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

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造纸
  • 轻工业标准
  • 标准汇编
  • 工业标准
  • 中国标准
  • 上册
  • 技术标准
  • 纸张
  • 造纸
  • 轻工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1970254
商品编码:2973422191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

定价:108.00元

作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5019702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0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修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本册为产品质量标准,收集了截至2009年5月以前发布的有关造纸行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计70项,其中国家标准39项,行业标准31项。可供造纸行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及监督机构、相关科研单位使用。

目录


一、产品质量国家标准
 GB/T 1468-1999描图纸
 GB/T 1525-2006制图纸
 GB/T 1910-2006新闻纸
 GB/T 1912-2007字典纸
 GB 1913.1-2005未漂浸渍绝缘纸
 GB/T 1913.2-2002印制板用漂白木浆纸
 GB/T 1914-2007化学分析滤纸
 GB/T 2675-2006地图纸
 GB/T 2676 2006海图纸
 GB/T 3147-2006信息处理未穿孔纸带
 GB/T 3148-2008漂白苇浆
 GB/T 6544-2008瓦楞纸板
 GB/T 7968-1996纸袋纸
 GB 7969 2003电力电缆纸
 GB 7970-1999通讯电缆纸
 GB/T 7970.4-2002电解电容器纸
 GB/T 7971-2007半导电电缆纸
 GB/T8938-2008打字纸
 GB/T8939-2008 卫生巾(含卫生护垫)
 GB/T 10335.1-2005涂布纸和纸板涂布美术印刷纸(铜版纸)
 GB/T 10335.2-2005涂布纸和纸板轻量涂布纸
 GB/T 10335.3-2004涂布纸和纸板涂布白卡纸
 GB/T 10335.4-2004涂布纸和纸板涂布白纸板
 GB/T 10335.5-2008涂布纸和纸板涂布箱纸板
 GB/T 11541-2008照相原纸
 GB/T 12654--2008书写纸
 GB/T 12913-2008电容器纸
 GB/T 13023--2008瓦楞芯(原)纸
 GB/T 13024-2003箱纸板
 GB/T 13505-2007高纯度绝缘木浆
 GB/T 13506-2008漂白亚盐木浆
 GB 16797-1997无碳复写纸
 GB 19341-2003育果袋纸
 GB/T 20808-2006纸巾纸(含湿巾)
 GB 20810-2006卫生纸(含卫生纸原纸)
 GB 20811-2006废纸再利用技术要求
 GB/T 21244-2007纸芯
 GB/T 21301-2007喷墨打印纸
 GB/T 21331-2008绒毛浆
二、产品质量行业标准
 QB 1013-2005玻璃纸
 QB/T 1016-2006鸡皮纸
 QB/T 1017-2006仿羊皮纸
 QB/T 1457-2006纸管原纸
 QB/T 1458-2005非热封型茶叶滤纸
 QB/T 1460-2006伸性纸袋纸
 QB/T 1599-2006书画纸
 QB/T 1706-2006条纹牛皮纸
 QB/T 1709-2006工业羊皮纸
 QB/T 2250-2005单面白纸板
 QB 2294-2006纸杯
 QB/T 2342-2006复印纸
 QB/T 2429-2006晒图原纸
 QB/T 2493-2000纸尿裤(含纸尿片/垫)
 QB/T 2494-2000双面胶带原纸
 QB/T 2595-2003热封型茶叶滤纸
 QB/T 2596-2003工艺礼品纸
 QB/T 2599-2003农业羊皮纸
 QB/T 2688-2005绝缘纸板
 QB/T 2689-2005滤嘴棒纸
 QB/T 2690-2005复写原纸
 QB/T 2691-2005半透明纸
 QB/T 2692-2005 110kV~330kV高压电缆纸
 QB/T 2693-2005彩色胶版印刷纸
 QB/T 2694-2005热敏彩票纸
 QB/T 2699-2005纸面石膏板护面纸板
 QB/T 2807-2006扑克牌纸板
 QB/T 2808-2006 口罩纸
 QB/T 2809-2006轻型印刷纸
 QB/T 2810-2006吸尘器集尘袋外层纸
 QB/T 2811-2006造纸研磨碳酸钙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历程中的技术基石:一部关于材料、工艺与标准的深度文献 书名: 《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料选编:从基础材料到尖端技术》 作者: 华夏工业文献研究会 出版社: 时代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3年 --- 内容概述: 本书并非专注于单一的行业标准汇编,而是以宏大的视角,梳理了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工业体系在基础材料、能源转化、机械制造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个关键领域所经历的技术积累与标准体系的建立过程。全书以编年体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度剖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从模仿、消化到自主创新的各个阶段所形成的关键技术文档、设计规范和质量控制体系。 第一部分:基础工业体系的奠基与材料科学的突破 本部分聚焦于支撑整个现代工业体系运转的“硬核”基础——原材料的研发与标准化。 第一章:钢铁冶金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战略开发 本书详述了中国在“一五”计划时期至改革开放初期,为满足大规模建设需求而进行的钢铁工业的战略布局。详细收录了早期高炉炼铁的关键操作流程规范,以及对国产普钢、特种合金钢材性能测试方法的标准演变。特别关注了稀土元素在现代合金中的应用规范研究,展示了国内相关冶金工艺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过渡的历程。 