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伦敦竹枝词 法京纪事诗 西海纪行卷 柏林竹枝词 天外归槎录
定价:35.00元
作者: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5380640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张祖翼、王以宣、潘飞声*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穆易校注的《张祖翼伦敦竹枝词王以宣法京纪事诗潘飞声西海纪行卷潘飞声柏林竹枝词潘飞声天外归槎录(精)/走向世界丛书》收录了五部古典诗歌,《伦敦竹枝词》是作者游历英国期间,将所见所闻的政治、经济、民情、风俗写成诗歌百首的集结。《法京纪事诗》作者把自己在旅法期间的所见所想,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西海纪行草》《柏林竹枝词》《天外归槎录》是作者前往欧洲、逗留欧洲、自欧归国三个时期的诗歌集,作者以较细腻的笔触,以诗歌的形式,多角度记录了他的游历见闻。
内容提要
“走向世界丛书”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国出使 、考察、游历西方各国的记录,全都是亲身经历的见 闻,共收书65种。这和已出版的“初编”35种一起构 成了早期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记录世界、剖 析世界、接纳世界艰难历程的全景图。张祖翼、王以 宣、潘飞声*钟叔河、曾德明、杨云辉主编穆易校注 的《张祖翼伦敦竹枝词王以宣法京纪事诗潘飞声西海 纪行卷潘飞声柏林竹枝词潘飞声天外归槎录(精)/走 向世界丛书》为其中一册。
目录
丛书新序丛书原序丛书凡例叙论:诗人笔下的异域风情(穆易)张祖翼伦敦竹枝词张祖翼伦敦竹枝词译名简释王以宣法京纪事诗王以宣法京纪事诗索引与简释潘飞声西海纪行卷西海纪行卷序西海纪行卷题辞潘飞声西海纪行卷索引与简释潘飞声柏林竹枝词潘飞声柏林竹枝词潘飞声天外归槎录天外归槎录序天外归槎录题辞潘飞声天外归槎录索引与简释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诗意盎然的语言魅力 如果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如同其名所示,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诗意的表达,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我书架上的珍藏。我个人偏爱那些能够将日常见闻提炼成精妙诗句的作品。想象一下,用典雅的格律或自由奔放的诗行来记录异邦的街道、人物和情感,那份张力是何等的迷人。我推测这本书中一定蕴含着许多对景物的拟人化描写,以及对时代变迁的婉转叹息。这种文学性的高度,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对语言艺术的品味。它不是冷冰冰的资料汇编,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流动的载体。希望作者在叙事中能保持这种高昂的艺术水准,让每一个段落都值得反复吟诵,细细品味其中的深意与美感。
评分结构布局与阅读节奏的把控 从书名中包含的多个独立“卷”或“纪事”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想必是颇具匠心的。我非常关注作者如何平衡这些不同地域、不同体裁(如“竹枝词”与“纪事诗”)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以确保整体阅读体验的流畅性。一个优秀的编排者,懂得如何通过精妙的章节设置,引导读者的情绪从一个场景的高潮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地点的沉静思考。我设想,可能是通过某种隐含的主题线索将这些看似分散的记录串联起来,也许是关于“归属感”的追寻,或是对“现代化进程”的探讨。这种结构上的严谨和节奏上的变化,是区分普通游记和具有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的关键。阅读时,我希望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整体布局上的深思熟虑,而不是松散的素材堆砌。
评分体验异域风情的绝佳之选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如同老友娓娓道来,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强烈的画面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异国风光时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仿佛自己也身临其境,呼吸着异乡的空气。虽然我没有读过这本书,但从它的名字和作者的整体风格推测,它一定收录了大量关于旅行见闻和文化体验的记录。我常常在想,如果能亲身踏足那些地方,记录下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本书似乎就是帮我完成了这个心愿,它用文字搭建起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让我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期待作者能将更多的旅行见闻融入其中,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获得知识的滋养。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年代感,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味道,都让人沉醉在这种阅读的仪式感中,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探索精神的时代。
评分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心路历程 我更倾向于从个体经验的角度去解读这类带有“纪行”性质的作品。这本书如果真的涵盖了特定历史时期对不同大都市的观察,那么它必然承载了作者在那个特定时空下的心理轨迹。我很好奇,一个身处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当他面对迥异于本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时,内心的震撼、迷茫、以及最终的豁然开朗是怎样一番心路历程?我期待书中能有更多关于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独白,而非仅仅是客观的记录。这种将“我”置于宏大历史背景下的叙事策略,往往最具穿透力,它能让后世的读者在感叹世事变迁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与那个时代精神上的共鸣。寻找历史的褶皱中,人性的光辉与局限,这才是阅读的真正乐趣所在。
评分文化交融的深刻洞察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透露出一种跨越地域的广阔视野,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游记集合,更像是对不同文化碰撞后所产生的思想火花的捕捉。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交流充满好奇的读者,我非常期待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习俗、社会风貌的深度剖析。我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篇篇充满哲思的散文,它们或许会探讨在异国他乡如何保持自我,又如何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髓。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远超出了走马观花的记录。我相信,这本书里的内容一定能引发读者对“我们是谁,我们走向何方”这类宏大命题的深思。它的价值,可能正在于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反思自身的独特视角,这对于提升个人的全球化视野具有不可估量的好处。那种沉甸甸的知识感和历史厚度,是快餐式阅读无法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