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UMTS中的WCDMA – HSPA演进及LTE(原书第5版)
定价:158.00元
作者:(芬)霍玛,(芬)托斯卡拉,杨大成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1113668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63kg
编辑推荐
点击查看:
内容提要
《UMTS中的WCDMA:HSPA演进及LTE(原书第5版)》是一本非常和的WCDMA技术方面的参考书,主要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WCDMA无线传输技术,重点是WCDMA的技术特点和演进。具体内容为:WCDMA技术及其标准化、WCDMA无线接入网络结构、物理层与无线接口协议、无线网络规划与无线资源管理、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WCDMA新业务与性能分析、高速分组接入技术的演进(HSPA )、UTRAN的长期演进(LTE)、基于TDD的TDSCDMA、家庭基站以及终端射频的设计等。
本书可供从事电信工作,特别是从事移动通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或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原书致谢
章 导言
第2章 UMTS业务
第3章 WCDMA导论
第4章 WCDMA的产生背景及标准化
第5章 无线接入网结构
第6章 物理层
第7章 无线接口协议
第8章 无线网络规划
第9章 无线资源管理
0章 分组调度
1章 物理层性能
2章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3章 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
4章 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
5章 HSPA的演进
6章 HSPA多载波方式的演进
7章 UTRAN的长期演进
8章 TDSCDMA
9章 家用Node B和Femto小区(Femtocell)
第20章 终端的射频设计难点
本书缩略语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章节编排逻辑性极强,有一种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感觉。它不像某些技术手册那样,把所有内容一股脑堆砌在一起,而是将不同技术阶段的演进脉络划分得非常清晰。我记得我当时在研究如何从3GPP R8平滑过渡到R10的特性增强时,这本书的对比分析表格简直是救命稻草。它不仅仅是罗列新特性,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这些新特性在现有网络架构上引入的兼容性成本和性能收益的权衡。对于项目经理级别的读者,这本书提供的技术成熟度和商用化前景的评估,是制定技术路线图时不可或缺的参考。它让你能清晰地预见未来两三年内,某个关键技术点可能达到的性能极限,从而指导当前的资源投入决策。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字体排版,一看就知道是本严谨的技术著作。虽然我拿到的是初版,但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保持得相当不错,这对于需要频繁翻阅和标记重点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我当初购买这本书,主要还是因为它的前几版在业内的口碑就非常好,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从理论基础构建起对移动通信系统深入理解的读者来说,它提供的框架非常扎实。我当时正在着手一个关于网络优化升级的项目,急需一本能清晰梳理不同技术代际演进脉络的参考书。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梳理得非常有逻辑性,从基础概念的铺陈,到具体协议栈的剖析,再到不同阶段的性能对比,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复杂的无线电领域。它不像某些教程那样只停留在概念的罗列,而是深入到具体算法和参数设置的层面,这使得它不仅适合学生学习,更成为了我工作台上的“字典”般的存在。尤其欣赏它对关键技术名词的定义,总是那么精确而无歧义,避免了太多模糊地带。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群——特别是霍玛和托斯卡拉——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名字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我对比了市面上好几本同主题的书籍,感觉这本在讲解复杂技术切换和协同工作机制时的深入程度是独树一帜的。举个例子,对于多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这种在后续技术中至关重要的特性,这本书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详细解析了资源调度、同步性要求以及对物理层性能的提升机制。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实践中的陷阱”的侧面描述,虽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代码,但它能提前预警工程师在实际部署中可能遇到的性能瓶颈和配置难点。这种结合理论与实际工程经验的叙述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转化率。读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架构师在进行一对一的深度研讨会,总能在关键节点获得醍醐灌顶的洞察。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非总是轻松愉快的“快餐式”学习,它更像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攀登。但正是这份“艰苦”,铸就了它在专业领域的持久生命力。不同于那些只关注最新热点、更新换代极快的书籍,这本书所奠定的基础理论和对核心物理层机制的深入剖析,具有极强的跨代际的有效性。很多在LTE中被视为基础的概念,其根源和设计哲学都能在这本书对早期系统的描述中找到清晰的脉络。我后来接触到一些最新的5G NR文档时,发现其中很多关键的资源分配和调度思想,都能追溯到这本书所详述的WCDMA/HSPA时代的优化思路。因此,这本书对于任何想在移动通信领域深耕,渴望建立起坚实“内功”的工程师而言,都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并能持续提供新见的经典之作。
评分对于我这样并非科班出身,但业务需求驱动必须快速掌握无线通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硬核”程度一开始确实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它丝毫不避讳使用大量的数学公式和信号处理的理论背景来支撑其论点,这一点很“德系”,严谨到近乎苛刻。我花了不少时间在回顾傅里叶变换和信道编码的基础知识上,才能真正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一旦跨过了最初的门槛,这种严谨性立刻显现出其巨大的价值。它教会你“为什么”会这么设计,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例如,在解释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时,它对信道互易性的讨论非常到位,这为我后续理解波束赋形(Beamforming)的原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迫使读者动脑筋去理解底层逻辑,而不是满足于表面的参数配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