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诗词读写笔记 |
| 丛书名: | 艺术与生活名家通识书系 |
| 作者/主编: | 王铁麟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32292899 |
| 出版年份: | 2015年1月1日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272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58元 |
| 实际重量: | 739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诗词读写笔记》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他喜欢在灯下检玩他的线装古籍;他酷爱京剧,尤其是程派,但也会一个人默默地听莫扎特与肖邦。
有人夸他功力扎实、思维敏捷,他却调侃自己不务正业,事实是,他拿到过教育部大奖,并独自为上海市高教成就一门关于中国诗词的“精品课程”。
格律与形式
四声与平仄
近体诗律四大法则
对仗与押韵
唐后古体诗的声调变化
词的源起与特质
词谱新读
原典与解读
初起的歌
朴素自由的吟唱
煌煌唐韵
夕阳下的诗
长短句中的婉约与豪放
题材与立意
雅俗与风格
章法与结构
意象的营造与象征
遗词造句与句的连贯
数字、色彩与设问、疑问、反诘的运用
用典
音步与合谱
附录《词韵常用字表》
后记
诗的移情作用就特定的汉字载体而言,其义与音的随俗性表达了它与读者之间的亲和力,而用“窄韵”和险字除了特殊需要和逞奇之外,其后果是冲淡了作品的这种力量,这也就是用险字“窄韵”的不必要性了。
那么,近体诗的押韵在读音近似的韵部中是否可以相通呢?如“东”与“冬”、“真”与“文’,“萧”与“肴”等。按旧说,答案是否定的,但在今人,也不必字字拘泥,如有助传情达意,稍予通融,并无不可。事实上,古人也已这么做了。再从韵书的发展过程来看,从《切韵》到《佩文诗韵》,从二两零六韵到一百零六韵,其变化有个逐渐的过程,唐迄宋,及至明清,守一韵而成藩篱也不符合事实,如以一百零六韵去衡量唐人诗,固然不会有问题,但倒置一下,以唐人韵去鉴定元明诗呢?那么“出韵”的概率一定是不会小的。诗律固然是近体诗的灵魂,其平仄粘对法则对作品的艺术性产生相当大的作用,但就字韵的标准而言,谨守《佩文诗韵》固然大好,如偶尔仅以同韵母字互用也可给予一个小小的平台,这与七律首句可以通韵的立场应是一致的。
唐后古体诗的声调变化。
作为旧体诗的另一大类古体诗在诗史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先不论在近体诗产生之前,它已屹立于诗之林,即便在近体诗产生之后,它仍然以不折不挠的姿态与它的后起兄弟一争高低。前人称近体诗产生前的古体诗为古体,《诗经》以后直至唐前,均属此;称近体诗产生后的古体为“新古体”,即唐(含唐)以后的古体诗。
这本书简直是我今年最大的惊喜!作为一名从小就对古诗词有着濃厚兴趣,但苦于无从下手的读者,我尝试过各种教材和线上资源,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直到翻开这本书,我才找到了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它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每一页都透着一股淡雅的书卷气,阅读起来就像是在与一位饱学之士在静谧的夜晚促膝长谈。我特别喜欢它对于诗词背景的讲解,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事件复述,更是深入挖掘了诗人当时的心境、生活环境以及创作的时代风貌。这种立体式的解读,让那些千年之前的文字瞬间活了起来,仿佛穿越时空,我能感受到诗人笔下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他们的家国情怀,领略到他们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而且,这本书在诗词的解读上,并没有流于俗套,而是有着独到的见解,能够启发读者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它不仅仅是在教我“读”,更是在引导我“写”,那些关于创作技巧和意象运用的分析,对于我这样想要尝试自己写诗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相信,坚持读下去,我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它打破了我对传统诗词学习的固有印象。我一直以为诗词学习是一件极其严肃,甚至有些枯燥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背诵和理解。然而,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营造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所吸引。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充满了作者的个人魅力,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力,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诗词时,常常会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典故或者历史趣闻,让原本可能显得遥远的诗歌变得鲜活起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词背后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且,这本书在讲解上,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它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的方式,让我们自己去发现诗词的奥秘。这种学习方式,让我觉得自己不仅在学诗,更是在与作者一同进行一场思想的探险。
评分我最近入手的这本诗词读写笔记,真的让我重新审视了“教材”这两个字。以往对教材的印象,总是枯燥乏味,像一本工具书,仅仅提供信息。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内容编排极具匠心,不同于其他教材按年代或主题划分,它似乎更注重知识的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当我翻开第一部分时,我发现它并不是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典籍,而是从一些非常生活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入手,比如“床前明月光”,然后层层剥开,引导我们去思考这简单的几句话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意蕴。它的讲解方式非常接地气,语言生动有趣,一点也不枯燥。我尤其赞赏它对于诗词中常见意象的解析,比如“杨柳”、“明月”、“孤舟”等等,作者都给出了非常细致而富有启发性的解读,让我们不再是简单地记住这些意象,而是理解它们在不同诗词中所承载的独特情感和文化符号。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附带了许多小练习和小提示,鼓励读者尝试自己去分析和创作,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成就感。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诗词读写笔记》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书的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知识感。翻开书页,更是被它的内容所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诗词鉴赏书籍,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诗词的殿堂。我最欣赏的是它对诗词的解读方式,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诗句,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每一首诗的创作背景、情感脉络和艺术手法,让我能够真正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例如,对于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作者会从全新的角度进行解读,挖掘出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让我每次读都有新的发现。而且,这本书非常注重“读写结合”,它不仅教你如何欣赏诗词,更教你如何去创作。书中的写作指导部分非常实用,提供了很多具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让我这个之前对写作望而却步的人,也敢于尝试动笔了。每一次阅读这本书,都仿佛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诗词的热爱更加深厚。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本《诗词读写笔记》的期待值本来就很高,毕竟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品,质量应该有保障。拿到手后,它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甚至可以说,它的优秀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读写结合”的理念,它不仅仅是让你去欣赏和理解诗词,更是真正地引导你去“写”。这一点对于很多只想提升鉴赏能力,但又不敢动笔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它提供了非常系统化的写作指导,从如何构思、如何运用意象、如何遣词造句,到如何模仿名家笔法,都给出了清晰的路径和示范。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历代诗歌名篇的拆解分析,作者非常细致地剖析了这些作品的结构、情感表达和艺术技巧,让我们能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这种深入骨髓的分析,远胜于泛泛而谈的“好”。而且,书中还附带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题,难度适中,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创作灵感。每次做完练习,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真的在一点点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