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 计算机应用)
:29.50元
售价:20.1元,便宜9.4元,折扣68
作者:姜学军,刘新国,李晓静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30219098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及工程实际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信号的采样与恢复、性能及指标、发展概况及趋势,Z变换、Z传递函数、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广义Z变换,计算机控制系统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离散化设计方法和模拟化设计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设计,复杂控制规律系统设计,模糊控制系统设计,专家控制系统设计,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设计原则、步骤、输入输出通道设计、抗干扰技术以及应用实例。
本书既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又注重工程实际的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工程实际中常出现的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电子、自动控制及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章 绪论
1.1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2 信号的采样与恢复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趋势
习题
第2章 Z变换及Z传递函数
2.1 Z变换定义与常用函数Z变换
2.2 Z变换的性质和定理
2.3 Z反变换
2.4 广义Z变换
2.5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及其解
2.6 Z传递函数
2.7 广义Z传递函数
习题
第3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
3.1 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2 离散系统的过渡响应分析
3.3 离散系统的稳态准确度分析
3.4 离散系统的响应
3.5 离散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3.6 离散系统的频率分析法
习题
第4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离散化设计
4.1 少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4.2 无波纹少拍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4.3 误差平方和小系统的设计
4.4 在扰动作用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4.5 复合控制系统设计
4.6 数字控制器的根轨迹设计法
4.7 数字控制器的频域设计法
4.8 数字控制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
习题
第5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模拟化设计
第6章 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分析
第7章 线性离散系统状态空间设计
第8章 复杂控制规律系统设计
第9章 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0章 专家控制系统设计
1章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设计
2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搭配,读起来非常舒服。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蓝白相间的色调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完全符合一本技术类教材应有的气质。装帧质量也相当过硬,即使是经常翻阅,书页也基本没有出现松动或磨损的情况,这对于长期学习者来说是个加分项。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插图和图表制作得非常精良,线条清晰,标注明确,那些复杂的控制系统结构图和时序图,通过高质量的印刷呈现出来,直观易懂,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相比一些老旧教材,这本书在视觉体验上确实做到了与时俱进,让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变得稍微轻松了一些,至少在翻阅和查阅资料时,不会因为排版混乱或图文模糊而感到心烦意乱,这背后看得出编辑团队下了不少功夫。
评分我最近接触了不少关于嵌入式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的教材,但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平衡把握上,可以说是做到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不仅仅停留在对PID算法或者状态空间描述的纯数学推导,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工业应用场景来阐述概念。比如,它对不同传感器信号的滤波处理,以及如何将理论模型映射到具体的PLC或单片机编程逻辑中,都有非常详尽的案例支撑。我特别欣赏作者们在讲解“鲁棒性”和“自适应控制”这些高阶概念时,没有采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对实际干扰源的分析,层层递进地构建出理论框架,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让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高级理论的读者,也能抓住核心要点,而不是被一堆公式淹没,确实是工程技术人员案头必备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组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的典范,它构建了一个非常严谨的知识体系脉络。从最基础的系统建模和传递函数建立开始,逐步过渡到时域和频域分析,然后引入了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状态空间法,最后再汇集到实际的控制器设计与实现。这种循序渐进的结构,非常有利于学习者建立完整的认知地图。我发现,即便是隔了几个章节去回顾前面的知识点,也能很快地在脑海中定位到该概念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位置,这得益于前后章节之间极其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且,每一章的开头都会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导引,结尾则会进行小结和关键概念的提炼,这种结构化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自学效率,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知识都在稳固地向前推进,没有丝毫的松散感。
评分作为一名希望拓宽技术边界的工程师,我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教材的“新颖度”和“前沿性”。这本书虽然定位是“第2版”,但它对新兴技术领域的关注度令人惊喜。它并没有沉湎于传统的经典控制理论,而是相当及时地引入了关于网络化控制系统(NCS)中的延迟与丢包对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以及在分布式控制架构下如何进行协同控制的初步探讨。虽然这些前沿内容篇幅相对精炼,但它们无疑为读者打开了通往更复杂、更现代控制系统设计的大门。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是回顾基础的工具,更是一座通往未来工业自动化技术前沿的桥梁,避免了许多老版教材在面对工业4.0浪潮时显得力不从心的尴尬境地,对于希望保持技术领先性的读者来说,这是极其宝贵的价值所在。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体验中,最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其习题部分的实用性和挑战性。它没有简单地罗列计算题,而是设计了大量贴近实际工程问题的思考题。例如,在讨论离散化方法时,习题会引导你对比零阶保持器和一阶保持器在特定系统响应上的细微差异,这要求读者必须深入理解理论背后的物理意义,而非仅仅套用公式。更棒的是,部分章节后面的习题给出了详细的解题思路引导,而非直接给出最终答案,这极大地培养了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这套习题体系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考试命题的坚实基础;对于自学者来说,它提供了足够的“卡点”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的精髓,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功夫。可以说,这些习题才是真正检验学习成果的试金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