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技术丛书--优质抗病烤烟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丛书--优质抗病烤烟栽培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淑君 著
图书标签:
  • 烤烟
  • 栽培技术
  • 抗病
  • 优质
  • 作物栽培
  • 农业技术
  • 烟草种植
  • 病虫害防治
  • 种植技术
  • 烟叶品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81886
商品编码:2972974972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作物栽培技术丛书--优质抗病烤烟栽培技术

:19.80元

售价:13.5元,便宜6.3元,折扣68

作者:李淑君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1221818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科学性强,烤烟研究生产示范基地专家团队共同编著

重点优质、抗病理念
减轻病虫害发生,确保烤烟优质、稳产


内容提要

本书分九章介绍了优质抗病烤烟栽培技术。我国主要栽培品种云烟87等十二个品种的配套农艺管理技术;烟田土壤改良技术;烟田平衡施肥技术;壮苗标准及苗床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地膜覆盖保护栽培技术;大田抗病栽培管理技术;大田期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烟叶生产的化学控制技术;优质烟叶烘烤技术,主要是密集烤房的整备、烟叶成熟与采收、三段式烘烤工艺及特殊烟叶烘烤等优质烟叶烘烤技术。
本书适合广大种植户、农村技术员、烟站技术员、技术推广站等相关科研人员及农产品生产者参考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淑君,河南省农科院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七项,参加*科研项目四项,主持完成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公司等科技攻关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9本,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主持进行的“无公害”优质烤烟生产途径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无公害”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取得了“无公害”烟叶生产的零的突破。参加的“全国侵染性病害调查研究”,负责河南省的调查研究工作,搞清了河南省侵染性病害的种类、发布,发现了2个新病害。主持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研究”和“病毒病检测及有效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在病毒病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预测的准确性和预防的效果,都达到国际水平。完成的“河南省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对黑胫病、赤星病等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预测预报模型,并在产区进行了应用验证,效果达到国内水平。


文摘


序言



苗期管理的关键环节与精细化操作 一、烟苗的培育环境控制 优质烟苗是高产优质烤烟生产的物质基础。从播种到移栽的整个苗期,对环境条件的调控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了烟苗的健壮程度和抗逆性。 1. 育苗设施的选择与优化: 现代烤烟育苗多采用日光温室或控温大棚,尤其是在北方和高海拔地区,工厂化营养钵育苗是保证苗齐、苗壮的主流技术。设施的透光性、保温性和通风换气能力是首要考量因素。地膜覆盖、双层塑料膜或加保温幕等措施,确保在低温早春季节实现地温的稳定提升。 2. 温度管理的技术要点: 温度是影响烟苗生长速度和素质的最主要因素。 出苗期(地温18-20℃,气温22-25℃): 重点是提高地温,确保种子均匀萌发。此阶段应严格控制夜温,避免徒长。 旺长期(团棵期至打顶期): 白天温度应维持在25-28℃,夜温15-18℃。适度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形成健壮的秧苗,避免“温室苗”。当烟苗进入团棵期后,应适当降低夜温,增加低温锻炼,增强烟苗的抗寒能力。 炼苗期(移栽前10-15天): 必须进行彻底的降温和降湿炼苗。通过逐渐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温度(白天降至20℃左右,夜温降至10℃以下),促使烟株表皮角质层增厚,根系发育更粗壮,为适应大田的自然环境做好生理准备。 3. 光照与水分的精准调控: 光照: 烟草是喜光作物。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冬季或阴雨天气,需要及时清理棚膜上的灰尘,必要时可使用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确保日照时数达到8-10小时。 水分管理: 育苗期最忌“大水漫灌”。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5%为宜。浇水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后及时通风排湿。特别是在烟苗旺盛生长期,控水是控制株高、促进根系深扎的关键措施。团棵期后应严格控水,促进根系向深层土壤发展,避免秧苗基部浮根过多。 二、科学施肥与营养调控 烟苗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决定了其叶片的发育速度和干物质积累。 1. 基肥与早苗期管理: 育苗基质或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基础养分水平是决定性因素。营养钵育苗应选用富含有机质、结构疏松的配方基质。 氮、磷、钾的比例: 在苗期初期,对磷肥的需求相对较高,以促进根系的早期发育。进入团棵期,氮、钾的比例应适当提高,以促进叶片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但必须警惕氮肥过量导致的“烧根”或秧苗徒长。 2. 追肥技术: 追肥主要在团棵期和打顶期前进行。 叶面喷施: 这是快速补充微量元素和氮、磷、钾的有效手段。应根据苗情确定追肥频率。如发现缺素症状(如黄化、花青素积累),应立即采用叶面喷施硝酸钾、磷酸二氢钾或螯合态微量元素溶液。 冲施肥: 主要针对设施栽培中基质养分不足的情况。冲施的肥料应选择水溶性好、利用率高的配方肥,严格控制冲施的浓度和用量,避免烧伤幼根。 三、病虫害的预防与综合防治 烟苗期是病虫害的易发期,且一旦发生,防治难度大,损失重。 1. 苗期主要病害及防治: 猝倒病和立枯病: 这是低温高湿条件下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预防为主,关键在于控制育苗基质的湿度和温度,确保床土表面干燥。可用75%百菌清粉剂或代森锰锌进行土壤消毒。一旦发病,可选用甲霜灵或恶霉灵进行灌根治疗。 烟草花叶病(TMV): 病毒病是烟苗的重大威胁。预防核心是杜绝带毒的烟种、严格管理操作人员的手部卫生(操作前必须用肥皂水清洗,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不与感病作物(如番茄、辣椒)混用工具和水源。 2. 苗期主要虫害及防治: 烟蚜虫和烟蓟马: 烟蚜虫主要通过刺吸汁液传播病毒,蓟马则会造成叶片畸形和生长迟缓。一旦发现虫口密度上升,应及时选用高效、低毒的内吸性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如吡虫啉、啶虫脒等。对于营养钵育苗,还应重视地下害虫如地老虎的防治,可在播种前或移栽前对苗床进行土壤处理。 四、适时适龄壮苗的炼化 “壮苗”标准通常指在移栽前,烟苗具有6-7片功能叶,株高20-25厘米,叶片深绿色,叶柄粗壮,茎杆粗度大于1.5厘米,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且经过了充分的低温和水分胁迫锻炼。 1. 科学打顶: 为防止烟苗在移栽前“打顶”(顶芽停止生长或受损),通常在移栽前一周左右进行人工打顶(摘除未展开的嫩叶),以集中营养供给下部叶片和根系发育,并确保烟苗的均匀度。 2. 移栽前的蹲苗炼苗: 这是形成“烟墩苗”的关键步骤。通过严格控水、加大通风、降低夜温,使烟株生长速度放缓,茎杆硬化,叶片蜡质层增厚,根系紧实,形成一个紧凑、抗逆性极强的幼株形态,为后续大田的快速返青和高产奠定坚实基础。只有经过充分炼苗的烟株,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移栽伤亡率和缓苗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作物栽培技术丛书--优质抗病烤烟栽培技术》的书名,让我第一眼就联想到我几年前尝试在家种过几株烤烟的情景。那时候,我纯粹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自家种的烟叶和市面上买的有什么不同。结果可想而知,长出来的烟苗瘦弱,叶片发黄,而且没多久就招惹了不少虫子,最后只能无奈放弃。这次看到这本书,我立刻勾起了当时那种“摸不着门道”的挫败感,也油然而生一种学习的冲动。我一直觉得,农业生产,尤其是像烤烟这种经济作物,背后一定蕴含着一套非常科学且精密的栽培体系。如果能了解其中“优质”和“抗病”这两个关键词是如何实现的,哪怕只是理论上的,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满足。比如,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不同土壤环境对烤烟生长的影响?针对不同病虫害,是否有具体的防治措施,甚至是用什么样天然的或者低毒的农药?我脑海中有很多这样的疑问,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而且,“栽培技术”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实践性,不知道书中会不会配有大量的图例或者操作步骤,让我这种理论新手也能看得懂、学得会。

