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上海文化漫步

2009上海文化漫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著
图书标签:
  • 上海
  • 文化
  • 历史
  • 城市漫步
  • 旅游
  • 散文
  • 2009
  • 上海市
  • 人文地理
  • 城市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辉博库专营店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ISBN:9787807418177
商品编码:2968876741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2009上海文化漫步

:25.00元

作者: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807418177

字数:

页码:2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09,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时尚文化的鲜活与传统文化的厚朴互为滋养,精英文化的高雅与大众文化的亲和彼此渗透,民族文化的个性魅力与世界文化的万种风情相映成辉。主旋律作品寓教于乐,赢得社会大众的青睐;娱乐化产品创意频现,成为文化和谐的亮色。上海的文化艺术秉承着兼容并蓄、与时俱进、优雅大气、追求的品格,向世人展示着东方大都市的风采。

目录


序 请跟随我们的脚步
胡劲军 上海世博
世博会,传递文化的平台
创新与沟通,世博会传递文化理念
创意与,上海世博会的文化思考
多元和精彩,上海世博会的文化看点
发展与人文,上海世博会的文化追求
杨扬 上海文学
平静的风景
怀旧气息弥漫文坛
长风细雨各有情怀
灵光闪现期待永远

李亦中 上海电影
大银幕,“小人物”,让人喜,让人忧
小羊小猪相继登场国产动画人气高涨
献礼大片回眸历史“民生史诗”讴歌高考
年轻导演进发灵感“先锋影戏”寻找知音
“金爵”力推影业发展中外影人近悦远来
秦怡从艺七十春秋“跑龙套”演绎人格美
追忆柯灵墨磨人生重温前辈真知灼见
“大光明”光影八十年文化地标“梅开二度”

姚扣根 上海电视
热播热议冷思考
“潜伏”大智若愚式的暗战
“团长”另类英雄们的悲壮
“解放”历史转折期的波澜
“蜗居”社会家庭间的悲欢

胡晓军 上海戏剧
追寻,在两极之间
在经典与原创之间
在传承与创新之间
在艺术与商业之间
在高雅与通俗之间
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王勇 音乐舞蹈
世博的华丽序曲
《黄河》七旬《梁祝》半百
百年老团上海老歌
音乐殿堂五十大庆
艺术节庆名家名作

林明杰 上海美术
这个城市在等待艺术激情
吴冠中捐赠带来的启发
一座桥揭示的美育缺失
未被认识的程十发价值
艺术未来需要青年开拓

王琪森 上海书法
书坛景观,昭示未来
新人辈出孕育生机
展示书艺承前启后
理论研讨积淀人文

林路 摄影广告
繁华的影像世界
影展影事走过辉煌
国际交流凸显风采
汶川地震永恒纪念
都市摄影缤纷如云
广告梦想创意无限

方军 创意产业
寒冬中的暖流
羊·羊·羊
园·园·园
人·人·人
城·城·城
……

作者介绍


文摘


世博会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是沟通文化理念的盛会,还能有什么能比利用世博会向世人展现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更好的机会呢?毕竟像侗族大歌这样的文化形式,代表的是一种纯粹的发展,一份集体的记忆,一种能产生共鸣的感悟。
杜达梅尔的音乐人生
在与委内瑞拉参展方交流节目时,我们注意到了一个名字——杜达梅尔。这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指挥家,原来曾有过非常曲折的经历,谈起他如今的辉煌,就不得不谈到委内瑞拉的一项“音乐教育计划”。
委内瑞拉这套音乐教育体系,叫做国家青年与儿童乐团体系基金,体系的创建人足富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兼经济学家何塞·安东尼奥·阿布列,他为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请来老师,专门教授乐曲演奏和欣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入音乐行业,委内瑞拉国内目前已成立了90多个儿童管弦乐团,130多个青年乐团,以及30多个成人职业乐团。极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会被推荐入乐团。杜达梅尔所在的西蒙·玻利瓦尔青年管弦乐团就是杰出的乐团。
事实证明,这个体系确实是卓有成效的,从这之中走出了不少音乐界的新星。这个体系本身就孕育着的理想,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接触音乐,得到思想和灵性上的满足,从而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杜达梅尔的故事早已不是新闻,委内瑞拉的这项汁划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洛杉矶、爱丁堡和柏林也都仿效委内瑞拉,启动了社区的青少年乐团。

