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婚姻心理学:婚姻是好的修行
定价:32.00元
作者:(美)霍妮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13373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接地气的婚恋幸福宝典,值得一看的两性情感圣经。★世界知名两咨询专家,帮助成千上万问题家庭走出婚姻困境,经典的两性婚恋图书,疯狂畅销50年,揭秘婚姻真相的角角落落。★婚姻不是终点,幸福的婚姻才是真正的目的。怎样才能爱得明白,活得轻松,把握终身幸福。★婚姻不在于选择合适的人,而在于让对方变为合适的人。★《婚姻心理学》是对任何年纪的夫妻都管用的好书,无论你已经结婚多年还是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本书都有助于帮你更好地提升经营婚姻的智慧和能力。
内容提要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当然,经营婚姻虽然并不容易,但婚姻也并不是可怕的。维持幸福婚姻的储蓄源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一句温柔的情话,一杯淡淡的热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争执的让步,一个冷战后的拥抱……都会大大提升婚姻的弹性和质量,使爱情之花常开不败。
确实如此,获得幸福婚姻的有效方法就是两个人都提高自己、修炼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相处起来才会轻松,也只有这样,婚姻才不会对双方构成束缚。在幸福的婚姻里,有一些共同的法则是有迹可循的,有一些成功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聪明人与笨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善于借鉴和学习,而后者要自己吃亏受挫后才能醒悟,本书为你提供的正是这样的一些成功法则,借助这些法则,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
目录
01 婚姻究竟是什么
白头偕老的秘密
关于婚姻,《圣经》怎么说
婚姻--上帝赐予的礼物
美好的婚姻就是相互滋养
婚姻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婚姻是一个完善自身的过程
婚姻不再是碰运气
02 婚姻是爱情的延续还是终结
让婚姻赢在起跑点
面包和爱情,婚姻需要什么
性格迥异的两个人如何相处
让友谊天长地久
那些美丽的婚姻谎言
你们的时间谁说了算
03 男人应该是裘皮大衣还是贴身棉袄
女人不了解男人,男人更不了解自己
为什么男人不愿意付出
理解男人的洞穴情结
读懂男人的情绪密码
征服男人心中的温柔之剑
男人在竭力隐藏什么
04 寻找真爱的练习
理解和尊重才是真正的爱
爱是给予,而非索取
付出和接受成熟的爱
相信对方的心
如实看待对方,打破心理错觉
越狂热的爱越危险
精进我们爱的能力
05 有矛盾,是舌战还是沟通
今天,你“吼叫”了吗
夫妻为什么会吵架
亲爱的,有话好好说
夫妻间为何总用“编码”交流
温情时刻与艰难争吵
双面胶的“痛苦”
婚床上应当只有你们两个人
06 婚姻背后的孤单
“称职丈夫”和“妻子”的真相
当他的工作变成她的生活
别让感情老化
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集中你的婚姻注意力
面对激情的召唤
共同的梦想是婚姻的保鲜剂
07 床单下的性福秘密
让人惊叹的性能量
费洛蒙之谜:两性吸引是怎么发生的
因爱而性,还是因性而爱
亲密绝不只是肌肤之亲
性爱吸引力是保持婚姻的支点
“后戏”更多才是真的爱你
08 亲爱的,我们还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为什么我们会伤害我们爱的人
为婚姻筑起一道防火墙
良好的沟通是通向幸福的桥梁
别让沉默“断送”婚姻
到底是你变了,还是他变了
改变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男人出轨背后的真相
你能做出怎样的改变
09 结下幸福姻缘的心灵法则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幸福
重要的不是他怎么想
你所拥有的,正是你所期待的
并非事事都能如你所愿
越乐观,越幸福
后记
作者介绍
卡伦·霍妮,生于德国汉堡,是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1912年,霍妮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而后求学于弗洛伊德的朋友卡尔·亚伯拉罕(KarlAbraham)。1932年移民美国,于1941年组建成立美国精神分析促进协会,并成立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自任所长。她的论文因远远了她所处的时代而未能得到应有的注意,但自1967年《女性心理学》重版后,卡伦·霍妮已被公认为首位的精神分析女权主义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传统的“如何做”的指导手册,转而深入探讨了“我是谁”在亲密关系中的投射。它的叙事节奏非常流畅,引用和类比都恰到好处,让原本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生动易懂。我特别喜欢它对“亲密恐惧”和“情感依赖”之间微妙界限的描述,这让我对自己处理边界问题的模糊性有了清晰的认识。它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而是提供了清晰的分析框架,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具韧性的情感结构。读完后,我不再是那个被情绪牵着走的“婚姻参与者”,而更像是一个带着理解和工具的“婚姻建筑师”,开始有意识地去规划和巩固我们关系的结构。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标记的书,每一次重温,都会因个人生命阶段的变化而带来新的领悟。
评分对于长期处于某种“关系僵局”中的夫妻来说,这本书可能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我之前陷入了一种“重复性冲突”的怪圈,每次吵架的导火索不同,但最终的模式和情绪出口却惊人地相似。这本书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这种重复模式的底层逻辑,让我明白我是在用童年未解决的情结去“重演”成年后的伴侣关系。它的洞察力体现在对潜意识层面动机的挖掘,它迫使你跳出表面的对与错,去探究“我为什么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关注/安全感”。这种自省的过程是艰难的,甚至有点令人不适,但却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不再轻易地将所有问题归咎于伴侣,而是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这种力量的转换,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亲密关系认知的一扇新窗户。我一直以为婚姻不过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遇到问题就得硬着头皮去磨合,结果读完才明白,原来我们日常的那些小摩擦、大争执背后,都有着如此深层的心理机制在运作。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关于“依恋类型”的探讨,我简直像在照镜子一样,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在关系中的焦虑和回避倾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倾向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了我的伴侣关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修复关系的第一步不是去指责对方,而是深入理解自己——理解自己为何会在特定情境下做出特定的反应。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单纯学会几招“沟通技巧”要深刻得多,它触及了问题的根源,让人从根本上改变看待婚姻的视角。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心态开始读这本关于婚姻的书的,因为市面上这类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说来说去就是“多沟通”、“多包容”,听起来很美好,实际操作起来却感觉无从下手。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本深入的心理地图册。它没有给我一个现成的、万能的公式去套用,而是提供了一套工具箱,教你如何自己去绘制和理解你和伴侣之间的独特地形。我特别欣赏它对“权力动态”的剖析,这在很多婚姻读物中是常常被忽略的灰色地带。通过细致的分析,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分工和决策模式,其实暗藏着微妙的控制与被控制,这直接影响了彼此的自我价值感。读完后,我和伴侣之间展开了几次非常坦诚的对话,不再是情绪化的争吵,而是基于对彼此心理需求更深层次的理解,虽然改变需要时间,但至少方向明确了——从“对抗”转向了“共同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和结构设计真的值得称赞,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晦涩,反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细腻的观察。尤其是对于“承诺”这个主题的探讨,让我深受触动。过去我总觉得婚姻的维系靠的是责任和义务,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真正的、持久的承诺,是建立在个体不断成长和互相接纳的基础之上的。它细腻地描绘了婚姻中“失去自我”的陷阱,以及如何在这种修行中保持个体的完整性。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不回避婚姻中的痛苦和幻灭感,而是正视这些负面情绪是关系成长的催化剂。它没有给我们灌输一个“完美婚姻”的假象,反而鼓励我们去拥抱婚姻的“不完美”,并从中提炼出更深层次的意义。每次读完一个章节,我都需要停下来很久,整理思绪,因为它激发了我对自身情感历史的深度挖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