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传统文明 传统科学 传统农业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严火其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2141761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宪法史上的国旗、国歌、国徽》是我社“宪法知识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通过大量考证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国旗、国歌、国徽的历史及制度、发展脉络等,旨在分析与探讨国旗、国歌、国徽的宪法意义、审定的机构与程序以及有关使用的规范,是一本科普型宪法知识类读本。
晚清以来,国旗、国歌、国徽这些政治符号在中国的相继出现,意味着中国也逐渐迈进了现代国家的行列。从它们被选定的那一刻起,就烙上了时代的明显印记,比如政治意念、符号图案、色彩意义等。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只要不发生暴力革命,政权更迭在宪法秩序之下运行,那些当时鲜明的时代元素或许会淡化,沉淀下来的只是其历史内涵和象征意义。
本书梳理了国旗、国歌、国徽的历史及制度、发展脉络等,旨在分析与探讨国旗、国歌、国徽的宪法意义、审定的机构与程序以及有关使用的规范。
余凌云,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公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警察法学。著有《行政法讲义》《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行政契约论》《行政自由裁量论》《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警察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等10部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Minority and Group Rights 等刊物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五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1949年6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新政协”)筹委会召开次会议,决定成立“国旗、国徽、国歌评审小组”(第六小组),马叙伦任组长,、茅盾任副组 长,成员包括张奚若、田汉、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马寅初、张澜(刘王立明代)、陈嘉庚、欧阳予情、廖承志等名流。彭光涵担任秘 书。7月4日,第六小组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评选委员会。
7月10日,由郭沫若、沈雁冰、郑振铎等草拟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会批准,7月15日至26日,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大众日报》《进步日报》等全国各大报纸上连续刊登,向海内外征召新国旗图案。要求是:
(甲)中国特征(如地理、民族、历史、文化等);
(乙)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丙)为长方形,长阔三与二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
(丁)形式色彩以红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截至8月20日,收到应征稿件1920件,共2992余件(一说为3012件) 作品。大致分为四类:类,为镰锤交叉并加五角星,此类多,并有变体。第二类,为嘉禾齿轮并加五角星,或不加五角星,也有变体。第三类,以两色或三色 之横条或竖条组成旗之本身,于左上角或中央置镰锤、嘉禾或五角星。第四类,旗面大部分为红色或多色,加以红色或黄色五角星。经评委、专家反复研究,认为前 三类“多模仿、不简洁”,不采用。第四类较好。从中遴选了38件入围,分别编号,隐匿作者姓名,制作图册,送各位委员审阅、挑选。
但是,委员们对后入选的方案争执较大。9月25日,毛、在丰泽园召开国旗、国歌等协商会议。毛期望能够选出一幅,“能一致通过”。毛亲自选定了编号为32的、由曾联松设计的“红地五星红旗”。毛说:“中 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党领导下以工农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 义。我看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国革命人民大团结。不但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结,我看这个图案是较好的图案。”
但是,原设计的大五星中央镶有镰刀与斧头,与苏联的国旗近似,所以,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次全体会议采纳了取消镰刀斧头之后的五星红旗方案,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第四条规定,“全体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红色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10月1日,在北京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由毛亲手升起的五星红旗,是由北京美术供应社的赵文瑞赶制的,用的是北京瑞蚨祥提供的红绸子和黄缎子。 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答读者问,对国旗的说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1954年,我国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之后的1975年、1978年、1982年宪法都没有变化。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
当看到《传统文明》《传统科学》《传统农业》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书。它似乎涵盖了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几个方面。我设想,在“传统文明”的部分,作者会不会深入探讨那些奠定人类文明基础的社会结构、信仰体系和艺术表达?比如,早期人类是如何形成社群的?他们的宗教和哲学观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通过口头传承和艺术创作来凝聚认同感的?我特别希望能够了解到不同文明在面对共同挑战时,是如何发展出各自独特的解决之道和生存智慧的。在“传统科学”这一块,我更加好奇,它是否会颠覆我们对科学的固有认知?它会不会介绍那些在现代科学框架之外,却同样有效解释和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例如,古代人在天体运行、药物药理、建筑力学等方面的独特理解,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实践和经验不断完善这些知识的。而“传统农业”,我更是充满了期待,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根本。我希望它能展现古人如何与土地建立深厚的联系,如何利用自然规律来保障粮食生产,以及那些蕴含在其中的生态智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些在当下尤其显得珍贵。