序言


序 请跟随我们的脚步
胡劲军 上海世博
世博会,传递文化的平台
创新与沟通,世博会传递文化理念
创意与,上海世博会的文化思考
多元和精彩,上海世博会的文化看点
发展与人文,上海世博会的文化追求
杨扬 上海文学
平静的风景
怀旧气息弥漫文坛
长风细雨各有情怀
灵光闪现期待永远

李亦中 上海电影
大银幕,“小人物”,让人喜,让人忧
小羊小猪相继登场国产动画人气高涨
献礼大片回眸历史“民生史诗”讴歌高考
年轻导演进发灵感“先锋影戏”寻找知音
“金爵”力推影业发展中外影人近悦远来
秦怡从艺七十春秋“跑龙套”演绎人格美
追忆柯灵墨磨人生重温前辈真知灼见
“大光明”光影八十年文化地标“梅开二度”

姚扣根 上海电视
热播热议冷思考
“潜伏”大智若愚式的暗战
“团长”另类英雄们的悲壮
“解放”历史转折期的波澜
“蜗居”社会家庭间的悲欢

胡晓军 上海戏剧
追寻,在两极之间
在经典与原创之间
在传承与创新之间
在艺术与商业之间
在高雅与通俗之间
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王勇 音乐舞蹈
世博的华丽序曲
《黄河》七旬《梁祝》半百
百年老团上海老歌
音乐殿堂五十大庆
艺术节庆名家名作

