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高铁的前世今生
定价:56.00元
售价:33.6元,便宜22.4元,折扣60
作者:王麟;李政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132180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系统讲述世界高铁技术发展史的科普图书;
2、 铁路专业人员创作,让读者对高铁的了解更加深入;
3、本书披露了 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能够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高铁技术发展的艰辛与不易;
4、本书将视角放眼全世界,通过对各高铁大国的横向与纵向比较,让读者一目了然,更加为中国高铁的发展进步而自豪。
内容提要
本书作为世界高铁技术发展史,重点探寻高铁技术起源,回顾高铁发展历史,重温高铁艰辛历程,弘扬高铁文化。系统披露了全球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高铁发展历史,很多史实对于帮助读者了解高铁的发展艰辛历程很有帮助。
目录
目 录
章 前高铁时代的速度试验 1
节 蒸汽机车的速度狂飙记录 3
第二节 内燃机车衔接两个辉煌时代9
第三节 电力机车开启准高速时代15
第四节 前高铁时代的文化冲击波20
第二章 高速铁路技术的开拓者 25
节 日本新干线的前尘往事 27
第二节 名至实归的新干线之父 31
第三节 新干线修建要出奇招 34
第四节 法国高铁研发奋起直追 38
第五节 飞行无轨列车昙花一现 42
第六节 TGV高速列车的先行者 46
第七节 德国铁路一直走在提速途中50
第八节 英国高速列车研发柳暗花明55
第九节 美国雄心勃勃的高铁研发计划60
第十节 俄罗斯承接苏联的高铁事业65
第十一节 被忽视的高速铁路先行者69
第三章 世界高铁竞技展 73
节 日本高铁四分天下有其一75
第二节 种类繁多的新干线动车家族80
第三节 法国TGV历尽百劫终登场 88
第四节 德国高铁在谨慎中稳步推进98
第五节 英国高铁在失意中寻求突围107
第六节 意大利西班牙高铁默默耕耘112
第七节 鲜为人知的瑞典高速铁路120
第八节 韩国高铁从模仿走向自力更生128
第九节 美国高铁计划实施任重道远140
第四章 保障高铁安全的关键技术149
节 高铁线下基础牢靠是保障151
第二节 回首铁路轨道发展百年156
第三节 高铁动车组的前生今世162
第四节 高铁列车控制系统发展史170
第五节 高铁安全防灾监控系统的演变178
第五章 中国高铁的追梦之旅 183
节 广深准高铁是铁路提速的信号弹 185
第二节 铁路大提速为高铁积蓄能量190
第三节 高铁技术在争论中不断进步195
第四节 国产高速转向架的研发历程206
第五节 国产动车组研发经历阵痛期209
第六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14第七节 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成果219
第八节 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之路225
附录一:中英文术语对照 229
附录二:参考文献 237
作者介绍
王麟,本名王俊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处高级工程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天津市国学研究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科普、历史专栏作家,百科专业影评人。
参加和主持的主要铁路项目工作有:秦沈客专勘察设计;秦沈客专引入沈阳枢纽方案研究;北京南站前和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方案研究;北京站扩能改造工程设计;京沪高速铁路京津段及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站场设计。已经出版的作品有图书《铁路传奇》、《铁路擎起的朝阳》《铁路的秘密》《海门开》等6部。
李政,男,1977年生,天津人,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博士,现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分院副总工程师,所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持完成了全国六大高铁调度指挥中心以及天津西站、杭州南站、沈阳南站、沪昆高铁湖南段站房等高铁工程的建筑设计工作。代表著作有《铁路客站建筑课程设计》等。
文摘
序言
我一直对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感到惊叹,但真正让我着迷的,却是它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的封面就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我尤其好奇,在高铁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出行,长途旅行又有着怎样的体验?从蒸汽火车轰鸣的年代,到电气化铁路的逐步普及,再到如今飞驰的动车组,这中间一定凝结了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和智慧,也承载了无数普通人的梦想和期待。书名里的“前世今生”四个字,就足以勾起我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我想了解,那些在铁轨上奔跑了一个世纪的列车,它们的设计理念、技术革新,以及它们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中国能够抓住机遇,成为全球高铁技术的领导者?这其中的技术难题如何攻克?国际合作与自主研发又经历了怎样的博弈?这些都是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介绍,更能触及到高铁发展中的人文关怀,比如它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又如何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不再是诗句。
评分最近刚读完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军事史的书,对于国家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如何改变格局深有感悟。因此,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高铁的前世今生》时,立刻被吸引住了。我想象着,这本书一定不仅仅是简单罗列高铁的技术参数和发展里程,更会深入剖析高铁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战略性角色。从最初的引进、消化、吸收,到如今的自主创新、走向世界,这条道路必然充满了挑战与辉煌。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出那些在幕后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和建设者的故事,他们的艰辛、他们的执着,他们的智慧,是如何将一个宏大的设想变为现实。我想了解,在高铁建设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国家层面是如何进行决策的?在引进国外技术时,我们是如何避免“卡脖子”的困境,最终实现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在技术攻关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以及是如何被一一化解的?我尤其想知道,中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策略,以及它如何能够以惊人的速度赢得全球的认可。这不仅仅是一部技术史,更是一部关于国家崛起、民族自信的生动写照。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时间”概念非常敏感的人,尤其是在旅行方面。以前,长途跋涉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是一种煎熬。但自从高铁普及之后,整个世界的距离仿佛都缩短了。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科技进步,能够让曾经需要一天一夜的旅程,如今几个小时就能轻松抵达?这本书的名字《高铁的前世今生》恰恰点燃了我对这种“时间革命”背后原理的探索欲。我想知道,从传统的铁路技术到现代的高铁技术,究竟经历了哪些关键的飞跃?是材料科学的突破?是空气动力学的进步?还是轨道工程的革新?我希望作者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释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让我能够真正理解高铁为何能够如此高速、平稳、安全地运行。同时,我也对高铁运营体系的构建非常感兴趣,比如它如何实现如此高效的调度和管理?在运营过程中,又面临着哪些独特的挑战?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生动的案例,来展示高铁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如何促进了经济、文化、人员的交流?
评分最近在阅读一本关于工业革命的书籍,对技术创新如何驱动社会变革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高铁的前世今生》这本书名就立刻吸引了我,我感觉它可能在讲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我期待书中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高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升级,更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群的形成、乃至国家战略的推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分析高铁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它如何带动了沿线地区的产业发展,如何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又如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也对中国高铁在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很感兴趣。书中是否会提及高铁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在应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以及未来高铁技术的发展方向,比如更高速度、更智能化、更人性化的服务?这本书能否为我描绘出一幅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引领的波澜壮阔的画卷?
评分我对历史上的交通工具变迁一直怀有浓厚兴趣,总觉得这些看似普通的工具背后,往往隐藏着时代的脉搏和人类的智慧。当看到《高铁的前世今生》这本书名时,我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冲动。我猜想,这本书应该会带领我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从早期铁路的诞生,到蒸汽火车的时代,再到现代电气化铁路的辉煌,最终聚焦在中国高铁的崛起。我想了解,在漫长的铁路发展史上,有哪些关键的技术里程碑?有哪些伟大的发明家和工程师,他们的名字可能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却为现代交通奠定了基础?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中国高铁从零开始,一步步实现技术突破,最终成为世界领先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如何学习、创新,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技术的?书中是否会披露一些关于高铁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它们是如何克服地理、气候、技术上的重重困难的?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讲述一些关于高铁背后的人物故事,那些为中国高铁的腾飞而奉献的普通人的经历,他们的奋斗与梦想,能够让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加鲜活和感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