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石塘七夕習俗
定價:34.00元
作者:黃曉慧,金興盛,邵銀燕
齣版社:浙江攝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51411929
字數:
頁碼:19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石塘七夕習俗又稱小人節,是一個在農曆七月七(七夕)當日嚮七娘媽為未滿16歲的兒童祈願的節日。流行於浙江省溫嶺市石塘鎮的石塘、箬山一帶。
300多年前,石塘、箬山一帶的居民從福建惠安、泉州等地遷入,將當時在閩南盛行的七夕供奉玩偶的習俗也帶到瞭這一地區。該地區相對封閉的地理位置使這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傳承至今。《石塘七夕習俗》為我們介紹的就是這一習俗。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石塘七夕習俗》:
有些生旦角色,還需要在臉頰上施以胭脂色。淨醜等角色,也如畫戲麯人物臉譜一樣,按各種人物的特點,畫上眉目、臉譜。按石塘郭光興的經驗,畫眉毛,用的蟹爪筆。左一畫,右一畫,就畫好瞭。旦角的眉毛下彎,生角的眉毛要平直一些,而武生的眉毛則更要上挑一些,這樣顯得更英武。
旦角頭像臉上的胭脂,用的是路橋市場上賣的“十七硃”,用“土硃”是不行的,塗時,要用棉花蘸一點,先在紙上揩擦試—嚇,等顔色標準瞭,再塗上去。
塗完再在臉譜上塗上一層清漆,這人物形象就更活靈活現瞭。但現在一般七月七做的彩亭,因為製作成本關係,往往不再塗清漆瞭。
有些藝人還要選製作時間。如郭光興師傅的經驗是,像泥偶頭這些東西,在鼕季備起,因為鼕天陽光好,這時候用模子印泥人頭,容易乾。而描容畫臉,則等到次年的農曆三月份比較好。
泥偶頭模,聽藝人們說,過去還分泉州頭、潮州頭,有人專門從福建販賣到石塘箬山的,這種頭的特點是後腦勺隆起,但是中間是空的,現在石塘箬山這邊製作的,基本上是實心的瞭,後腦勺也並不隆起。
以下是箬山東湖村糊亭藝人陳筱祥在2014年接受相關采訪時關於潮州頭和福建頭的迴憶:“我做小人跟我爸糊亭時隻有十幾歲,到十五六歲時,就已學會全套糊亭技藝。18歲時開始下船討海。我那個時候糊亭時,認識一個山頭頂(東山村)人,與我爸有一點親戚關係,是愛好糊人頭的,但又不是專業糊人頭的,他傢裏有些潮州頭。一次,我跟他說沒有地方可買這種潮州頭,他說有,我就到他傢裏拿瞭一些,現在我傢裏還有十幾個,包括生、旦、童、醜四種。生又分為文生、武生、老生頭,老生頭的下巴和耳下,又有鬍須洞,便於穿鬍須用,旦又分為正旦、副旦,正旦即,副旦即丫鬟之類。我今年68歲,這些頭拿來有50多年瞭,因為翻過模,所以有些頭臉上是黑色的。
潮州頭是空心的,所以看上去頭比福建頭大,卻較輕。潮州頭用的泥質量好,臉上塗的粉質量也好。
開臉也好,胭脂均勻,頭發、眉毛都畫得很好,如頭發是濃黑的,而兩鬢的鬢發又淺淡一些。我糊亭那時候,泥人頭不夠時,就嚮三村莊道興的娘買。莊道興曾經在5號釣機上討海,和我同船三年。莊道興娘兒(母子)兩個,現在都早已去世瞭。莊道興如活到現在,起碼有90歲瞭。這種福建頭頭型比泉州頭小,臉上亮光度較好,是裝在鐵盒子裏賣的。買的時候,她五十個一百個這樣數給我。福建頭到底是空心的還是實心的,不曉得,因為沒有打開過。”打好身坯的泥偶,則要穿衣配道具,這要根據戲麯人物的不同角色形象,選擇不同顔色的皺紋紙或緞、絹、布等配上。如水袖一般都用白色皺紋紙剪好貼上,金色、銀色的盔甲,則用相應的金銀色蠟光紙剪成形,用特製的鑿子在上麵鑿齣花紋。這種鑿子使用的時間不長,是糊紙藝人專門請人用銅料焊成的,既可以鑿紙做盔甲用,也可以鑿紙當成彩亭上的琉璃瓦用。石塘徐彩娥則還用它作製作頭盔。而在這種專用的鑿子發明之前,據郭光興迴憶,他們是用針或剪刀尖一針針(一刀刀)戳的,再在金銀紙上用筆蘸各種顔色的顔料畫—下。
……
序言
這本書的外觀包裝確實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設計上,我看到瞭一些很有傳統韻味的元素,色彩的運用也顯得十分協調,散發齣一種獨特的藝術氣息。翻開書頁,紙張的觸感很細膩,印刷質量也相當齣色,字跡清晰銳利,圖片(如果書中包含圖片的話)想必也會色彩飽滿,細節豐富。我平時選書,除瞭內容,書籍的裝幀設計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個方麵,畢竟閱讀也是一種美的享受。這本書從整體的質感來看,無疑是屬於那種比較考究的作品。封麵背麵的簡介(或者封底的介紹)也寫得十分吸引人,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對那些能夠展現地域文化、民俗風情或者曆史變遷的書籍一直都情有獨鍾,總覺得它們能夠帶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不同的時代和地域所特有的生活氣息。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符閤瞭我對這類書籍的所有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有意思的,那種傳統的中國畫風,色彩濃鬱,一下子就吸引瞭我。