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讲义 孟森 江西教育出版社

明史讲义 孟森 江西教育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森 著
图书标签:
  • 明史
  • 历史
  • 中国历史
  • 明朝
  • 孟森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史学
  • 教材
  • 讲义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河北省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9297941
商品编码:2971902331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明史讲义

定价:46.00元

作者:孟森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929794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推崇的明史研究著作,二十世纪明史研究扛鼎之作。

内容提要


本书为明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根据他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的讲稿编纂而成。这本书以正史《明史》为基础,以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作为引证,将《明史》中诸多疑问勘正清楚,并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见识高远、考证翔实、轮廓清晰,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目录


目录 篇 总论明史在史学上之位置 002明史体例 附明代系统表 005第二篇 各论开国 016 章靖难 070 第二章夺门 109 第三章议礼 156 第四章万历之荒怠 211 第五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 241 第六章南明之颠沛 285 第七章

作者介绍


孟森(1869—1938),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归国后,于1913年当选为民国临时众议院议员。为配合议会活动,曾撰写时政论文;与此同时,相继发表有关清代历史的专题考证文章,在当时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1923年,因拒绝参加曹锟贿选而南下,从此脱离政治,专心研究清史。1929年,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主讲清史课程。1931年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专教明清间历史。 1938年患胃癌卒于北平。长期以来,孟森先生被学界公认为近代明清史研究的杰出奠基人之一。他学识渊博,考证细密,论析深刻,著述宏富,誉满海内外。主要著作有《心史丛刊》、《满洲开国史讲义》、《明史讲义》、《清史讲义》、《明元清系通纪》、《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等。

文摘


序言



《明史讲义》 作者: 孟森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孟森先生的《明史讲义》是一部深入浅出、考证严谨的明代史学术专著。本书并非对明朝历史进行全景式的铺陈叙述,而是聚焦于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核心的人物群体,通过细致的分析和深入的解读,力求揭示明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时代特征。孟森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独特的史观,对明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梳理和阐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明朝历史的全新视角。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讲义”的体例。孟森先生并非简单罗列史实,而是将自己对明史的研究心得、学术见解,以一种讲授、论辩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使得本书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性,又不乏课堂讲义的生动性和启发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能置身于孟森先生的讲堂,聆听他对一段段历史的细致剖析,感受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 《明史讲义》的叙述结构并非线性,而是围绕着几个重要的议题展开。例如,在论述明初政治格局时,孟森先生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朱元璋建国及制度创设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功臣集团与皇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了藩王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明代政治稳定性的影响。他尤其关注明初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及这些斗争如何塑造了明代政治文化的面貌。 在军事方面,本书对明代中后期军事力量的衰落,尤其是卫所制度的瓦解,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孟森先生并非简单归咎于某个皇帝的昏庸或将领的无能,而是从制度层面、经济层面、以及社会层面,揭示了导致明代军事力量式微的深层原因。他尤其重视对边疆民族政策的讨论,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影响了明朝与周边政权的互动,并最终影响了国家的安全。 经济方面,《明史讲义》对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孟森先生在分析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时,并不回避其局限性,而是审慎地考量了土地兼并、赋税制度、以及对外贸易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对于明代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及其内在矛盾的揭示,为理解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艰难发展历程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文化领域,《明史讲义》并非仅仅介绍文学艺术的繁荣,而是更侧重于探讨明代思想文化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孟森先生对王阳明心学的兴起及其在社会各阶层的传播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了其对明代士人思想观念的塑造作用。同时,他也关注了世俗文化的兴起,如市民文学、戏曲等,并探讨了这些文化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市民阶层崛起之间的联系。 《明史讲义》在史料运用上,充分体现了孟森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不仅广泛参考了明代正史、野史、笔记、奏疏等一手史料,还对历代学者对明史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介。在论述过程中,他常常引用原文,并进行细致的辨析,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这种“徵信必确,断事必真”的治学精神,使得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又不失文采,清晰地勾勒出作者的学术思路。孟森先生在论述中,善于运用对比、类比等手法,使得复杂的历史问题变得易于理解。他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既有客观的分析,又不乏人性的关怀,使得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明史讲义》并非一部消遣式的历史读物,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和思考能力。但正是这种深度和广度,使得本书成为对明代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增长明代历史知识,更能从中学习到一种严谨的治学方法,培养一种审慎的历史观。 总而言之,《明史讲义》以其独特的“讲义”体例,聚焦于明代历史的关键议题,通过细致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明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复杂性。孟森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既具学术价值又具启迪性的明史研究佳作。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堂生动的治史方法课,引导读者穿越时空,深入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明代王朝。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历史的看法,总是在宏观与微观之间摇摆。喜欢那种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也迷恋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拿到这本《明史讲义》,我首先翻阅的是其中关于明朝中期改革的部分。我一直对张居正的改革充满好奇,也曾读过不少关于他的论述,但总觉得有些观点比较片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全面、更平衡的评价。孟森先生在这一部分,究竟是如何解读改革的背景、内容,以及其深远影响?他是否会深入分析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以及这些阻力为何最终未能让改革走向更彻底的成功?一个王朝的兴衰,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力量交织的结果。我特别关注作者如何处理改革与当时社会现实之间的张力,以及改革本身是否孕育了新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帮我打破一些固有的认知,或者提供一些被忽略的视角,那将是我最大的收获。

