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基于“学术单元”的知识组织新框架——“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 CADAL项目标准规范丛书
定价:56.00元
作者:韩松涛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30816815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韩松涛编*的《基于学术单元的知识组织新框架 --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是在CADAL项目的支持下,对“CADAL多维度分类标准”进行一个全面的阐述,其创新点主要有二:一是提出了“学术单元”的概念,二是构建了多维度标签。CADAL项目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数字对象框架、资源集合框架、信息组织框架和知识组织框架、辅助框架等5大框架14个标准规范集。本分册汇编的标准规范涉及资源集合框架和辅助框架,包含数字资源发布标准规范集、数字资源访问规范、数字版权管理标准规范集、数字资源加工版权许可规范等。
目录
编 知识组分研究 章 当前知识组分研究概述 1.1 文献单元、信息单元和知识单元 1.1.1 文献单元 1.1.2 信息与信息单元 1.1.3 知识单元 1.1.4 文献、信息、知识辨析 1.2 文献单元及其价值 1.2.1 文献服务与文本服务 1.2.2 信息机构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比较 1.2.3 文献单元新论 第2章 学术单元理论 2.1 知识产生的主要活动——学术活动及其特征 2.1.1 知识的产生 2.1.2 作为知识产生的学术活动及其特征 2.2 学术单元概念及其意义 2.2.1 学术单元概念 2.2.2 学术单元与文献单元、知识单元的关系 2.2.3 提出学术单元概念的意义第2编 知识组织框架研究 第3章 当前知识组织方法简述 3.1 形式本体论 3.1.1 形式本体论的哲学背景与基本概念 3.1.2 本体的构建语言与工具 3.1.3 本体的应用研究 3.2 主题地图 3.2.1 主题地图的产生 3.2.2 主题地图的结构 3.2.3 主题地图的应用 3.3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3.3.1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概念 3.3.2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的研究热点 3.3.3 以知识元为核心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3.4 当前大型数据库的组织体系 3.4.1 引文分析理论 3.4.2 科学计量学 3.5 知识管理诸概念辨析 3.5.1 知识组织 3.5.2 知识标引 3.5.3 知识挖掘 第4章 多维度标签的理论来源 4.1 标签及其应用 4.1.1 大众分类法——标签 4.1.2 标签与学术资源标引 4.1.3 标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2 分面组配分类法 4.2.1 体系分类法与分面组配分类法的历史回顾 4.2.2 《冒号分类法》概述 4.2.3 布利斯《书目分类法》第二版简述 4.3 知识组织框架下分面组配与标签研究 4.3.1 分面组配分类法应用研究 4.3.2 知识组织框架下的分面组配与标签研究 第5章 多维度标签的构建——基本框架与标注标准 5.1 多维度标签构建概述 5.1.1 各维度的确立 5.1.2 多维度标签的属性 5.2 多维度标签基本维度 5.2.1 本体 5.2.2 对象 5.2.3 方法 5.2.4 时间 5.2.5 空间 5.3 多维度标签扩展维度 5.3.1 语种 5.3.2 学术等级 5.3.3 作者状况 5.4 维度与标注标准 5.4.1 单层多维度标签 5.4.2 多层多维度标签 5.5 多维度标签的人工标注与自动标注 5.5.1 多维度标签的人工标注 5.5.2 多维度标签的自动标注实验第3编 多维度标签应用研究 第6章 以多维度标签作为数据源的分析研究展望 6.1 标签本体研究展望 6.2 利用标签构建网络词表研究展望 6.2.1 标签词表与叙词表 6.2.2 标签词表与自动标引 6.3 多维度标签的可视化研究展望 6.3.1 信息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 6.3.2 标签可视化研究现状——标签云 6.3.3 多维度标签可视化研究展望 第7章 多维度标签的领域应用——以道教学科为例 7.1 本体维度 7.1.1 道教分类法研究综述 7.1.2 《新编道教分类法》 7.2 对象维度 7.3 方法维度 7.3.1 田野调查 7.3.2 文献 7.4 时间维度 7.5 空间维度 7.5.1 十大洞天 7.5.2 三十六小洞天 7.5.3 七十二福地 7.5.4 三十六靖庐 7.6 扩展维度 7.7 多维度标签标注举例 第8章 多维度标签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8.1 电子商务网站的多维度标签现状 8.1.1 、多维度标签使用现状 8.1.2 中文网站的多维度标签使用现状 8.2 电子商务网站多维度标签维度重设及其意义 8.2.1 电子商务网站多维度标准维度设计 8.2.2 电子商务网站设立多维度标签的意义附录1 CADAL标准——《多维度标签分类标准》附录2 词表 1-1 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只录一级学科) 1-2 《非学术文献分类表》(附综合术文献代码表) 1-3 《中图法类目与学科对照表》(以“B9宗教”为例) 3-1 《类型名称汇总表》 3-2 《方法论名称汇总表》 4-1 《宇宙空间名称表》 4-2 《地形地貌名称表》 4-3 《世界国家及首都名称简表》 4-4 《中国各省市县名称简表(以浙江省为例)》 5-1 《地质年代表》 5-2 《世界时代表》 5-3 《中国朝代帝王年号简表》 5-4 《六十甲子表》索引I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评价二 读罢《基于“学术单元”的知识组织新框架——“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 CADAL项目标准规范丛书》,我脑海中闪过无数关于学术文献管理的画面。长期以来,我一直为如何将浩如烟海的文献梳理得井井有条而苦恼。传统的关键词检索虽然便捷,但往往会遗漏大量相关信息,或者返回大量不相关的结果。而学科分类则过于宏观,难以捕捉到细微的研究差异。这本书提出的“多维度标签”概念,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一痛点的希望。我设想,如果每篇学术论文、每个研究项目都能被赋予一系列精准的、可以从不同维度解读的标签,那么查找特定主题、特定研究方法、甚至特定学派的文献将变得异常容易。书中关于“学术单元”的构建,是否提供了一种比传统文献著录单位更灵活、更具语义深度的组织方式?“多维度标签”的具体设计原则和实现技术,能否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和运用?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标签的动态更新和演进机制,因为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不断发展的。这本书的出现,或许能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学术信息检索新时代。