林明杰 上海美术
这个城市在等待艺术激情
吴冠中捐赠带来的启发
一座桥揭示的美育缺失
未被认识的程十发价值
艺术未来需要青年开拓

王琪森 上海书法
书坛景观,昭示未来
新人辈出孕育生机
展示书艺承前启后
理论研讨积淀人文

林路 摄影广告
繁华的影像世界
影展影事走过辉煌
国际交流凸显风采
汶川地震永恒纪念
都市摄影缤纷如云
广告梦想创意无限

方军 创意产业
寒冬中的暖流
羊·羊·羊
园·园·园
人·人·人
城·城·城
……


2009上海文化漫步 上海,这座不眠的城市,总有无尽的魅力等待你去发现。2009年,在历史的洪流与时代的变迁交织而成的独特节点上,上海的文化脉搏跳动得尤为鲜明。这本《2009上海文化漫步》并非一本简单的游记,更像是一次深入肌理的探访,一次用脚步丈量,用眼睛捕捉,用心灵感悟的文化之旅。它试图记录下那个特定年份里,这座城市在建筑、艺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市井烟火中所散发出的独特气息,为我们留下一份珍贵的时代注脚。 一、 穿越时空的建筑群落:摩登与经典的对话 2009年的上海,依然是那个新旧交融的城市。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在世纪之交的光影下,诉说着百年来的沧桑巨变,也预示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典主义的宏伟、新艺术风格的优雅、装饰艺术的华丽,以及现代主义的简洁。它们如同历史的守望者,静静地矗立,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崛起。漫步在那些精雕细琢的石柱、拱廊和塔楼之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个时代上海作为东方巴黎的繁华与浪漫。 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群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生长。21世纪的现代建筑,以其大胆的线条、创新的材料和超前的设计,勾勒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雄心与魄力。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它们不仅是建筑的奇迹,更是上海迈向未来的宣言。2009年,正是许多标志性建筑项目如火如荼建设或刚刚落成的时期,高耸入云的塔楼与历史建筑群遥遥相对,形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视觉对比,也隐喻着上海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的精神。 除了这些宏伟的建筑,隐藏在城市肌理中的弄堂和老洋房更承载着上海最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2009年的上海,虽然面临着城市改造的压力,但仍有不少区域保留着原有的风貌。穿梭在狭窄的弄堂里,听着此起彼伏的吴侬软语,看着晾晒的衣物在空中飘荡,闻着家家户户飘出的饭菜香,你能感受到最真实的生活气息。老洋房的斑驳砖墙,静谧的花园,无不透露着海派文化的底蕴。它们是这座城市记忆的载体,是上海人生活方式的缩影。这本《2009上海文化漫步》将带领读者深入这些充满故事的角落,去感受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温柔。 二、 艺术的脉动:画廊、剧院与街头的灵感 2009年的上海,艺术的触角已经深深地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M50创意园,作为上海的艺术集散地,汇聚了众多画廊、工作室和艺术家。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前卫的当代艺术展览,体验到最新的艺术思潮。从油画、雕塑到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各种形式的作品在这里碰撞、对话,展现了上海艺术界的活力与创造力。2009年,M50的艺术生态已日渐成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前来交流。 上海的剧院和音乐厅,在2009年也迎来了不少精彩的演出。无论是国家大剧院的恢弘,还是东方艺术中心的现代,亦或是上海大剧院的经典,都承载着上海这座城市对高雅艺术的追求。交响乐、歌剧、话剧、舞剧,各种演出轮番上演,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一些实验性的戏剧和音乐会也在小剧场中悄然兴起,为上海的艺术版图增添了更多元的色彩。 更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的上海,街头艺术也开始悄然发展。在一些老街区,在一些城市角落,你可以发现涂鸦、壁画等形式的艺术作品,它们以更加直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表达着创作者的个性和对城市的理解。这些街头艺术,虽然可能不如画廊中的作品那样被精致地呈现,但它们却拥有着独特的生命力,是城市文化活力的体现。这本书会尝试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艺术惊喜,记录下2009年上海多元的艺术生态。 三、 生活的韵味:从咖啡馆到市井小吃 2009年的上海,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是其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可以选择在一家充满异域风情的咖啡馆里,悠闲地度过一个下午,感受那种慢节奏的都市生活。从法式梧桐树下的露天咖啡座,到藏匿在老洋房中的独立咖啡馆,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咖啡馆不仅是品味饮品的地方,更是人们交流思想、放松心情的场所。2009年,上海的咖啡馆文化已经相当成熟,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而当你厌倦了西式的浪漫,不妨钻进那些充满了烟火气的小巷,去品尝最地道的上海小吃。生煎、小笼包、葱油拌面、排 Meskipun (although in Chinese, this phrase is not needed as the text will continue in Chinese) 蟹壳黄……这些看似平凡的食物,却蕴含着几代上海人的味蕾记忆。2009年,许多传统的小吃店依然坚守着祖辈传下来的手艺,为这座城市提供着温暖而美味的慰藉。书中会不吝笔墨地描绘那些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以及围绕着这些美食所发生的故事。 购物,也是2009年上海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南京路的繁华,到淮海路的时尚,再到田子坊的创意小店,上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购物体验。你可以购买国际一线品牌的最新商品,也可以淘到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2009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上海的消费市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也折射出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姿态。 四、 思想的激荡:对话、思辨与新趋势 2009年的上海,是一个思想碰撞的熔炉。在高校的讲座、文化沙龙、以及各种论坛上,你可以听到关于城市发展、社会变迁、文化传承等议题的深入探讨。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思想者们,在这里交流碰撞,激发出新的火花。2009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如何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如何构建更包容的社会等议题的讨论尤为激烈。 一些独立的书店和文化空间,在2009年也扮演着思想交流的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是书籍的载体,更是思想的聚集地。人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彼此的见解。这本书将尝试记录下2009年上海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讨论和文化现象,展现这座城市在精神层面的活力。 同时,2009年也是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始深刻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一年。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通过网络分享生活、交流观点,这也为2009年的上海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这本书会关注这些新兴文化现象,记录下它们在2009年的上海所呈现出的面貌。 五、 市井的温情:人情味与社区生活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2009年的上海依然保留着浓浓的人情味。社区里的居民们,在弄堂里、在公园里,依然保持着淳朴的交流。街头巷尾的杂货铺、修鞋匠、理发店,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店,承载着无数上海人的记忆。2009年,虽然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但这些温暖的小地方,依然在默默地维系着城市的温情。 老年人在公园里下棋、打牌,孩子们在弄堂里追逐嬉闹,主妇们在菜市场讨价还价……这些生动的画面,构成了2009年上海最真实的市井生活。这本书将努力捕捉这些平凡而温馨的瞬间,展现上海这座城市背后的人情冷暖和生活百态。 《2009上海文化漫步》是一本关于发现的书,关于感受的书,关于记忆的书。它试图在2009年这个特定的时间节点,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上海的文化画卷。它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从个体出发,从细节入手,去体味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希望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走进2009年的上海,感受那份属于那个年代的文化气息,也引发对自己所处时代和城市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不太会主动去阅读这类城市文化类的书籍,总觉得会比较枯燥乏味,但《2009上海文化漫步》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阅读体验非常轻松愉快,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她能够捕捉到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并将它们用文字生动地展现出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小确幸”的描写,比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一家安静的咖啡馆里,品尝着一杯醇香的咖啡,看着窗外匆匆而过的行人,那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在这本书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上海的音乐、电影、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写得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平等的姿态,与读者一起去探讨和品味。这本书就像一位热情好客的朋友,带我在2009年的上海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之旅,让我留恋忘返,意犹未尽。