评分

这次偶然翻到一本《明史讲义》,作者孟森,江西教育出版社的版本。说实话,最初吸引我的并非书名,而是其朴实无华的封面设计,没有花哨的图饰,只有端正的字体,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我本身对明朝历史就颇有兴趣,但总觉得市面上一些通史类的书籍,要么过于宏大叙事,要么细节堆砌,难以形成清晰的脉络。这本《明史讲义》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似乎试图提供一种更加条理分明、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仅从目录和前言部分,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梳理史料、构建体系上的用心。他似乎没有选择简单罗列事件,而是更侧重于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剖析明朝社会结构的演变和关键节点的成因。我尤其期待,他能如何看待明朝那些被反复提及但又常常存在争议的事件,比如宦官专权、党争的根源、以及最终导致王朝覆灭的内部矛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鲜的视角,或者至少能够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那些复杂的历史现象。

评分

翻阅《明史讲义》时,我无意间注意到关于明朝军事制度的章节。这个部分,我尤其感兴趣。明朝的军事力量,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强大的水平,但最终的败亡,军事上的因素也绝不可忽视。我一直想弄明白,卫所制度是如何从初期有效的军事组织,逐渐走向衰败的?作者在这一部分,是否会详细阐述制度层面的弊端,比如军屯土地的侵占、军户的逃亡、以及由此引发的兵源枯竭?此外,明朝在中后期,面对北方女真的崛起,其军事应对策略是否有什么失误?是战术问题,还是战略问题?或者更深层次的,是整个社会经济基础对军事的支持能力出了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军事演变脉络,让我看到明朝军事力量从盛转衰的内在逻辑,以及那些曾经辉煌的军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明史讲义》在论述明朝文化和思想方面,似乎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明朝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理学依旧占据主导,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也在悄然兴起。我一直对明朝中后期的“异端”思想,比如王阳明的心学,以及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感到好奇。这本书是如何解读这些思想的?它是否会深入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它们与当时主流思想的碰撞?此外,明朝的文化艺术,比如文学、绘画、戏曲等,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者是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梳理这些文化艺术的演变脉络,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明朝文化和思想的深度分析,让我看到这个时代除了政治军事之外,更加丰富和多元的精神面向。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都给人一种扎实的感觉。我翻到关于明朝社会经济的部分,这个部分的内容,常常被很多通史忽略,但它却是理解一个朝代根本的钥匙。我一直觉得,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都离不开其经济基础的支持。明朝前期,白银的流入,商品经济的繁荣,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后期,为何又会出现“白银危机”?作者孟森先生,是如何解读这些经济现象的?他是否会深入分析土地兼并、赋税制度的演变,以及这些因素对农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往往是评价一个朝代好坏的重要指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史料和分析,让我看到明朝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一些真实图景,而不是停留在一些抽象的论述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