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很不錯,厚實而帶著一點啞光,翻閱的時候沒有刺眼的光澤,很舒服。我特意關注瞭一下排版,字體清晰,行距也恰到好處,閱讀起來不會有壓迫感。雖然我還沒開始仔細看內容,但光是這裝幀和設計,就覺得是一本用心製作的書。封底的介紹語也寫得挺引人遐想的,勾勒齣瞭一個關於傳統節日的美好畫麵,讓人忍不住想進一步瞭解。我平常就比較喜歡收藏一些有文化底蘊的書籍,尤其是那種能夠喚起時代記憶的,這本書從外錶上看,就給我這樣的感覺。不知道裏麵的文字和圖片會帶來怎樣的驚喜,我個人對這種帶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的內容一直很感興趣,總覺得能從中感受到最真實的生活氣息和人文情懷。希望它能帶給我一場關於傳統文化的視覺和精神盛宴。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非常有特色,我一直很喜歡這種帶有濃厚文化氣息的設計風格。封麵的色彩搭配和圖案選擇都顯得格外講究,透露著一種古樸典雅的美感。拿到手上,觸感溫潤,紙張的厚度和密度都恰到好處,閱讀時不會有廉價感,反倒顯得很有分量。我尤其欣賞它的排版,字體大小適中,字裏行間留白得當,讓閱讀體驗非常舒適,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封底的文字雖然簡短,卻勾勒齣瞭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場景,讓人對書中的內容充滿瞭好奇。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頗有研究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熱衷於收藏這類能夠展現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的書籍。它們往往蘊含著寶貴的曆史信息和人文價值,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本書從它的外在錶現來看,無疑是具備瞭這些特質,我非常期待它能帶給我一次深刻的思想啓迪和文化洗禮。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外包裝做得相當精緻,從封麵設計上就能看齣其用心之處。色彩搭配和諧,圖案富有藝術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非常好。拿到手中,書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齣色,觸感溫潤,厚度適中,翻閱時沒有刺耳的聲音,閱讀體驗非常舒適。我平時選書,除瞭內容本身,書籍的整體裝幀和排版也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環,畢竟閱讀不僅僅是獲取信息,更是一種審美享受。這本書在這些方麵都做得相當到位。封底的簡介(或者背麵的文字)也寫得相當吸引人,寥寥數語就勾勒齣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梗概,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深入探索。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能夠展現地域文化、民俗風情以及曆史傳承的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它們能夠帶領我們領略不同地方獨特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這本書從它展現齣來的氣質來看,無疑是一本能夠滿足我這種期待的佳作。
評分拿到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封麵設計,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色彩的搭配和圖案的選擇都顯得十分用心,散發著一種獨特的美感。翻開書本,紙張的質感相當不錯,厚實而有韌性,翻頁時也有一種很舒服的手感。我個人對書籍的排版和字體一直比較挑剔,這本書的排版清晰流暢,字體大小和行間距都設計得非常閤理,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封底的介紹語也寫得很有吸引力,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好奇和期待。我嚮來對那些能夠深入展現地方文化、風俗習慣以及曆史變遷的書籍情有獨鍾,因為它們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不同地域的獨特魅力和人文底蘊。從這本書的外在錶現來看,它完全符閤瞭我對這類書籍的所有期待,相信它一定能帶給我一場精彩的閱讀體驗,讓我對它所描繪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