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三十六计——走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48.00元
售价:35.0元,便宜13.0元,折扣72
作者:黄如金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5096068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各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问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一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用兵如孙子,谋略三十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并且也越来越运用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商战之中——因为,兵法之道与商战之谋同样是基于对抗性的斗争,也许正因为兵法是你死我活的制胜之道,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中无所不用其极的竞争需要,所以大有越来越受到青睐之待遇……
然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不断深入而产生的“竞争悖论”,曾经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竞争规律及其种种无所不用其极的竞争手段越来越不灵验了,“双赢”和“共赢”理论、“利益相关者战略”和“蓝海战略”越来越成为时尚;而且,当竞争遇到了“金融海啸”,历史似乎拐了一个弯——过去的种种损人利己的竞争手段已经于事无补,即使是求助于被人们尊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和“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三十六计》也无法破局愈演愈烈的危机。
引言
章 从“金融海啸”说起
节 可怕的“金融海啸”
第二节 无奈之中催生的合作
第三节 为何冤家成了盟友
第二章 历史的选择:“和合为上上计”
节 竞争,走到了今天
一、竞争的悖论
二、当竞争遇到了“金融海啸”
三、竞争的宿命
第二节 今天,更需要“和合”
一、“龟兔赛跑”故事新编
二、“囚犯困境”演义
三、“丛林法则”的真实
第三节 “金融海啸”的另类收获
一、合作是应对危机的法宝
二、合作、发展与改革
三、合作势在必行,竞争依然存在
四、建立起伦理道德的防火墙
第三章 什么是“和合为上上计”
节 “和合为上上计”释义
一、由和气生财到合作制胜
二、由“和”至“合”与合作制胜
三、由合作制胜走向共赢
第二节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上上卦之说
二、中庸与中和
三、历史的回归与扬弃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的上上计
一、企业持续发展之道
二、国家长治久安之计
三、走向地球村的坦途
第四章 中国式管理艺术的与时俱进
节 管理艺术常青的秘密
一、从刚、柔、密、大说起
二、太极变化显神功
三、仁者无敌
第二节 和合之计的人文底蕴
一、管理首先是一种理念
二、人文精神与管理艺术
三、人文精神的历史演绎
第三节 经济学的理论假设与管理艺术创新
一、“经济人”假设与竞争战略
二、由“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道德人”假设
三、理论假设与市场经济新阶段
第五章 《三十六计》的创新发展
节 从《三十六计》的神奇历史说起
一、“用兵如孙子,谋略三十六”
二、兵家奇谋的历史魅力
三、兵法艺术与竞争之道
第二节“左之左之;右之右之”
一、“走为上计”到“和合为上上计”
二、从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出发
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三节 与创新
一、由凤凰涅槃想到的
二、为过去而祈祷
三、小荷已露尖尖角
第六章 走向胜利的彼岸
节 诺亚方舟不是梦
第二节 九九归一
第三节 好风凭借力
结语: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曙光
参考文献
后记
黄如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2007年任《经济管理》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澳门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
说实话,刚翻开这书,我差点因为那些略显古奥的标题而却步,心想,又是老生常谈的理论说教吧?但深入进去才发现,作者的笔法极其老练,他巧妙地将古代的战略思想与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复杂性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事张力。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原本枯燥的经济学原理瞬间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对“避实击虚”原则的经济学解读,它不是简单地教你避开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而是深入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如何在看似弱势的领域中开辟出新的价值洼地。整个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语言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他总能用最精炼的语言勾勒出最复杂的经济图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框架被重塑了,不再是从单一的财务角度去看待问题,而是学会了从战略博弈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经济决策背后的深层意图。这无疑是一次思维上的巨大飞跃。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对“健康发展”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在过去,我们常常将“发展”等同于GDP的增速,但这本书却提出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具人文关怀的视角。它探讨了经济发展如何与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性、以及个体福祉进行协调。其中有一章专门分析了“釜底抽薪”在现代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伦理困境,作者的论述非常平衡,既肯定了必要的结构性改革的痛苦,也强调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这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思考,在当前的经济讨论中是极其宝贵的。读起来,我能感受到作者对社会责任的深切关怀,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家,更像是一个富有远见的社会工程师,试图在冰冷的数字背后,找到人性的温度和可持续的路径。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拓宽了我们对“成功”的定义。
评分这本书,我得说,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的时候,我本来没抱太大期望,毕竟市面上讲“发展”的书籍浩如烟海,大多都是空泛的理论或者陈词滥调。但这本书,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宏大的经济概念拆解成了日常生活中都能理解的“计谋”。比如,它讲到如何通过巧妙的资源配置实现“借力打力”,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我们社区小微企业抱团取暖的实际案例,那种感觉就像是,作者在给你讲一个老故事,但讲出了全新的味道。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他不仅仅是在描述现象,更是在剖析现象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一下刚才读到的那个“计策”,然后对照现实世界的种种状况进行一番思索。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那种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出其中深意的著作。对于那些想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找到清晰方向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张非常实用的地图。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敬而远之,但这本书,结构严谨又不失亲和力。它不像某些专著那样,动辄引用晦涩的数学模型,而是大量使用了生动的案例和类比,让即便是对经济学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进入状态。举个例子,作者分析国际贸易摩擦时,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各国之间的博弈描绘成一场复杂的棋局,每一步棋的走法都蕴含着深远的考量和潜在的风险。这种叙事技巧,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可传播性和实践性。我甚至已经开始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告诉他们,这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本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商业活动中,如何做出更明智、更具有前瞻性决策的实战手册。它的价值在于将战略思维渗透到每一个经济行为的肌理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的经济领域,比如金融或者产业政策,结果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贯穿始终的战略框架。它探讨的不仅仅是“做什么”,更是“怎么想”。作者对于历史脉络的把握非常精准,他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上,指出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其实是遵循着某种深层的、可被洞察的逻辑运行的。这种历史的纵深感,使得书中的所有“计策”都带上了一种历经时间检验的可靠性。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接受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的私塾教育,他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这个快速变化的经济世界。这本书,是少数能让人读完后,真正感到思维被“点亮”的作品之一,强烈推荐给所有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探索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