第二章:能源转化与新型化学材料的崛起 本章深入探讨了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领域的重大技术飞跃。内容涵盖了从原油提炼到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基础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工艺标准。例如,书中详细比对了早期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的分子量分布控制指标,以及这些指标如何随生产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和细化。对于新型复合材料的早期研究,如玻璃钢(FRP)的树脂配比和固化过程控制,也有深入的案例分析。 第三章:基础计量与检验检疫体系的构建 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必须依赖于精确的计量标准。本书收录了建国初期为统一全国工业品质量基准而制定的长度、重量、温度等基本物理量标准的制定文件。分析了早期工业产品出厂检验(FAT)与现场验收(SAT)流程中的核心技术参数要求,为理解当时工业生产的质量底线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二部分:关键制造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化进程 工业化的核心在于将基础材料转化为具备特定功能的装备和产品。本部分侧重于机械加工、精密仪器制造和电气自动化领域的演进。 第四章:传统机械加工工艺与数控技术的引进吸收 书中详细记录了车、铣、刨、磨等传统切削加工工艺的国家标准。着重分析了刀具材料(如高速钢、硬质合金)的选用规范及其寿命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本部分开辟了对数控机床(NC/CNC)引进初期的技术消化过程的讨论,包括早期国产数控系统与国际标准的兼容性标准、G代码和M代码的本地化适配规范等。 第五章:电力系统与高压电气设备的规范化 本章详述了中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规范。内容包括变压器、断路器等核心电力设备的绝缘等级标准、短路耐受能力测试规程。特别关注了早期电网的继电保护动作时间标准,这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生命线。 第六章:仪器仪表与自动化控制的初步探索 本书收录了早期过程控制仪表(如压力表、流量计、温度传感器)的精度等级划分和校准流程。展示了模拟控制系统(如气动逻辑、继电器逻辑)向早期电子控制系统(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早期应用)过渡的技术文件,这些文件反映了工业控制从经验驱动向算法驱动转变的初期探索。 第三部分:特定工程领域的技术规范与应用案例 本部分选取了几个对国家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程领域,展示了技术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情况。 第七章:民用建筑与结构工程的抗震设计 本章并非关于纸张生产,而是聚焦于上层建筑的安全保障。书中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时期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指标以及基础持力层的地质勘察规范。特别分析了我国不同地震带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标准是如何从经验值逐步发展为科学规范体系的。 第八章: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标准统一 本部分涵盖了铁路轨距、公路路面结构强度(CBR值)以及内河航道水深要求的技术规范。通过对不同时期机车车辆制造标准和载重标准的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在保障大规模人员和物资流动效率方面所做的标准化努力。 第九章:现代信息处理与数据存储的早期规范 本书的收尾部分触及了工业管理信息化的萌芽阶段。收录了早期工业企业内部数据记录、图纸存档(如A0、A1图幅标准)的规范,以及早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工程领域的试用标准,反映了从手工制图向数字化管理转型的技术需求。 --- 总结: 《中国现代工业发展史料选编:从基础材料到尖端技术》是一部面向工程师、历史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综合性参考资料。它通过对海量技术规范、设计手册和质量标准的系统整理与解读,构建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展现了中国工业体系如何依靠技术标准的规范化和持续迭代,一步步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艰辛历程。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提供的原始技术语境和标准演变的深度,是理解当代中国技术体系的底层逻辑不可或缺的文献。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年轻造纸工程师,我带着学习的心态翻阅了这本《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我深知,标准化是工业生产的基石,而对于我这样刚起步的从业者来说,掌握行业内的各项标准,无疑是快速成长、避免犯错的关键。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我工作领域内,如纸浆准备、抄造、压榨、干燥、压光等各个工序的具体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例如,在纸浆准备环节,对纤维的打浆度、精炼度等有哪些标准化的要求?在抄造过程中,如何控制纸页的匀度,以及有哪些检测指标来衡量?在压榨和干燥环节,温度、压力、速度的控制又应该遵循怎样的标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列出这些技术细节,并附带相应的检测方法和判定依据,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车间里能够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些标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我也希望了解这些标准是如何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以及如何与国际标准接轨。

