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林业碳汇
定价:50.00元
作者:李怒云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038480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研究林业碳汇的专著。书中介绍了许多关于气候变化与林业碳汇的新知识和新构想,是一本很好地了解和掌握碳汇知识的专著。书中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对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研究和制定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和有关规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不仅适用于林业碳汇的研究者和管理者,以及林业政策的制定者、林业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在研究林业碳汇时提供有益借鉴。该书的出版对构建我国生态服务市场,促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的市场进程和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作者介绍
李怒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副司长。1982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后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硕士,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博士。参加和主持多项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成果有“长防林工程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获部级三等奖)、“中国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采用了一种非常沉静、内敛的色调,主色调是深绿色,辅以淡雅的白色和一点点金色的点缀。深绿色的背景仿佛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层层叠叠的树冠在阳光下投下斑驳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白色的文字“中国林业碳汇”字体端正,不张扬,却透露出一种专业和权威感。金色的边框设计则增添了一抹精致和高贵,让整本书在众多书籍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毫不犹豫地将它从书架上取下,那触感温润的封面材质,配合着压纹的工艺,让人有种想要细细抚摸的冲动。在光线下,封面的细节会呈现出微妙的光泽变化,仿佛在诉说着书中蕴含的深邃知识。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它所承载的关于中国林业和碳汇的奥秘。这种初步的视觉和触觉体验,已经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是一本值得深入研读的佳作。
评分在学习和了解的过程中,我发现“碳汇”这个概念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和丰富。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二氧化碳储存在树木里,更涉及到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我之前对林业碳汇的认识可能比较片面,认为只要多种树就能解决问题。但经过一些初步的了解,我发现科学的经营和管理才是关键。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从一个更宏观、更专业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中国在发展林业碳汇的过程中,是如何克服各种挑战的?例如,如何平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应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碳汇固定的影响?如何通过碳汇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绿色转型?这些实践层面的探讨,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评分我第一次接触到“碳汇”这个概念,是在几年前看的一部关于气候变化的纪录片里。当时就觉得这个词汇既陌生又重要,隐隐感觉它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息息相关。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听说有一本关于中国林业碳汇的书籍即将出版,便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我了解到,林业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生物量储存起来的过程。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袤森林资源的大国,其在碳汇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在保护和提升林业碳汇能力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如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我渴望从中获得关于中国林业发展历史、最新技术、政策法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认识,希望能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评分我对中国的林业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碳汇”这个概念的出现,更是将这种兴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森林资源,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这本书如果能够深入剖析中国林业在碳汇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政策实践以及国际合作,那将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中国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林业管理,有效增加森林碳汇的。例如,不同地区的森林经营模式,它们在固碳增汇方面的成效如何?是否有成功的碳汇交易案例,能够说明其经济可行性和社会效益?此外,我对书中是否会提及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关于林业碳汇的立场和贡献也颇感兴趣。这本书记载着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一份重要篇章,我期待能从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和启迪。
评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本书恰恰聚焦于中国林业在碳汇领域的深入探索。我非常好奇,中国的林业碳汇研究是如何进行的?它是否涵盖了从森林的种植、抚育、采伐到林产品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森林类型,如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它们在碳汇能力上的差异?我尤其关心,中国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和报告体系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的?这背后是否涉及复杂的科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此外,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机制,进一步提升中国林业的碳汇潜力和固碳能力?这些问题都深深吸引着我,让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