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
定价:55.00元
售价:35.2元,便宜19.8元,折扣64
作者:刘祯总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807692690
字数:
页码:32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自序
章 目连救母故事缘起与衍化
节 佛经与目连救母故事缘起
第二节 变文与目连救母故事衍化
第三节 目连与地藏源流关系
第二章 目连戏历史概述
节 宋元目连杂剧与戏文
第二节 明代目连戏演出与剧本
第三节 清以来目连戏流传与发展
第三章 目连戏思想属性
节 报恩行孝与救苦救难
第二节 劝善惩恶与因果轮回
第三节 阴间之二重性品格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下层生活写照
第四章 目连戏人神系列
节 上穷碧落下黄泉——目连形象的象征意义
第二节 母亲与罪人——刘氏形象的文化意蕴
第三节 刘贾、傅相、益利之形象
第四节 、观音、阎王之描写
第五章 目连戏艺术形态及其表现方式
节 目连戏民间戏剧特征
第二节 目连戏演出格局
第三节 目连戏音乐特征
第四节 目连戏表演特点
第五节 目连戏表现技巧
第六节 目连戏仪式习俗
第六章 目连戏与地方剧种
节 《目连联台莆仙戏》
第二节 皖南本《目连》与《串会后本》
第三节 《阳腔目连戏》与“两头红本”
第四节 《刘氏四娘》与川剧
第五节 湘剧《目莲记》
第六节 祁剧高腔《目连传》
第七节 辰河高腔《目连演出本》
第八节 《弋腔目连记》
第九节 京剧《目连救母》
第十节 《傅罗卜传奇》与昆曲
第十一节 流行北方的几种目连戏
第七章 《劝善金科》:民间本与诗赞系戏曲
节 从郑之珍改编《劝善记》到宫廷大戏《劝善金科》
第二节 宫廷大戏、民间本《劝善金科》比说
第三节 民间本《劝善金科》与诗赞系戏曲
第八章 目连救母与宝卷形成
节 关于《救母经》刊印时间
第二节 《救母经》为所谓“说经”、“佛经”
第三节 《救母经》与《慈悲道场目连报本忏法》
第四节 《救母经》、《报本忏法》与《目连救母出离升天宝
卷》的差异
第五节 “经”、忏法与宝卷的形成
第九章 《目连寻母》与弹词艺术
节 弹词与《目连寻母》
第二节 ((目连寻母》与目连戏之比较
第三节 弹词、戏剧构设及含义
第四节 《目连寻母》形式特点
第十章 目连与小说《西游记》
节 目连救母与《西游记》故事衍变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深层意绪(1):目连之于孙悟空
第三节 深层意绪(2):玄奘西天取经故事对目连戏的影响
第四节 目连戏与《西游记》的独特结构方式
第十一章 目连戏与宗教戏剧
节 宗教戏剧及其概念
第二节 目连戏与欧洲中世纪宗教剧之比较
第三节 中西方宗教与戏剧渊源
第十二章 中、韩目连救母故事比较研究
节 东方共相:目连救母故事
第二节 中、韩目连救母故事源流概势
第三节 中、韩目连救母故事关系发微
第四节 中、韩目连救母故事比较研究
第十三章 目连戏的价值与影响
节 “活化石”、“戏祖”——目连戏的价值
第二节 “支配三百年来中下社会之人心”——目连戏的影响
附:《王婆骂鸡》与中国民间文化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这本书,是一次令人愉悦的知识探索之旅。刘祯先生的文字,如同一位和蔼的长者,娓娓道来,将那古老而又鲜活的目连文化展现在我眼前。他没有使用过于艰涩的学术术语,而是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现象进行解读。我尤其喜欢书中那些充满故事性的描述,比如对目连戏演出场景的生动描绘,对表演者辛勤付出的感人刻画,以及对观众在观看目连戏时所产生的各种情感的细腻捕捉。这些细节,让目连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冰冷文字,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命力的鲜活存在。作者对于目连戏在不同地域的服饰、道具、音乐、表演程式的比较研究,更是让我大开眼界,领略到中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性和地域特色。这本书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它让我意识到,那些流传在民间的文化,才是真正支撑起一个民族精神脊梁的基石。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抱着学习的心态翻开《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没想到竟会如此引人入胜。刘祯先生的研究,并非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艺术的深情。他不仅仅是在梳理文献、考证史实,更是在用心去感受目连文化那份沉甸甸的情感分量。书中对于目连戏在节庆、祭祀、丧葬等民俗活动中的作用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它是如何与普通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如何成为承载家族记忆、祈求平安幸福的重要媒介。那些鲜活的案例,那些朴素的表演者,那些世代相传的唱词,都仿佛跃然纸上,让我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生离死别、孝道伦理、慈悲情怀。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将目连文化神化,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语境下,审视其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和演变。这种客观而又深邃的视角,使得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不仅是一本关于目连文化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民间生活和精神世界变迁的生动写照。
评分读完刘祯先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我仿佛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时光旅程。书中详尽的资料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目连文化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从早期佛教经典中的渊源,到历代官方文献的记载,再到各地民间口传心授的演变,作者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晰而又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目连戏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的分析,以及它如何顽强地在民间土壤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目连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他对于目连戏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如何通过表演者一代代的传承和创新,来适应时代的变化,并继续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论述,充满了真挚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学术信息库,更在于它引发了我对文化传承、民间艺术生命力的深刻反思。它让我明白,那些看似微不足道、植根于普通人生活的文化形式,往往蕴含着最宝贵的民族精神。
评分读完《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心中激荡万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并非单纯的学术著作,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那古老而神秘的目连文化,以一种极其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刘祯先生的笔触,细腻而又不失力量,他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考古学家,层层剥开了历史的尘埃,让我们得以窥见目连戏在民间流传的脉络,从其起源、发展,到其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所呈现出的独特风貌。书中对目连戏的表演形式、仪式内涵、音乐唱腔,乃至其背后所蕴含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间智慧的解读,都充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洞见。尤其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民间目连戏的个案研究,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些质朴而又充满力量的表演场景。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更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对这片古老土地上深厚文化传统的敬畏与热爱。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民间”的力量,认识到那些口耳相传、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仪式,才是民族精神最鲜活的载体。
评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民间目连文化》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从未有过的。刘祯先生以其非凡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宏大而又细腻的世界。他对于目连文化起源的追溯,那种严谨的考证和逻辑推演,让人惊叹于其学术的深度。但更让我着迷的,是他如何将这些冰冷的史料,转化为鲜活的艺术形象。通过对大量田野调查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他让我们看到了目连戏那丰富多彩的舞台呈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那些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及那些充满地方特色的唱腔和表演技巧。书中对目连戏在不同地域的变体及其原因的探讨,更是揭示了中国民间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目连戏的宗教意涵时,那种超越教条的审视,将佛教的慈悲理念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民间信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目连文化多层次的文化内涵。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民间文化并非粗鄙的、落后的,而是充满智慧、艺术和深厚人文精神的宝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