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鼻尖下的中国
定价:48.0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王建新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1222258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阐述了作者对香气有独到见解,可以帮助你理解香气背后深度的含义。
你会用香气吗?你会用香水吗?实验也证明,在风味品尝中,鼻子嗅觉的作用占80%以上,如没有鼻子的帮助,许多美味都味同嚼蜡。更奇妙的是香气是在我们的神经组织和血液中代谢的,不似酒肉穿肠过而到五谷轮回之地的食物,因此香会长期的留在脑海中。本书从嗅觉的角度来思考中国人的一些事情,如社会、心理、习俗、宗教、文化、医道等方面。
鼻子论Page
1.1 中国人的鼻子
1.2 嗅觉的退化
1.3 被忽视了的嗅觉
1.4 我们都有一个管用的鼻子
1.5 扰惑中的鼻子
1.6 嗅觉的成才
1.7 香气感受的异同
1.8 嗅觉记忆的暗示
1.9 无香的中国
爱情与香气Page
2.1 爱情的气味
2.2 体味的诱惑
2.3 气味的匹配
2.4 灰姑娘对香气的选择
2.5 从中国传统爱情故事说开去
2.6 兰麝之香
2.7 男人喜欢的香气
2.8 浪漫的气味
2.9 妻子的用香
2.10 情人花的香气
2.11 忘年恋的气味说
香气与人生Page
3.1 酷的香气
3.2 香气的炫
3.3 野性的香气
3.4 绅士的香气
3.5 凡人的香气
3.6 “萌”的香气
3.7 老用香
3.8 “作”的味道
3.9 柔性的香气
3.10 古风的香气
3.11 “白骨精”的用香
3.12 香气的圣冷贞烈
民俗与香气Page
4.1 相思树的香气
4.2 芙蓉国与芙蓉花香
4.3 山茶花香的别说
4.4 神似的莲花香
4.5 秋海棠的有香与海棠的无香
4.6 杜鹃花的香和色
4.7 别样的菊花香
4.8 另说桂花香
4.9 端午用香的辩证
4.10 菖蒲香的新用
嗅觉的风景Page
5.1 大自然的气息
5.2 香气的旅游
5.3 森林的气场
5.4 热带雨林的气味
5.5 海风的香气
5.6 阳光的香气说
5.7 仙界香气的推想
嗅觉与医道Page
6.1 中医的闻诊
6.2 嗅觉和失忆
6.3 催眠的香气
6.4 嗅觉和抑郁症
6.5 打开自闭的香气
6.6 香气的聚神
6.7 阿尔茨海默病的香气脑体操
6.8 冲击帕金森病的香气
6.9 辅助治疗癫痫的香气
6.10 嗅觉与心理健康
6.11 香气:病菌的天然克星
6.12 控制体臭的香气
6.13 减肥的香气
烹调与用香Page
7.1 中国的食文化
7.2 不撤姜食
7.3 麻香的花椒
7.4 胡椒的香辛
7.5 蒜香文化
7.6 甜香的意义
7.7 腊肉香和培根香
7.8 酸香的推究
7.9 烹调中的酒香
7.10 风味中的臭
7.11 卤香的解说
嗜好的香气Page
8.1 追香的嗜好
8.2 的用香
8.3 酒香的嗜好
8.4 细论茶香
8.5 咖啡的香气
8.6 可乐的香气追求
王建新,江南大学化工学院,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协会标准委员会成员,教授,从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妆品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天然功能成分在化妆品中应用的研究,为全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协会标准委员会成员,在全国化妆品领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评价四) 《鼻尖下的中国》给我带来的,是一场触及灵魂的味觉与文化之旅。与其说它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是一张流动的、充满香气的中国地图。作者以一种极其独特且引人入胜的视角,带领读者深入探寻隐藏在中国各个角落的,那些与“鼻尖”息息相关的味道。这本书没有刻意去追求某种宏大的叙事,而是将视角放在了最朴实、最贴近生活的部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食物时,那种近乎虔诚的态度。他对食材的来源、烹饪的技法、以及食物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各种菜肴,更是通过这些菜肴,展现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比如,北方食物的粗犷大气,南方食物的精致细腻,西南食物的山野之味,都跃然纸上,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读来让人食欲大开,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中国饮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的思考。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丰富多彩的味觉文化。
评分(评价五) 《鼻尖下的中国》是一本让我惊艳的书。它没有用那些冰冷的数据和深奥的理论来定义中国,而是用最温暖、最直接的方式——食物的味道,来展现这个国家的魅力。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将那些隐藏在市井街巷、乡村田野里的独特味道,描绘得栩栩如生。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穿越祖国的大江南北,品尝各地的特色美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食物背后故事的挖掘。它不仅仅是关于“吃”,更是关于“生活”。那些食物,承载着当地人的情感,凝聚着历史的记忆,也反映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作者用一种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愉悦。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的美,不仅仅在于山川河流,更在于那些流淌在人们生活中的,最质朴、最动人的味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作者笔下的味道,就是我曾经品尝过、记忆深刻的家的味道。这本书,是一份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中国的人的礼物。
评分(评价二) 《鼻尖下的中国》给我带来的,远不止是一次美食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于“中国”的认知,常常停留在表面,而这本书则带领我深入肌理,去感受那些隐藏在日常烟火气中的不凡。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他不仅仅描述了食物本身的味道,更挖掘了这些味道背后的故事。比如,某个地方的特色小吃,可能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是乡愁的寄托;又或是某个节日里的传统菜肴,蕴含着深厚的民俗传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些关于食物的美好回忆,那些早已模糊却又鲜活的味蕾记忆,都随着书中的描述一一被唤醒。作者对于地域差异的敏锐洞察,也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北方大地的淳朴和热情,南方水乡的温婉和细腻,西部高原的苍茫和坚韧,这些特质都巧妙地融入了食物的烹饪和品尝之中。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用最亲切的语言,与我分享着那些关于“中国”的,最真实、最动人的点滴。
评分(评价一) 初见《鼻尖下的中国》这个书名,便被深深吸引。它没有那些宏大叙事的视角,也没有深奥的理论探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微不足道,却又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鼻子下的味道。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期待着一场关于味觉的旅行。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各地美食,而是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这些人文气息如何渗透到食物的每一个细胞之中。从北方的粗犷豪放,到南方的精致细腻,再到西南的山野淳朴,每一个章节都像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窥见了不同地域的灵魂。书中对食材的考究,对烹饪技法的讲解,都充满了匠心独运的细节。那些听来就令人垂涎的菜肴,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是历史的沉淀,文化的载体。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过程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细腻的情感,使得这本书读起来既有知识性,又充满了人情味。仿佛作者就坐在我身边,一边品尝着那份独特的滋味,一边娓娓道来,让我身临其境,也忍不住跟着他的文字,一同沉醉在那“鼻尖下的中国”里。
评分(评价三) 坦白说,在翻开《鼻尖下的中国》之前,我曾担心它会过于枯燥,仅仅是一本关于各地菜肴的流水账。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食物与文化、历史、地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并非简单地介绍食物,而是通过食物,折射出当地人的生活哲学、审美情趣,甚至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细节的描绘,比如制作某道菜肴时,一丝一毫的火候把握,或是某种特殊香料的使用,都充满了讲究。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中国烹饪的博大精深,更传递出一种对食材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情。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食物起源的有趣故事,读来既增长了见识,又充满了趣味性。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的文笔非常接地气,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食物香气,听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感受到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这本书不仅仅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更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度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