评分评价五 《基于“学术单元”的知识组织新框架——“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 CADAL项目标准规范丛书》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理念,在我的知识检索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认为,知识的组织架构决定了我们如何与知识互动。传统的体系往往过于僵化,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学术研究。这本书提出的“学术单元”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更加精细的知识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多维度标签”体系,更是让我看到了知识连接的无限可能。我渴望了解书中是如何界定“学术单元”的,它是否能够突破传统学科的界限,将相关的研究内容整合起来?“多维度标签”又将如何从多个层面(如方法论、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应用场景等)为“学术单元”进行标注,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知识检索和推荐?作为CADAL项目的一部分,其标准规范的制定,也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在推动学术知识互操作性和共享方面的巨大价值。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实施案例,来证明这种新框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评分评价一 这本《基于“学术单元”的知识组织新框架——“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 CADAL项目标准规范丛书》的图书,初读时我便被其宏大的选题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组织、管理和检索日益庞杂的学术知识,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分类体系虽然有其历史价值,但面对学科交叉、知识不断细化与重组的现实,显得力不从心。这本书提出“学术单元”这一概念,并围绕其构建“多维度标签”体系,这无疑是一种极具前瞻性的尝试。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学术单元”的界定标准、划分依据,以及如何从多维度(例如学科、研究方法、理论视角、应用领域等)为这些单元打上精准、可操作的标签。能否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指导研究者如何有效地生成、应用这些标签,以实现知识的精细化组织和高效检索,是我最为关注的部分。此外,作为CADAL项目的一部分,书中可能还会涉及标准规范的制定,这对于推动学术知识组织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书中能辅以生动的案例分析,展示“学术单元”和“多维度标签”在实际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效果,那将更具说服力。
评分评价四 对于《基于“学术单元”的知识组织新框架——“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 CADAL项目标准规范丛书》这本书,我的第一个印象是其前沿性和系统性。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如何让研究成果更有效地被发现、被引用,是每一个研究者都关心的问题。而“学术单元”和“多维度标签”的提出,似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学术单元”的定义和划分原则,它是否能够涵盖研究的各个层面,从基础理论到应用实践?而“多维度标签”的设计,能否做到既丰富又易于管理,既能够满足个性化检索需求,又能兼顾标准化应用?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在标签生成和知识组织中的应用,因为这无疑能极大地提升效率和准确性。作为CADAL项目的一部分,书中关于标准规范的讨论,也让我对未来学术知识共享和协同研究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我们正在迈向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互联的学术知识时代?
评分评价三 《基于“学术单元”的知识组织新框架——“多维度标签”构建研究 CADAL项目标准规范丛书》这本书,如同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知识探索之门。我一直认为,知识的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创造力。传统的知识组织方式,往往呈现出一种线性的、层级化的结构,容易将知识切割成孤立的片段。而“学术单元”和“多维度标签”的组合,似乎提供了一种更加网状、多向度的知识连接方式。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阐释,如何通过“多维度标签”来揭示不同“学术单元”之间的潜在联系,甚至挖掘出隐藏在学科壁垒下的跨学科创新点。这种方法论能否有效帮助研究者发现新的研究视角,或者整合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理论的突破和应用的发展?作为CADAL项目的一部分,其标准规范的制定更让我看到了其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大型知识库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如果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技术实现方案和实践指南,那将是对学术界莫大的贡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