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通信技术与应用(第2版)(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张亮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3023156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现代通信技术与应用(第2版)》共4章,从宏观角度全景式介绍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章通信技术基础,介绍通信系统的构成、分类,通信传输介质,通信复用技术、交换技术、同步技术;第2章常用通信技术,介绍有线通信的电话通信、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的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第3章数据通信技术,介绍数据通信基础、关键技术、通信接口,数据通信网;第4章现代通信技术应用,介绍三网融合,物联网技术,多媒体通信。每章还安排6个简短精练的阅读材料,兼顾知识性、实用性。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现代通信技术与应用(第2版)》概念简洁、原理明了、材料丰富、内容新颖、语句流畅、条理清晰,体例安排及内容裁剪等都有鲜明特色。适合作为本科、专科、高职高专的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材,对工程人员、管理人员、在职培训及自学者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章 通信技术基础
1.1 通信技术概述
1.1.1 通信发展历程
1.1.2 通信系统模型
1.2 通信系统分类
1.2.1 模拟通信系统
1.2.2 数字通信系统
1.3 通信传输介质
1.3.1 有线传输介质
1.3.2 无线传输介质
1.4 多路复用技术
1.4.1 多路复用概述
1.4.2 常用复用技术
1.5 通信交换技术
1.5.1 交换技术概述
1.5.2 常用交换技术
1.6 通信同步技术
1.6.1 同步技术概述
1.6.2 常用同步技术
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1 信息技术基础
阅读材料2 保密通信常识
阅读材料3 国际电信联盟(ITU)
阅读材料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0)
阅读材料5 如何读懂电路原理图
阅读材料6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故障特点
第2章 常用通信技术
2.1 电话通信技术
2.1.1 电话通信基础
2.1.2 电话通信系统
2.1.3 电话通信的发展趋势
2.2 光纤通信技术
2.2.1 光纤通信基础
2.2.2 光纤通信系统
2.2.3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
2.3 移动通信技术
2.3.1 移动通信基础
2.3.2 第2代移动通信
2.3.3 第3代移动通信
2.3.4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2.4 微波通信技术
2.4.1 微波通信基础
2.4.2 微波通信系统
2.4.3 微波通信的发展趋势
2.5 卫星通信技术
2.5.1 卫星通信基础
2.5.2 卫星通信系统
2.5.3 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
小结
思考与练习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1 音频编码技术
阅读材料2 红外通信技术
阅读材料3 激光通信技术
阅读材料4 蓝牙通信技术
阅读材料5 集群通信技术
阅读材料6 移动定位技术
第3章 数据通信技术
3.1 数据通信基础
3.1.1 数据通信概述
3.1.2 数据通信系统
3.2 数据通信关键技术
3.2.1 数据传输技术
……
第4章 通信技术应用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透露出一种难得的人文关怀。它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通篇充斥着僵硬的术语和冰冷的公式,而是努力去“解释”而非仅仅是“陈述”。作者在引入一些复杂的数学推导时,常常会穿插一些简短的解释性文字,引导读者思考推导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在讲解香农公式时,作者会强调信息熵与系统不确定性的关系,而不是直接跳到那个著名的极限值。这种“带着读者思考”的写作态度,极大地减轻了学习的枯燥感。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历史性的技术演进的描述也非常到位,它让我们明白,今天的技术是如何一步步从早期的尝试和错误中发展而来的,这种历史的纵深感,使得对当前技术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和对技术历史的敬畏之心。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组织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结构清晰到让人惊叹。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技术名词和公式,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路径。开篇部分对基础概念的梳理非常到位,从电磁波的基础理论到数字调制的演变,每一步都有清晰的理论铺垫,保证了初学者不会在初期就被晦涩的专业术语“劝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像OFDM(正交频分复用)这样的复杂技术时所采取的策略。他们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先用生动的类比和直观的图示来解释其核心思想——即如何高效地利用频谱资源。随着章节的深入,理论的深度逐步增加,开始引入实际系统的设计考量,例如信道编码、多址接入方式的选择等等。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使得学习过程非常顺畅,让人感觉每掌握一个新知识点,都是一次坚实的进步,而不是一团浆糊。
评分作为一本面向应用的教材,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上做得非常出色,这远超我预期的“纯理论”教材水准。书中包含了大量与当前主流通信标准和商业应用紧密相关的案例分析。例如,在介绍5G核心网架构时,它详细对比了SA(独立组网)和NSA(非独立组网)的部署差异及其对网络切片的影响,而不是泛泛而谈。更重要的是,书中很多章节后都附带了“设计挑战”或“实际部署考量”的小节,这些部分往往是标准文档中一笔带过,但在工程实践中却至关重要。我发现自己过去在理解某些算法时,总觉得缺少一个落地的场景,而这本书巧妙地通过这些工程化的视角,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和实际的硬件限制、频谱资源瓶颈联系了起来,让人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不是仅仅“因为理论这么说”。这种贴近工程现实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实战价值。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更新和迭代内容方面展现了极高的前瞻性。虽然这是一本“第二版”,但其内容紧跟行业前沿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对于像物联网(IoT)通信协议,如LoRa和NB-IoT这类新兴领域,书中给出了专门的章节进行详尽阐述,包括它们的功耗优化策略和物理层特性。我对比了旧版的一些教材,发现很多内容已经停留在4G LTE的某个特定阶段,而这本书显然是在全面审视当前的技术版图。例如,在讨论频谱效率时,不仅提到了MIMO,还引入了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的基本原理和预编码技术,这对于当前关注下一代无线通信的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增量。这种对“新”技术的接纳和融入,让这本书在快速迭代的通信领域中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参考价值,避免了成为一本“明日黄花”的尴尬境地。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着简洁有力的白色字体,透露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触感厚实而光滑,内页的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和波形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书脊的处理得很平整,可以轻易地平摊开来,这对于需要对照参考的学习过程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记得有一次深夜赶一个项目方案,需要频繁地在不同章节间跳转查阅协议细节,如果是一本容易合上的书,那效率绝对会大打折扣。这本书的整体质感,从翻开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让人感觉物有所值,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件精心打造的工具书,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的尊重。这种对细节的把控,无疑为深入学习技术内容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让人在拿起它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种专注的学习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