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茶经》茶叶栽培、制造、烹煮、品饮归纳与总结
从多个角度解析,条理清晰
帮助你快速全面了解陆羽
了解《茶经》的案边工具书
作者简介:
程启坤
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
中国茶叶学会原理事长
总序
前言
部分 陆羽其人 / 1
一、陆羽身世 / 1
二、陆羽一生事茶 / 5
三、陆羽生平年表 / 17
四、陆羽功绩不只是茶 / 20
第二部分 陆羽《茶经》的时代背景 / 31
一、唐之前茶文化的萌生 / 31
二、唐代茶业经济繁荣 / 34
三、唐代名茶众多,贡茶制度形成 / 36
四、唐代饮茶之风盛行 / 39
第三部分 《茶经》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 46
一、陆羽《茶经》是世界上早的茶学经典 / 46
二、《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 47
三、陆羽是“茶学”学科的创始人 / 48
四、“精行俭德”是茶人精神的概括 / 49
五、《茶经》是唐代茶业种、采、制、饮技术系统总结 / 50
六、《茶经》是中唐前茶事的历史总结 / 51
七、陆羽创导的“煮茶法”是茶道、茶艺的典范 / 52
八、陆羽《茶经》很多论述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53
第四部分 陆羽《茶经》校准本 / 56
一、一之源 / 56
二、二之具 / 58
三、三之造 / 61
四、四之器 / 63
五、五之煮 / 68
六、六之饮 / 71
七、七之事 / 72
八、八之出 / 80
九、九之略 / 81
十、十之图 / 81
第五部分 陆羽《茶经》白话文本 / 82
一、茶的本源 / 82
二、茶叶采制用具 / 85
三、茶叶采制 / 87
四、煮茶用具 / 89
五、煮茶的方法 / 94
六、茶的饮用 / 96
七、茶事的历史记载 / 97
八、茶叶产区 / 104
九、茶具的省略 / 105
十、书写张挂 / 106
第六部分 《茶经》疑难点解析与述评 / 107
一、“一之源”有关内容 / 107
二、“二之具”有关内容 / 113
三、“三之造”有关内容 / 116
四、“四之器”有关内容 / 122
五、“五之煮”有关内容 / 127
六、“六之饮”有关内容 / 130
七、“七之事”有关内容 / 133
八、“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有关内容 / 138
第七部分 新时代《新茶经》 / 140
一、茶之源流 / 140
二、茶之传播 / 148
三、茶之种植 / 152
四、茶之品类 / 157
五、茶之加工 / 182
六、茶之器具 / 192
七、茶之品饮 / 200
八、茶之诗文 / 204
九、茶之艺道 / 221
十、茶之功效 / 229
十一、茶之经贸 / 236
十二、茶之科教 / 245
参考文献 / 252
我最近阅读了另一本关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专著,那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侧重于理论的建构和历史的脉络梳理,全书充满了严谨的学术腔调,大量的引用和注释,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确实有些门槛。相比之下,我更欣赏那种能够将深奥知识以生活化的场景娓娓道来的叙述技巧。例如,在那本园林书中,当我们谈到叠石理水时,作者往往会从美学原则和哲学思想层面展开论述,语言晦涩,让人难以产生共鸣。我更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将枯燥的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可触摸的生活场景中的作品,让人感觉知识不是高悬在庙堂之上,而是触手可及,能够真正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评分在接触过一些关于现代都市规划的理论书籍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留白”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有些建筑学著作,恨不得将每一寸空间的功能都塞得满满当当,恨不得用最复杂的结构来彰显技术上的高超。然而,真正优秀的城市空间,往往是那些懂得克制的人工干预,懂得留出未被定义的区域,让使用者自己去填充意义。就像一幅水墨画,最精妙之处往往在于那大片的空白,它给予观者想象的余地,也让画中的景物更显灵动和深远。这种“少即是多”的智慧,不仅是视觉上的美学原则,更是一种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洞察,即真正的丰富性,往往蕴含在不加雕饰的留白之中。
评分我最近在听一位著名小提琴家的访谈录,他谈到学习古典乐器时,最重要的是“身体的记忆”和“情感的投入”,而不是机械地背诵乐谱上的每一个音符。他强调,只有当技艺内化为身体本能,演奏者才能真正自由地去诠释音乐,让自己的情感流淌出来。这种“知行合一”的理念,我认为也适用于许多传统技艺的学习。我们常说“熟能生巧”,但真正的“熟”绝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不断地对内在的理解进行修正和深化,直到动作不再是意识的负担,而是心意的自然流露。这种由外在模仿到内在体悟的转化过程,才是学习任何一门手艺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评分最近我沉迷于一本探寻丝绸之路贸易变迁的宏大历史著作。那本书的结构极其宏大,它试图横跨数个朝代,纵览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复杂网络,作者的视野广阔无垠,从长安到罗马,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然而,它过于侧重于宏观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对于那些构成历史肌理的微小细节——比如某一特定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他们的饮食偏好、他们如何看待远方的异族——着墨甚少。我总觉得,少了这些“烟火气”,历史的脉搏就显得有些遥远和冰冷。真正打动人心的历史叙事,往往是那些能够将宏大叙事与个体经验巧妙结合的叙述,让人在感受时代波澜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柴米油盐中的真实情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带着一丝现代简约的风格,拿在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充满了文化底蕴。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触感温润,墨色清晰,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觉得刺眼。更值得称道的是,全书的排版布局,疏密有致,文字和插图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特别是那些关于茶具、茶园风貌的版画或手绘图,线条细腻,意境深远,仿佛能透过纸张闻到远古的茶香。装帧的细节处理也体现了出版方的用心,比如封面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低调地闪耀着,让人爱不释手。这种对实物美感的极致追求,无疑为阅读体验增添了极大的愉悦感,让人在捧读之前,就已经对即将进入的茶之世界充满了敬意与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值得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