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旅游心理学
定价:56.00元
作者:张嘉惠,刘晶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68243964
字数:
页码:1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旅游心理学》适合高等院校学生使用。为旅游管理类学习者提供了一套基础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
《旅游心理学》通过对旅游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实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消费者的需要、兴趣等,掌握他们在旅游、酒店和会展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心理需求、消费特点及规律.预测旅游和消费行为的发展倾向;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更多思路来帮助设计和提供能够满足旅游者需要的产品;更好地培养符合旅游管理类行业发展需要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旅游工作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部分 旅游心理学概述
章 了解心理学
1.1 人的心理实质
1.1.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1.2 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的源泉
1.1.3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2.1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1.2.2 生物学观点
1.2.3 心理动力学观点
1.2.4 行为主义观点
1.2.5 人本主义观点
1.2.6 认知主义观点
第2章 旅游和心理学
2.1 旅游和心理学的关系
2.1.1 心理学的定义
2.1.2 旅游心理学的产生
2.1.3 旅游心理学的含义
2.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2.2.1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2.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3章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概述
3.1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前提及研究意义
3.1.1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前提
3.1.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3.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2.1 观察法
3.2.2 案例研究法
3.2.3 资料调研法
3.2.4 实验研究法
3.2.5 社会调查法
第二部分 旅游者心理探究
第4章 旅游者气质与个性
4.1 旅游者的气质
4.1.1 气质的分类
4.1.2 旅游者的气质类型及服务技巧
4.2 旅游者的性格
4.2.1 旅游者性格的鉴别
4.2.2 旅游者的性格类型与服务技巧
第5章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5.1 马斯洛需求理论
5.2 旅游需要
5.2.1 旅游需要的含义及产生的条件
5.2.2 旅游需要的类型与特点
第6章 旅游者的知觉
6.1 旅游者的知觉规律
6.1.1 知觉的选择性
6.1.2 知觉的组织性
6.1.3 知觉的理解性
6.2 旅游中的条件知觉与旅游消费行为
6.2.1 影响旅游者知觉的因素
6.2.2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
第三部分 旅游服务心理
第7章 投诉心理
7.1 投诉原因分析
7.1.1 投诉处理的意义
7.1.2 投诉原因分析
7.2 投诉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
7.2.1 投诉心理分析
7.2.2 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投诉
第8章 服务心理艺术
8.1 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8.2 满意服务与服务心理
第9章 旅游服务工作中的人际交往
9.1 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心理状态
9.1.1 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心理状态类型
9.1.2 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9.2 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原则
9.2.1 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原则
9.2.2 影响服务中人际交往的因素
0章 如何运用积极心理进行心理保健
10.1 积极心理学概述
10.2 如何运用积极心理进行心理保健
第四部分 旅游营销心理
1章 旅游购物心理分析
11.1 分析游客在旅游购物中的共同心理特征
11.1.1 分析游客购物的心理
11.1.2 游客在旅游购物时的心理需求
11.1.3 游客购物时的心理活动
11.2 分析游客购物行为
11.2.1 影响游客购物行为的心理因素
11.2.2 游客购物行为的特点
11.3 导游购物促销技巧
2章 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特点
12.1 不同性别的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
12.1.1 男性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
12.1.2 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
12.2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
12.2.1 少年儿童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
12.2.2 青年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
12.2.3 中年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
12.2.4 老年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
12.3 不同性格的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
3章 旅游商品销售心理
13.1 旅游商品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
13.1.1 心理学家对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的归纳
13.1.2 销售人员应该具备的良好心理素质
13.2 旅游商品销售人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4章 旅游商品销售服务技巧
14.1 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积极的意识
14.1.1 改变陈旧的销售服务观念
14.1.2 树立正确的销售服务意识
14.2 销售服务技巧
14.2.1 创造亲切热情的开始
14.2.2 商谈原则
14.2.3 开场的技巧
14.2.4 激发购买欲望的技巧
14.2.5 询问技巧的5个原则
14.2.6 促成成交的技巧
14.2.7 处理反对问题的技巧
14.2.8 处理顾客不满的技巧
14.2.9 处理价格问题的技巧
14.2.10 道歉的方式
14.2.11 如何建立良好的口碑
第五部分 旅游管理心理
5章 员工身心健康与管理
15.1 心理健康概述
15.1.1 心理健康的概念
15.1.2 心理健康的特点
15.1.3 旅游工作者心理健康的标准
15.2 旅游工作者心理保健
15.2.1 旅游工作者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5.2.2 旅游工作者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15.2.3 旅游企业对员工的心理管理途径