评分

不得不说,《2009上海文化漫步》带给我的惊喜是远超预期的。我原以为会看到一些关于历史事件或者艺术展览的枯燥介绍,但事实证明,这本书的内容更加贴近人心,也更加有温度。作者显然对上海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她笔下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我尤其被那些关于上海老建筑的描述所打动。在书中,我看到了被时光打磨得斑驳的墙壁,诉说着百年的沧桑;看到了精美的雕花窗棂,凝固了旧时代的精致;也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弄堂深处的民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生活记忆。作者不仅仅是记录了建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他/她试图挖掘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那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人情世故,那些流传下来的邻里情谊。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着书中所描绘的场景,仿佛能听到旧时广播里的新闻播报,闻到老上海特色的糕点香气。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上海,不仅仅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生活方式的城市。

评分

以我个人浅薄的阅读经验来看,《2009上海文化漫步》这本书的书写方式相当别致。它没有遵循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叙事,而是更像是一系列独立的文化碎片,通过作者的视角串联起来。这种“点状”的描写方式,反而让我觉得更加自由,也更加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我可以选择跳过某些章节,直接去我感兴趣的部分,而不会影响整体的理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一些文化现象时,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给读者去思考和体会。比如,在谈论某些新兴的文化潮流时,他/她只是客观地呈现,然后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探索其背后的原因和社会意义。这种开放性的写作,让我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阅读这本书,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文化交流,你来我往,思想碰撞。它让我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未来的文化发展有了更多的好奇。

评分

坦白讲,我入手《2009上海文化漫步》这本书,更多的是一种怀旧的情感驱动。我虽然不是上海人,但对老上海的文化总有一种莫名的向往。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种好奇心。它描绘的2009年,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当下”,但对于我而言,却已经是“过去”的一种定格。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许多我曾经在电影、文学作品中接触到的上海元素,比如法租界的老洋房,百乐门的光影,还有那些充满年代感的电影海报。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能够将这些零散的意象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特别喜欢他/她对那个时期上海的市井生活描写,那些在街边馄饨店里忙碌的身影,那些在弄堂里嬉笑打闹的孩子,那些在老式书报亭前驻足阅读的老人,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这本书让我感觉,即使时光荏苒,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依然藏匿在那些不经意的细节里,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和珍藏。

评分

这次入手这本《2009上海文化漫步》纯属偶然,我在一家书店里闲逛,被它朴素又带着点复古气息的书名吸引住了。虽然我并不熟悉2009年上海的具体文化景象,但“漫步”这个词却给我一种轻松、自由的阅读体验的想象。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中的文字并没有那种大段大段的说教或者沉重的历史叙述,而是以一种随笔的形式,带着淡淡的个人色彩,描绘了那一年上海的街头巷尾,那些充满故事感的角落。我特别喜欢它捕捉到的那些生活化的细节,比如某条老街上飘来的饭菜香,某个露天茶馆里人们闲适的谈笑声,亦或是街头艺人手中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组合在一起,却勾勒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上海画卷,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那份独特的都市韵味。读这本书,不是在学习,而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一种与这座城市灵魂的对话。它让我思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应该放慢脚步,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感受那些藏在日常里的文化脉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