评分

这本《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虽然厚重,但初翻目录,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造纸行业技术精髓的大门。我是一位对传统工艺怀有深深敬意,又渴望了解现代工业如何传承与创新的普通读者。对于造纸,我总觉得它不仅仅是把纸张生产出来,更是一门融合了化学、物理、工程学,乃至美学的复杂艺术。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跨界”的好奇心。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纸张的物理性能检测标准很感兴趣,比如纸的定量、厚度、紧度、抗张强度、撕裂强度、耐折度等,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使用的纸张的触感、书写体验,甚至是印刷效果的?我想了解标准制定者是如何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兼顾经济性和环保性的,这其中一定有很多不易察觉的权衡与取舍。另外,我对不同种类纸张的分类标准也充满疑问,比如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特种纸等,它们在生产工艺、原料选择以及最终用途上,究竟有哪些细微却关键的区别?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揭示这些奥秘,让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更能理解纸张“语言”的行家,是我阅读的最大期待。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设计爱好者,尤其喜欢研究古籍、书法作品以及传统手工艺品中的纸张应用。因此,在看到《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时,我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了与“传统”和“文化”相关的部分。我很好奇,在现代工业标准体系下,是否还能找到与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纸在性能上有某种呼应或传承的条目?比如,用于复制古籍的书写纸,其吸墨性、韧性、抗老化能力等,在现代标准中是如何定义的?又或者,在制作一些传统工艺品,如剪纸、年画时所用的特种纸,它们在尺寸、强度、颜色均匀性等方面,又有哪些特殊的工艺要求或检测指标?我希望能在这本汇编中,找到一些能够连接古今的线索,理解现代技术如何为传统纸张的复兴和创新提供可能。或许,一些关于纸张表面处理、施胶工艺、甚至是用以制造艺术品纸张的特殊纤维配比,都能在这冰冷的标准条目中找到一丝端倪,让我得以窥见现代造纸业与传统文化的交汇之处。

评分

我是一名对材料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尤其对不同材料在结构、性能及其应用之间复杂的关系深感兴趣。《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本揭示纸张这种“纤维复合材料”内在奥秘的工具书。我渴望了解,在看似单一的“纸”的形态下,隐藏着多少精密的化学和物理调控。例如,纸张的强度是如何通过纤维的取向、结合力以及填料的使用来达成的?书中关于纸张的化学成分检测,如pH值、白度、灰分、施胶度等,这些指标又是如何影响纸张的使用性能和寿命的?我还对书中关于纸张的阻隔性能(如防水性、防油性)以及光学性能(如透明度、光泽度)的标准很感兴趣,它们是如何通过调整原料配比、表面处理等方式来实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的框架,让我理解从基础的纤维原料到最终的成品纸张,在每一个环节,科学是如何被转化为具体的、可量化的标准,从而指导生产出满足各种严苛要求的纸张产品,真正理解“一张纸”背后的科学与技术。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环保议题的业余爱好者,我翻阅《中国轻工业标准汇编(造纸卷)(上册)》时,更多的是想从中探寻行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我深知造纸业对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消耗,因此,我特别关注其中是否涉及节能减排、水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标准。例如,是否有关于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水耗的具体指标?在原料方面,是否鼓励使用再生纤维或非木材纤维?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其排放标准又有多严格?我想了解,这些标准是如何与国家整体的环保政策相呼应的,又是如何指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示中国造纸行业在绿色转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上的一些技术性考量。当然,我也明白,标准往往是“底线”的体现,真正的环保实践还需要企业的自觉和创新,但我相信,严格的标准是推动这一切发生的基石。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这些“绿色标准”的具体内容,并感受到行业在环保方面的决心,是我最为关注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