评分《传统文明》《传统科学》《传统农业》——这个书名组合,立刻勾起了我对人类历史根源的好奇。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古老的部落围着篝火,讲述着世代相传的故事;古老的智者在星空下观测,试图解读宇宙的奥秘;勤劳的农民在田间劳作,用智慧和汗水滋养大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索这些古老的根脉,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现在世界的基石。在“传统文明”的部分,我期待能看到关于不同文化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演变、融合,又如何形成独特的精神内核。比如,那些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那些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那些构成社会基础的伦理道德。而“传统科学”则让我联想到那些被现代科学体系所忽视,却同样具有深刻洞察力的知识。我设想,作者或许会介绍古代的数学家如何用有限的工具解决复杂的问题,古代的医师如何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宝贵的医疗经验,或者古代的工匠如何凭借对材料和结构的理解建造出令人惊叹的工程。关于“传统农业”,我则更加期待,它能否展现古人如何与自然建立起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那些因地制宜的种植方法,那些顺应时节的农耕智慧,那些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如何实现自给自足的精妙之处。
评分《传统文明》《传统科学》《传统农业》——这个书名组合,勾起了我对于人类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浓厚兴趣。我常常在思考,在没有现代科技的介入下,人类是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最终形成今天这样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文明的。我猜想,“传统文明”部分会带领读者回溯到那些人类文明的摇篮,去探寻不同古老文明在社会组织、思想文化、艺术形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了解它们如何度过漫长的岁月,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而“传统科学”则让我眼前一亮,我期待它能够揭示那些被现代科学的光芒所掩盖的、但同样充满智慧的古老知识体系。这可能包括古代的历法、天文观测、医药学、工程技术,甚至是那些流传在民间却被忽视的经验智慧。我好奇,在没有精密仪器和复杂理论的时代,古人是如何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实践,掌握自然规律的?至于“传统农业”,这是我最为关注的部分之一。我期望它能展现出古人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利用土地的特性,如何顺应天时地利,发展出既能满足生存需求,又对环境影响最小的耕作方式。我希望它能为我们当下如何在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下,发展出更可持续的农业模式提供宝贵的借鉴。
评分读到《传统文明》《传统科学》《传统农业》这个书名,我的思绪就飘到了那些古老的故事里。我常常在想,在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如何认识自然,又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可能会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古老智慧。我猜测,在“传统文明”这个部分,作者或许会描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独特文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礼仪、哲学思想,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或者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而在“传统科学”的部分,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古老文明在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学等领域的惊人成就。比如,古巴比伦人对天文的观测记录,古希腊人对几何学的贡献,或者中医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至于“传统农业”,我则希望它能展现那些古老而有效的耕作技术,比如轮作、休耕、堆肥等,以及与土地、气候、生物相协调的农业生产模式。这本书能否让我看到,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又是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的?我希望它能带来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让我重新审视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传统文明》《传统科学》《传统农业》。这三者组合在一起,让我产生了无限的联想。我一直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非常着迷,特别是那些古老的智慧和技艺,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至今仍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带领我走进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远古的篝火旁,到宏伟的金字塔下,再到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它会不会讲述那些早期文明是如何理解世界的?是如何观察星辰,又是如何摸索出种植的奥秘的?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失落的科学知识,那些在现代科学体系之外,却同样精妙绝伦的智慧。例如,古人是如何建造那些宏伟建筑的?他们对天文、历法、数学的理解又有多深?在农业方面,我尤其好奇,那些延续了数千年的耕作方式,比如梯田、水渠的修建,以及对土地、气候的精准把握,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是否蕴含着我们现代人已经遗忘的关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道理?我希望这本书不是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能够生动地展现传统文明的魅力,让我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从中获得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