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仪礼译注 |
| 作者: | 杨天宇 译注 |
| 定价: | 48.0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532582235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内容简介 | |
| 《礼记》共49篇,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该书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史的书籍。其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由于《礼记》内容驳杂,除少数篇外,大部分很少有突出的中心内容,而且缺乏逻辑联系,因此殊为难读。 |
| 目录 | |
前言1 1 士昏礼第二31 士相见礼第三67 乡饮酒礼第四78 乡射礼第五105 燕礼第六161 大射第七192 聘礼第八244 公食大夫礼第九303 觐礼第十324 丧服第十一335 士丧礼第十二384 既夕礼第十三422 士虞礼第十四454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476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506 有司第十七530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5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编辑 | |
| 国学经典,名家译注,用词精准,文字晓畅。 |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古朴中透着一股雅致,那种淡淡的书卷气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翻开书页,那种温润的触感,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可以比拟的,让人忍不住想捧在手里仔细摩挲。印刷的字体清晰,排版疏密有致,阅读起来非常舒服,眼睛不容易疲劳。尤其是一些注释和引文部分,做了特别的区分处理,既保证了原文的完整性,又使得译注的解读清晰明了。能看出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是下了大功夫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现在的书很多都追求速度和成本,但这本书却像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让人愿意花时间去品味。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值得珍藏的文化载体。对于一个真正热爱阅读,并且对书籍实体有着较高要求的人来说,光是拿到这本书的瞬间,就已经值回票价了。我甚至期待着未来能把这套书系完整收集起来,摆在书架上,光是看着就觉得心满意足。这种对书籍本身的重视,才是对内容最大的尊重。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类传统典籍的阅读总是抱持着一种敬畏和谨慎的态度,生怕自己理解有偏差,或者被一些次要的枝节所困扰。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贴合一个初学者的心智模型。它不是一口气把所有信息倾泻出来,而是采用了一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方式。首先是原文的呈现,接着是详尽的直译,然后才是深入的注释和引申解读。这种“三明治”式的结构,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灵活调整阅读深度。当我只是想快速了解大意时,看直译部分就足够了;而当我想要深究某个细节的来龙去脉时,注释部分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这种高度的“可定制化”阅读体验,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成功地将原本被视为高冷的经典,变得平易近人且富有吸引力。
评分这本书在学术严谨性和大众普及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我注意到,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阐述,译注者引用了大量的相关史料和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对比分析,这保证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可靠性。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每当涉及到一些可能引起现代人误解的关键点时,作者都会用非常清晰、逻辑严密的现代语言进行补充说明,甚至会结合当代的社会现象进行类比,使得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规范,突然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微妙的关联。比如,书中对“宾主之仪”的探讨,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今天待客之道中的许多细节,理解了礼仪背后蕴含的相互尊重与界限感。这种“古今互鉴”的处理手法,使得阅读体验非常立体,不再是枯燥的文化考古,而是一次鲜活的智慧传承。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思考译注者是如何在保留古代语境的复杂性的同时,又成功地“翻译”出那种不易言传的“气韵”和“分寸感”的。这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迁移。很多古老的礼仪,其精髓并不在于动作本身,而在于动作背后所蕴含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哲学。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似乎捕捉到了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并通过精妙的文字将其具体化。例如,在描述某一特定场合下的“辞让”过程时,作者的旁注不再是简单的解释动作,而是深入剖析了参与各方在那种情境下的心理博弈与情感张力。这种对“神似”而非仅仅“形似”的追求,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哲学上的愉悦感,让人觉得,读的不仅仅是古代的行为规范,更是中国人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一套底层逻辑,受益匪浅。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代礼仪制度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但过去接触到的相关资料往往晦涩难懂,要么是过于学术化,充满了生僻的古文和复杂的引证,要么就是过于简化,缺乏对深层文化内涵的挖掘。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迷雾中找到了灯塔。它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将古文进行现代白话文的直译,而是深入到那个特定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每一个“礼”背后的社会功能和伦理意义。读完某几章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身临其境地去体会古人行为举止的规范性与复杂性。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繁琐的仪式时,展现了惊人的耐心和洞察力,将僵硬的条文解读成了生动的历史场景。这种叙述方式,既保留了原典的庄重感,又极大地提升了可读性,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跟上思路,并且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