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和早期评价技术
:98.00元
售价:66.6元,便宜31.4元,折扣67
作者:戴春山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0277975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162kg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我国海上油气地质的一本**著作。本书**作者戴春山先生是一位石油地质学家,他积40余年之实践,和他的同事共同完成的这部著作,把基础地质、石油地质和评价技术结合起来,系统总结了中国海域油气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见解。
内容提要
目录
第1章 概论第2章 中国海域及邻区构造单元及其特征第3章 中国东部大陆及邻近海域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第4章 中国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群及其勘探第5章 油气成藏理论与早期油气资源评价系统构成第6章 综合地球物理盆地描述技术第7章 地震层析成像为主的盆地描述技术第8章 层序地层学盆地描述技术第9章 以油气运移聚集为主的盆地模拟技术参考文献结束语编后记
作者介绍
1943年出生,山东省青岛市人,1966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系。现任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充所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曾任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区域地质室副主任、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石油地质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石油学会理事。并曾被聘任为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等学校校外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虽然没有华丽的插图,但那种严谨的学术风格却着实吸引了我。我一直对海洋地质和能源勘探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这样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其潜在的油气资源一直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话题。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其厚重的篇幅和密集的文字所震撼。看得出来,作者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大量的数据、图表和案例分析,都指向了对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的系统性梳理。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盆地类型划分以及各盆地地质特征的章节,那些复杂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环境的描述,虽然初读起来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理解,但一旦掌握了其中的逻辑,就能清晰地勾勒出不同海域油气成藏的可能路径。书中对“早期评价技术”的探讨,更是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资源勘探的初期阶段,如何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判断油气的潜力,这无疑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关键。我个人对其中提到的某些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和数据解释技术印象深刻,感觉这些是真正结合了理论与实践的宝贵经验。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我们国家广阔的海洋区域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蕴藏着丰富油气资源的“宝藏”。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知识上的不少空白。从书名就能看出,它着重于“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的梳理,这一点正是吸引我的核心。我非常想了解,我们国家的海域是如何被划分成不同的含油气盆地群的,每个盆地群又有着怎样的独特地质背景和油气成藏特点。书中对每一个盆地群的详细描述,从构造演化到沉积环境,再到具体的生储盖组合,都像是在为我构建一幅详细的地下油气分布图。而“早期评价技术”的章节,则更是让我看到了实际勘探的奥秘。在茫茫大海中,如何才能在初期就判断出哪里最有潜力,哪些技术是关键,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内容。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探索中国海域的地下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低调,但内容却绝对不容小觑。我一直对海洋油气资源充满好奇,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中国海域丰富油气潜力的宝库。书中对各个主要含油气盆地群的详细介绍,如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等,都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阐述了这些盆地的形成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更深入地分析了它们独特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和油气运聚规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盆地油气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这使得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为什么有些区域油气资源如此富集。此外,“早期评价技术”的部分,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罗列,而是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勘探初期就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从而大大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书中对一些先进的勘探技术和评价方法的介绍,都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它的内容深入浅出,虽然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让非专业读者也能逐渐领略其中奥妙。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关于渤海、东海、南海等几大主要含油气盆地群的介绍。作者详细阐述了这些盆地各自独特的形成背景、构造样式以及重要的生油、储油、盖层条件,就像在为我们一一描绘中国海域的地下宝藏图。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和年轻的盆地,书中给出的解释和分析,都非常有启发性。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图件,清晰地展示了盆地的空间分布和地层结构,为理解复杂的油气分布规律提供了直观的帮助。此外,“早期评价技术”的部分,更是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在勘探早期阶段就对油气潜力进行初步判断。这一点对于整个能源行业的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为我打开了认识中国海域油气资源的新窗口。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都相当惊人。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我一直对那些隐藏在广阔海洋深处的能源宝藏感到好奇。书中所阐述的“中国海域含油气盆地群”的划分和特点,让我对我国海域的油气地质条件有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盆地的名称,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盆地的形成演化、构造背景、沉积特征以及关键的成藏要素,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油气地质图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重要盆地,如北部湾盆地、琼东南盆地的详细描述,涉及到了断裂构造、岩性圈闭以及生储盖组合等关键环节,为理解这些地区为何能成为重要的含油气区域提供了科学的解释。而“早期评价技术”部分,更是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勘探紧密结合。它系统地介绍了在资源勘探初期,如何运用各种勘探手段和评价模型,对油气潜力进行科学评估,这对于指导后续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