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体育保健学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审定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6-01
ISBN:97875009204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99kg
原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建设多年却始终无本专业教学用书,鉴于教材建设长期滞后的情况,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于1997年长沙会议期间,委托首都体育学院(前北京体育师范学院)作为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教学用书《体育保健学》课程教材的召集单位。1997年10月,首都体育学院、扬州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共计九所院校的教授、专家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体育保健学》教材编写工作会议,会上对本书编写细目进行了认真研讨并明确了编写分工。
1998年7月,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原专业目录“体育学类”中的“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和“体育生物科学专业”依照科学、规范、拓宽的原则,调整、合并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新形势要求下,编写组对照新专业目录中所规定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业务培养要求以及学生所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业务规格,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对教材编写初稿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修订,增补了新内容。在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育保健学》课程教材中包括《体育卫生》(含营养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按摩》《医体育》等几部分内容,本书作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材,由于在该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另单独开设了“营养学”“按摩学”“体育康复学”等课程,教材各有分工,因此,本书不再重复收入上述三部分的内容。但本书对“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三部分内容的取材上,无论在实用知识宽度上,还是理论阐述的深度上,力求体现专业的特色,都予以了拓宽和掘深,并适当选入了本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因此,本书除作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教材外,也可供体育学类其他专业选修课程使用。此外,尚可作为体育保健学教师、高等学校、中等学校体育教师、运动队医师、教练员以及有关医务人员业务进修参考用书。
绪言
篇 体育卫生
章 环境卫生
第二章 传染病的预防
第三章 运动卫生
第四章 运动队医疗保健工作
第五章 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
第六章 女子体育锻炼
第七章 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
第八章 慢性病人的体育疗法
第二篇 医务监督
第九章 体格检查
第十章 运动性疲劳
第十一章 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
第十二章 运动训练与比赛的医务监督
第十三章 运动性疾病
第三篇 运动创伤
第十四章 运动创伤概述
第十五章 运动创伤的急救
第十六章 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第十七章 运动创伤的治疗与康复
第十八章 肩部损伤
第十九章 上臂及时部损伤
第二十章 前臂 腕及手部损伤
第二十一章 髋 臀及大腿部损伤
第二十二章 膝部损伤
第二十三章 小腿、踝及足部损伤
第二十四章 头及躯干部损伤
第二十五章 骨骺损伤
第二十六章 周围神经损伤
主要参考文献
一本名叫《体育保健学》(ISBN:9787500920472)的书,实在让我感到惊喜。我一直对如何让身体在运动中保持最佳状态充满好奇,尤其是在经历了几次小伤之后,我迫切地想找到科学的指导。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教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体育活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复杂联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章节,作者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的运动伤害,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比如正确的运动前热身、运动后的拉伸,以及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可能造成的压力。书中的图文并茂,许多插图都非常直观,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每一个动作要领和身体的受力点。我甚至学到了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以及如何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强度。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生病了怎么办”的书,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让健康常伴左右”的生活指南,让我对未来的运动生涯充满了信心。它教会我,运动的乐趣不仅在于挑战自我,更在于如何科学地呵护自己的身体,让每一次挥洒汗水都成为一次健康的投资。
评分我最近购入了一本名为《体育保健学》(ISBN:9787500920472)的书,它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长久以来,我总觉得体育保健只是运动员的事情,普通人大概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就好。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罗列运动的好处,而是深入剖析了身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升运动表现,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身体的损耗。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运动恢复和营养学的篇章印象深刻。作者详细介绍了运动后身体需要哪些营养补充,以及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能量储备的影响。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在剧烈运动后如何通过饮食快速补充糖原,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休息和睡眠来促进肌肉修复。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提到了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之间的关联,阐述了运动如何帮助缓解压力、改善情绪,甚至提升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体育保健学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领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你是运动健将还是初学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这本《体育保健学》(ISBN:9787500920472)真的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来都对身体的奥秘充满好奇,特别是在结合运动来看的时候。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运动”,而是为你揭示了运动背后那些精妙的生理机制。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人体结构与运动功能的章节,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骨骼、肌肉、韧带等各个部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它们在不同运动中的作用。我甚至可以理解,为什么某些动作会更容易导致损伤,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训练来强化薄弱环节。书中还详细介绍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简单的热身,而是如何针对即将进行的运动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身体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对如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有了更清晰、更系统的认知,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真正懂得“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评分一本名为《体育保健学》(ISBN:9787500920472)的书,意外地成为了我最近生活中的重要参考。我一直认为,体育锻炼无非就是跑跑步、做做操,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图景。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动起来”,更是关于如何“健康地动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运动习惯养成和长期健康规划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些“万能”的运动建议,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如何将体育保健融入日常生活,形成可持续的健康习惯。书中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克服惰性,如何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以及如何在家中就能进行有效的锻炼。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强调了运动的个体化差异,并鼓励读者去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了解自己的极限。这本书让我明白,体育保健学不是一项枯燥的理论,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对自身健康的负责任的体现。它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尝试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本《体育保健学》(ISBN:9787500920472),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名对健康生活方式有着持续关注的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体育与健康的联系的书籍。这本书满足了我的期待,并且远远超越了我的想象。它不仅仅停留在浅显的运动益处,而是深入探讨了运动过程中身体内部发生的各种细微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优化这些变化。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运动后身体恢复和疲劳管理的章节。作者非常细致地描述了运动对肌肉、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并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恢复策略,例如不同强度的拉伸、按摩以及睡眠的重要性。书中还强调了运动前的评估和风险管理,让我意识到,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也要对潜在的风险保持警惕,并学会如何规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又不失趣味,即使是一些复杂的生理学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非常易于理解。它让我从一个“运动者”升级为了一个更懂“运动的科学”的“健康倡导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