6章 团体关系
16.1 团体关系的结构
16.1.1 团体定义
16.1.2 工作团体的结构动力学
16.1.3 团体中的个人绩效
16.2 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
16.2.1 管理规范奖惩分明
16.2.2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16.2.3 团队对个体的影响
读完《旅游心理学》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旅游的认知。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旅游就是一场简单的地理位移,是去看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文化,然后拍拍照,发发朋友圈,给自己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然而,《旅游心理学》这本书却深刻地揭示了旅游背后隐藏的复杂而又迷人的心理活动。书中用大量的案例和严谨的理论,阐述了人们为什么会产生旅游的动机,是什么驱使我们踏上旅途,又是什么让我们在旅途中产生种种情绪波动,甚至做出一些看似不理智的决定。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目的地吸引力”的分析所打动,原来一个地方之所以能吸引我们,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景,更因为它在我们心中唤起了某种特定的情感共鸣,满足了我们某种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一次旅行,不仅仅是作为一名旁观者,更是作为一名深度参与者,去理解自己内心的渴望,去洞察那些潜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旅游的书,更是一本关于认识自己、理解人性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我下一次的旅行中,去体验一个更深层次、更有意义的旅程。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作为一名曾经的旅游爱好者,我总觉得自己在旅行中好像缺失了点什么,总是在表面上浅尝辄止,而未能真正触及旅行的精髓。直到我遇到了《旅游心理学》,我才恍然大悟。书中关于“旅行者的心理类型”的划分,让我对号入座,找到了自己在旅行中的典型行为模式,并且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我会偏爱某种类型的目的地,为什么会对某些经历情有独钟。比如,书中提到的“寻求新奇型”旅行者,让我看到了自己渴望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那一部分;而“怀旧型”旅行者,又让我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对童年回忆和熟悉感的那份眷恋。这种自我认知上的突破,让我对自己的旅行有了更清晰的定位,也让我能够更有意识地去选择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旅行方式。而且,书中还详细剖析了旅途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比如“文化休克”、“旅途疲惫”等等,并且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应对策略。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具有理论深度,更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旅行,而是能够主动地去管理自己的旅行体验,让每一次出行都充满意义和乐趣。
评分读完《旅游心理学》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旅行变得更加“有迹可循”。以前,我总觉得旅行中的很多感受是难以言喻的,是无法量化的,是随机发生的。但这本书用科学严谨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这些感受背后的心理规律。比如,书中关于“旅游决策过程”的分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会纠结于选择目的地,为什么会对某个酒店的评价那么在意,为什么会在最后一刻改变行程。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行为,其实都遵循着一定的心理机制。作者们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理论的推导,将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条理化、清晰化,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旅行中的选择和感受。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旅游体验质量”的探讨,它不仅仅关注物质层面的享受,更深入挖掘了心理层面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本书就像一本旅行中的“心理指南”,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旅行的本质,更理性地规划我们的行程,从而获得更圆满的旅行体验。我现在看待每一次出行,都会不自觉地去思考其中的心理学原理,这让我的旅行不仅仅是身体的远行,更是心灵的深度探索。
评分《旅游心理学》这本书,简直是给每一个热爱旅行,但又总感觉旅行中少了点什么的人量身定制的。我一直以为旅行的乐趣在于新鲜感和放松,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旅行更深层次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甚至改变自己。书中对于“旅游动机”的细致划分,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逃离现实、自我实现、情感交流等等不同层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往往是我们做出旅行决定的根本驱动力。而当这些需求在旅行中得到满足时,我们自然会感受到快乐和满足。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旅游与人格”的关联性分析,解释了为什么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旅行偏好,为什么有些人喜欢独自旅行,而有些人则钟情于团队出行。这让我对自己的旅行习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能够更好地与同行者沟通和协调。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去哪里旅行”,更是关于“为什么旅行”和“如何更好地旅行”。它引导我去关注旅行过程中自己的心理变化,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体验,让我的旅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启发,远不止于简单的旅游攻略。我一直对旅游中的一些现象感到好奇,比如为什么人们会对某些“打卡点”趋之若鹜,为什么会有人因为一次旅行而改变生活方式,为什么有些景点总是挤满了游客。在阅读《旅游心理学》之前,我只是将这些现象归结于“跟风”或者“运气”。但是,这本书用心理学的视角,为我一一揭开了这些谜团。书中关于“群体心理在旅游中的影响”的论述,让我理解了从众效应和群体认同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旅行选择和行为的。而关于“旅游经历的意义构建”,更是让我明白,我们对一个地方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赋予它的个人意义。这本书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旅游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意义创造者”。它鼓励我去探索旅行中那些不为人知的心理细节,去发掘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情感体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旅行视野被极大地拓展了,我不再仅仅是欣赏风景,更是体验一种由内而外的深刻变化。它让我对未来的每一次旅行都充满了期待,因为我知道,我将以一种全新的、更具深度的视角去感受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