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 计算机控制技术与系统
: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黄桂梅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083653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本书主要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的概念、过程通道及输入输出接口技术、通信技术、抗干扰技术与可靠性技术、数据采集系统、常用控制算法、分散控制算法、分散控制系统及应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等内容。本书在中编写中注意引进先进技术,在内容编排上考虑教学与自学相结合,内容组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利教利学。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力技术类电厂热能动力设备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相关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火电厂运行人员培训教材。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着实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纸张手感也相当不错,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在长时间学习厚重教材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内容组织上,它采取了一种非常严谨的、由浅入深的线性逻辑,这一点对于系统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友好的。然而,这种严谨性在某些需要快速掌握特定技能的章节中,反而显得有些拖沓。例如,在介绍PLC编程基础的章节,虽然详尽地解释了梯形图、指令表等编程语言的语法规则,但对于如何将这些基础指令组合起来解决一个实际的生产流程自动化问题,比如一个简单的往复运动控制,所提供的例题数量和复杂度都偏低。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更贴近实际工厂场景的、带有故障诊断和异常处理思路的案例分析。现在的例题更像是教科书式的完美运行场景,缺乏现实世界中设备磨损、传感器漂移等“脏数据”的处理环节。这使得读者在脱离了实验室环境,真正接触到工业现场时,可能会对突如其来的异常信号感到束手无策。教材在“鲁棒性设计”这块的讲解略显单薄,如果能加入一些关于如何编写更健壮、更具容错性的控制程序的章节,对于提升读者的实战能力将大有裨益。
评分这本书的习题部分设计得很有挑战性,特别是最后几章的综合设计题,确实需要读者调动书本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分析,对于检验学习效果是十分有效的工具。但令我困惑的是,对于这些综合题,教材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参考解答或者解题思路的引导。虽然我们都理解,工程教育鼓励独立思考,但对于初学者或者自学者而言,缺乏一个“标准答案”或“推荐的解题路径”作为参照,很容易在正确的方向上绕弯子,或者因为一个关键步骤的错误而导致整个设计失败,从而产生挫败感。这就像是给了一套非常复杂的电路图,却不提供测试点的电压参考值一样。在职业教育的场景下,时间成本和学习效率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能为关键的、难度较高的习题提供一个详细的、分步骤的解析,或者至少提供最终的计算结果,让读者在自我检验时能有所对标,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目前的状态更像是专家间的闭门论证,而缺乏对学习者学习进度的细致关怀。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素,带着一种浓厚的官方色彩,这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毕竟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的教材,想必质量和权威性是有保障的。然而,当我翻开扉页,期望看到那些前沿的、能立刻应用到实际生产线上的最新技术细节时,却发现内容似乎更侧重于基础理论的构建,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对于已经在该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年的人来说,可能略显“温吞水”。比如,关于数字控制系统中的采样定理部分,讲解得非常扎实,步骤清晰,每一步的数学推导都毫不含糊,这对于打牢基础是无可厚非的。但遗憾的是,在涉及到现代工业控制中越来越主流的现场总线技术,比如Profibus或者EtherCAT的应用案例时,着墨不多,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层面,缺少具体的硬件选型和软件编程实例的深入剖析。这就好比学开车,把发动机原理讲得透彻,但真到高速公路上实操时,面对复杂的交通信号和突发状况,还是需要更多的实战演练来补足经验的空白。我希望教材能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实践之间找到一个更完美的平衡点,让读者在理解“为什么”的同时,也能迅速掌握“怎么做”。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扎实的基础读物,适合作为专业入门的敲门砖,但若想成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利器”,可能还需要搭配其他更具实战性的参考资料进行补充阅读。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编写团队显然是深谙学术规范的专家学者,他们对控制理论的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义都进行了教科书式的完美阐述,严谨得如同数学定理的证明过程。但这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对于习惯了快速、直观学习方式的现代职业教育学生群体而言,阅读体验有时会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书中的图示部分,虽然准确无误,但大多是标准的方框图和信号流图,缺乏一些现代化的、三维渲染的设备剖视图或者动态流程模拟图来增强读者的空间想象力。比如在介绍伺服电机驱动器的工作原理时,如果能配上一些现代高精度驱动器内部结构和控制环路闭合的动态示意图,读者能更快地把握住能量转换和反馈调节的精髓。此外,全书几乎没有提及任何关于人机界面(HMI)设计规范的内容,这在现代智能制造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控制系统不仅仅是算法的实现,更是人与机器交互的界面。一个逻辑再完美的系统,如果操作界面设计得混乱不堪,一样会造成生产效率的低下和误操作的风险。希望未来修订版能在视觉传达和交互设计方面投入更多精力,让技术既有深度,也有“颜值”。
评分我特地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关于计算机控制的参考书,这本教材在对传统PID控制算法的深入分析上做得非常出色,各种参数整定方法——从Ziegler-Nichols到模糊自整定——都有涉及,而且对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分析得相当到位,体现了其作为官方推荐教材的深厚功底。然而,当我们把视角转向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书中关于“网络化控制”和“分布式控制”的章节明显跟不上时代的速度。对于OPC UA、MQTT等现代工业物联网通信协议在控制系统中的集成应用,几乎没有涉及。这使得这本书的知识体系停留在相对独立的、单机控制系统的层面。在如今工厂各个子系统需要互联互通、数据需要汇聚到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趋势下,这种“信息孤岛式”的教学内容显得力不从心。读者学完后,或许能把一台机器的某个功能模块控制好,但要让他们理解如何将这台机器融入一个更大的、由无数设备构成的智能工厂网络中,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储备显然是不够的。它更像是一本精美的上世纪末的控制系统手册,而不是面向未来十年的职业教育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