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北大24堂国学课 国学/古籍 书籍 |
| 作者: | 文捷 |
| 定价: | 36.8 |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6-08-01 |
| ISBN: | 9787516808054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 《北大24堂国学课》让读者随着北大传统的文化教育和深厚的文化理念结合,让读者能够从一个有深度、有宽度、有高度的层面上了解国学,国学作为一种有着深度、广度和高度的文化,需要我们日积月累去不断的积攒自身的高度,跟随北大理念的步伐一堂国学课,让读者根据这深入浅出的解读,能够对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知。 |
| 目录 | |
| 第1章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治世要略 孔子创立的学派为何称为“儒家”? 儒家向人们传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儒家学说有哪三种主张? 什么是“儒家八派”? 在儒家眼中,“小康”是怎样的社会状态? 孔子是如何诠释“孝”的? 儒家的“忠”具体指什么? 儒家是如何解读“善”的? “大同”思想在儒家的解读? 孟子为什么选择熊掌而不选鱼? “天人合一”和“性三品”分别说的是什么? “宋明理学”是怎样的一种学说? 第2章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修身要义 “老子”为何被称为“哲学之父”? 《道德经》为何被称为“万经”? 道家分为哪几个派别? “小国寡民”是怎样的一种治国政策?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老子的“三宝”指什么? 《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怎样的哲学理论? “庄周梦蝶”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境界? 庄子有着怎样的“生死观”? 第3章史家:行寻根之学,思溯源之问 在历,中国还有哪些别称? 中国主要朝代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中国皇帝之,你知道几个?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是如何演变的? 中国现存早的史书是什么? 部史学理论专著是什么? 西周王朝的兴盛与衰落 有“中国历代贤后楷模”之称的是谁? 东汉的“四大家族”指什么? 第4章易家: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 易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学科? 《周易》为何被称为中华文化之根? “太极”指什么意思? 易学中的“阴阳”指什么? 易学中是如何运用“五行”的? 什么是“八卦”? “万物类象”指什么? “形而上与形而下”是一种怎样的哲学理念? 第5章佛家: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的养心之法 高僧大德为何要留下“舍利”? 和尚为何要剃光头并在头上烙戒疤? 和尚为何要去化缘? “如来”和“弥勒佛”各自指谁? “四大金刚”和“十八罗汉”具体指谁? 佛家的“十二因缘”是指什么? …… 第6章医家:对自然与生命的精妙解读 第7章兵家:保家卫国的“武装”文化 第8章法家:“以法治国”的文化之源 第9章墨家:主义者的“圣人”理想 第10章名家与阴阳家:雄才辩略治天下。阴阳五行定乾坤 第11章农家、纵横家与杂家:自由国度的“百家齐鸣” 第12章礼制:礼仪之邦的行为之法 第13章官制:皇之下的位制度 第14章法制:中国古代的“规矩绳墨” 第15章政治:国家前进道路上的兴衰节点 第16章天文历法:探索宇宙与时光的奥秘 第17章科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之光 第18章艺术文化:丰富多彩的魅力古国 第19章考古探密:自由国度中的神秘文化 第20章民俗:生活习惯中蕴含的国学智慧 第21章称呼文化:称呼中所蕴含的趣味文化 第22章学制:培育人才的制度要则 第23章饮食文化:舌尖上的“国学智慧” 第24章穿戴文化:华夏大地上的服饰风情 |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冲击力在于它鲜活的生命力,它将几千年前的智慧成功地“移植”到了当代读者的心灵土壤中。作者在阐释古人智慧时,从不故作高深,而是非常敏锐地捕捉到这些经典思想与我们现代生活、情感困惑之间的连接点。每当读到一些关于处世哲学或个人修养的论述时,我都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古人说的就是当下我正面临的难题。这种“古为今用”的解读方式,让国学不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可以随时启用的生活指南。它提供的不是教条,而是解决问题的智慧工具箱,这种实用性和精神滋养的完美结合,是这本书最令人称道之处,让人读后不仅知识有所增长,连带着心性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涤荡。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结构清晰,逻辑层次感极强,仿佛是为系统学习国学而量身定制的导览图。它没有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主题或思想脉络进行深入挖掘和展开,使得各个章节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我发现,通过跟随作者的思路,我对传统文化中一些看似分散的概念,如“仁义礼智信”与“天人合一”等,有了一个更宏观和整体的把握。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极大地帮助我巩固了所学内容,避免了碎片化学习的弊端。每部分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读起来没有丝毫的跳跃感或突兀感,这说明作者在整体架构设计上花费了大量心血,确保学习路径的平稳和高效。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作者的笔触既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不失文学的流畅与温度。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晦涩,而是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复杂的国学概念娓娓道来,让人茅塞顿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古籍原文时,所采用的现代化视角和生活化的类比,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简直是一座友好的桥梁。很多国学书籍动辄抛出一些佶屈聱牙的词句,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讲解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的引导力,它鼓励你去思考,去探寻背后的深层意涵,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既定结论。读完一个章节,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畅快感,感觉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又深入了一层,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选材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它巧妙地平衡了经典的基础性介绍与前沿的学术探讨。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儒释道基本思想的表面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或容易被误读的古代典籍片段,并进行了精妙的解读。特别是书中对某些历史人物思想演变过程的梳理,脉络清晰,论证有力,让人对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在扎实基础之上进行拓展的做法,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般的入门读物,即便是对国学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也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发现新的思考角度。它既能满足初学者的求知欲,也能挑动资深读者的探究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古韵,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墨迹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特别喜欢封面那种内敛而深邃的色彩搭配,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感。书本的排版布局也很讲究,文字间距和行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使是面对一些篇幅较长的古文段落,眼睛也不会觉得疲劳。装订也非常牢固,翻阅了很多次,书脊依然完好如初,看得出是用心制作的。这种对实体书制作的重视,本身就体现了对国学经典的尊重,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已经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很多国学书籍在印刷和装订上都比较随意,但这一本明显是精品,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作为礼物赠送,都显得很有档次。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进行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