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走向世界丛书(续编):游馀仅志
定价:28.00元
作者:凤凌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5380528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1894年,作为海军衙门派往欧洲的游历章京之一的蒙古族官员凤凌,随同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使龚照瑗前往欧洲,考察欧洲的海军事务。《游馀仅志》就是他自己从其记载的日记中选录重要内容而成。职责所在,书中对于欧洲的军事尤其是海军建设的关注为多。他参观了很多枪炮厂、船厂以及各色炮台要塞,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他看到的各种武器装备、船舰制造、炮台设置等内容。与此同时,他对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制度也做了深入了解,并有不少的中西对比和思考。作为“走向世界丛书”之一,具有的史料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凤凌,字瑞臣,蒙古族人。考中“游历”时,任兵部笔帖式。1897年游历差满后,又于1899—1902年(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被派充驻法使馆三等参赞,经保奏加二品衔。次年,由吏部派往湖北任道员一职。1894年,作为海军衙门派往欧洲的游历章京,随同出使英法意比,并写下《游馀仅志》一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有年代感,拿到手里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触感,立刻把我拉回了某个旧书店的角落。我特别喜欢这种复古的风格,封面上的字体设计得沉稳大气,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古籍版本。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内容,但光是翻阅那些墨迹的排版和纸张的气味,就让人心生敬畏。感觉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那种老派的印刷工艺,比起现在光滑的铜版纸,多了太多值得玩味的细节。这本书的版式很规整,字体清晰,即便是生僻字也能辨认,这对于阅读古籍来说太重要了。这本书的实体书的重量也恰到好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读起来很有分量感,不像现在很多轻飘飘的书籍,总觉得少了一丝厚重感。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失落已久的文化印记。
评分这本书的编辑和校对工作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我注意到,在很多历史典籍的阅读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注释的缺失或者理解上的偏差,但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显得非常用心。每一段文字的背后,似乎都有着深厚的学术支撑,即便是看似闲笔的地方,也隐藏着作者对当时社会风貌的细致观察。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动声色的叙事手法,没有过多的主观色彩渲染,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将那些往事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克制而内敛的表达方式,使得内容本身的力量得以最大程度地凸显。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舒服,思维不会被强行引导,而是可以自由地在历史的经纬中穿梭,自己去构建理解的框架。
评分我对这本书所涉及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介绍深感震撼。作者似乎对所记录的每一处地方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记录,而是深入到了当地的习俗、信仰乃至人们的思维模式之中。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使得他对不同地域间文化差异的探讨显得尤为深刻和到位。特别是关于那些偏远地区文化的描述,资料的稀有性和记载的详尽程度,都表明了作者在收集资料上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超乎寻常的耐心。这本书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它保存了那些可能已经随着时代变迁而消逝的文化记忆,为后世研究者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田野资料。
评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具个人特色。它没有追逐时髦的表达,而是保持着一种古典的韵味,词藻的选择精准而富有张力。有些句子读起来简直像诗歌一样,节奏感和音韵美俱佳。这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遣词造句,感受文字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独特美感。虽然阅读速度因此慢了下来,但每一次的停顿,都带来了一次精神上的回味。这种对语言本身的尊重和精雕细琢,在当今快餐式的阅读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语言艺术品,让人由衷地佩服古人的文字功底。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完全颠覆了我对某些历史片段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这是一本非常严肃的学术论著,但实际读起来,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游记或札记。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场景,例如市井间的交谈、旅途中的见闻,都有着极其生动的描摹。这些细节的捕捉能力,恰恰是宏大叙事中常常被忽略的部分,但正是这些“边角料”构成了真实的历史肌理。我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味,看到那些已经消失的街景。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对那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有了更立体、更鲜活的认知,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年代划分,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的鲜活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