评分

作为一名对烟叶历史和文化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对烟草的种植过程充满好奇。尤其是在了解到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烟叶在风味和品质上存在巨大差异后,我更加渴望深入了解其中的奥秘。《优质抗病烤烟栽培技术》这个书名,虽然听起来更偏向于农业技术指导,但我猜测它必然会触及到影响烟叶品质的关键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与栽培技术息息相关。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方案、以及水分管理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这些化学成分,比如尼古丁、糖分、芳香物质的含量,不正是决定烟叶“优质”与否的核心吗?再者,“抗病”这一特性,我想也并非是基因决定的那么简单,一定也与栽培过程中的管理息息相关。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能够增强烟叶自身抵抗力的栽培方法,比如土壤改良、植物健康管理等?我对这些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感到非常着迷,希望这本书能带我窥探到生产出高品质、低病害烟叶的秘密。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种植的读者,看到《作物栽培技术丛书--优质抗病烤烟栽培技术》这本书,我的兴趣点自然会放在“优质”和“抗病”是如何在不依赖大量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情况下实现的。我一直相信,真正的优质农产品,应该是健康、安全、并且对环境友好的。这本书是否会介绍一些生态化的种植模式,比如如何通过轮作、间作或者套种来改善土壤健康,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书中是否会提及利用生物防治的手段,比如引入天敌或者使用生物农药?“抗病”的说法,我更倾向于理解为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烤烟自身的免疫力,而非单纯依赖外部干预。我想了解的是,在生长过程中,如何通过科学的营养供给,合理的修剪,以及适度的水分管理,来培养出强壮、不易生病的烟株。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绿色栽培方案,对我而言将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

我是一名对地方特色农产品推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每当我看到某个地区以其优质的烤烟而闻名时,我都会思考,是什么样的技术和管理模式造就了这份声誉。《优质抗病烤烟栽培技术》这本书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套成熟、系统化的农业生产流程。我好奇的是,书中是否会介绍针对不同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的差异化栽培策略?比如,在高海拔地区和低洼地区,对烤烟的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是否有不同的侧重点?“优质”的烤烟,除了内在品质,其外观形态也至关重要,书中是否会涉及到采收、烘烤等环节的关键技术,以保证烟叶的色泽、质地都达到最优?另外,“抗病”对于产业化生产来说,直接关系到产量和成本,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规避常见病害发生,以及一旦发生如何进行有效控制的经验总结?我希望了解的是,一套能够真正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益的烤烟生产技术体系。

评分

这本书名《作物栽培技术丛书--优质抗病烤烟栽培技术》立刻引起了我作为一名农技推广人员的关注。我一直致力于将最新的、最实用的农业技术带给基层农户,而烤烟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技术的革新对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我非常关注书中关于“优质”和“抗病”的实现路径。例如,对于“优质”的定义,书中是否会详细阐述不同等级烟叶的感官指标和化学成分要求,并据此给出具体的栽培管理方案?在“抗病”方面,我想了解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烤烟常见的病害种类,包括其发生规律、传播途径,以及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我尤其关心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综合防治的理念,比如如何通过优化栽培环境、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科学运用农药,来达到减少病害发生、降低农药残留的目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易于推广的栽培模式和技术要点,对我开展农技培训工作将非常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