读者来说,这种冷静到近乎冷酷的笔触,反而削弱了故事本身的感染力。我一直在寻找,哪里能读到一些关于决策幕后的微妙心理活动,或者不同方案之间的激烈辩论,但似乎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将最终的、被官方认可的“成品”呈现出来,对于那些“未完成品”或是“草稿”,则一概不予展示。
评分如果以学术研究的标准来衡量,这本书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原始资料库。我尤其欣赏它在数据和图表运用上的审慎态度。在介绍对外援助、贸易往来或者国际组织参与度时,穿插的图表往往能直观地揭示趋势的变化,这是纯文字叙述难以替代的优势。它提供了一种“量化”的视角来看待复杂的外交关系,让抽象的“友好”或“紧张”有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具体数值基础。但问题在于,这些数据往往是孤立存在的,它们被嵌入到宏大的政治语境中,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解读性支撑。比如,某项双边贸易额的激增,虽然数据摆在那里,但这本书本身并没有深入分析导致这一变化背后的深层经济结构调整或政治动机。因此,读者如果想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洞察力的知识,仍然需要自己动手去“翻译”这些冰冷数字背后的外交含义。
评分从内容深度上来说,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面”的覆盖,而非“点”的突破。它试图涵盖当年中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动态,力求做到周全,这在年度总结性质的出版物中是常见的取向。我可以从中迅速查阅到某个特定国家或区域关系的概况,对于需要快速建立宏观框架的读者来说,这是极其高效的。然而,一旦我对某个特定“点”——比如某次关键的国际谈判的策略细节,或是某个争议性议题的深层博弈——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这本书的解释就显得浅尝辄止了。它似乎更关注于“对外展示”的官方口径和既定成果,对于那些在国际舞台上需要精确打击的“战术细节”着墨不多。这就好比一本官方年鉴,它记录了所有重要的里程碑,但鲜少深入挖掘抵达这些里程碑所经过的那些曲折小径和隐秘的隧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