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氣候變化地球會改變什麼?
定價:45.00元
作者:肖國舉,張強
齣版社:氣象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02957261
字數:
頁碼:20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全球變暖已經嚴重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正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氣候變化地球會改變什麼?》從全球變暖事實與假說、氣候變化災害與風險、動植物行為變化、冰川融化與海洋危害、糧食與水安全挑戰、人類健康與人類文明、低碳時代與低碳生活等方麵,匯集瞭科學界對全球變暖的基本認識和取得的新研究成果。旨在讓從事氣候變化研究的學者與非專業學者、普通大眾和決策者之間架起一道思想溝通的橋梁,使人們能夠真正認識到全球變暖對糧食生産、生態環境、人類健康安全影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氣候變化地球會改變什麼?》可供氣象、地理、環境、生態、水文、農業、食品、旅遊、人文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管理人員以及高校師生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張強(1965-),男,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博士後閤作導師。新世紀百韆萬人纔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甘肅省領軍人纔層次人選,國傢“863”項目評審專傢,國傢科技進步奬評審專傢,甘肅省專傢。甘肅省乾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氣象局乾旱氣候變化與減災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蘭州國際環境蠕變研究中心主任、蘭州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是多傢學術期刊的編委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e》、《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Journal of Geophysics review》、《Afric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Wudpecker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等多傢國際重要期刊的特約審稿人。
曾應邀去美國ARIZONA大學大氣科學係工作訪問近一年,並先後多次去美國.德國、挪威、瑞典、丹麥、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傢或地區開展學術交流和訪問。多年來,從事乾旱氣候和環境、乾旱半乾旱區陸麵過程及大氣邊界層和大氣湍流理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曾先後主持完成10多項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或其他研究項目。
肖國舉(1972-),男,漢族,甘肅通渭人,博士,寜夏大學教授。教育部新世紀人纔,乾旱氣象學委員會委員,0屆科學中國人2011年度人物。主要從事農業生態學、環境生態學、全球生態學等方麵的教學與科研工作。《Air,Soil&Water; Research》、《Univers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期刊編委。《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limatic Change》,《Afric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Archives of Agronomy and SoilScience》等SCI收錄期刊特邀審稿專傢。主持或參與國傢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傢科技支撐計劃、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科研院所公益行業專項、國傢公益性行業(氣象)科研專項等項目20餘項。獲甘肅省“科技進步奬”二等奬1項,寜夏迴族自治區“科技進步奬”二等奬、三等奬3項。在《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Soil&Tillage; Research》,《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and Soil Science》、《農業工程學報》、《生態學報》等外學術期刊發錶論文60餘篇,其中SCI/EI收錄期刊15篇。編著或參與編寫《中國旱區農業》、《中國西北地區糧食與食品安全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中國糧食生産潛力分析》、《中國西北地區農作物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等專著8部。
文摘
聯閤國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第四次評估報告指齣:近百年來,全球地錶平均溫度升高瞭0.74℃,陸地的增暖通常高於海洋,特彆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尤為明顯;中高緯度地區明顯高於熱帶地區,北極地區的增溫更是全球平均的2倍。國傢衛星氣象中心基於現有衛星觀測資料分析錶明,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範圍呈現齣持續減小的趨勢,1979-2011年期間北極海冰9月份(北極海冰範圍在一年中小的月份)的範圍正以每10年12%的速率減小。1997年以來,北極海冰年平均消融速率達到瞭每10年減少60萬平方韆米,其中,9月份的消融速率更是達到瞭每10年減少130萬平方韆米,是年均消融速率的2倍多。與此同時,北極海冰的範圍頻繁齣現創紀錄的低值,2007年9月北極海冰範圍為413萬平方韆米,是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低值,相當於1979-2010年31年平均值的66%。2011年9月,北極海冰範圍為461萬平方韆米,是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低值,造成瞭當年北極西北和東北兩條航道全綫開通。
科學傢指齣,鞦季北極海冰異常偏少導緻瞭近年來歐亞大陸鼕季冷鼕頻繁齣現,加劇瞭東亞地區天氣氣候災害的發生,是導緻近年來我國鼕春季節天氣氣候災害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2005、2007、2010和2011年9月北極海冰範圍偏低,後期2005年12月日本發生瞭降雪事件,2008年初我國南方齣現曆史上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2010年鞦鼕季我國華北大部、黃淮及江淮北部齣現的大範圍乾旱,2012年1-2月我國北方經曆瞭嚴寒。
當前,國際社會對於北極海冰未來演變趨勢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北極海冰減少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未來夏季將齣現無冰的北冰洋。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北極海冰消融是階段性的,是可以恢復的,短期的海冰減少趨勢是氣候係統自身年代際(或多年代際)的變化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述,現有觀測資料錶明,從長期趨勢看,自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的範圍呈現齣持續減小的趨勢;雖然與2007年相比,2008-2010年北極海冰9月份的範圍齣現瞭連續3年的增加,但2011年又明顯減少,是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個低值年。對北極海冰演變的認識,需要繼續加強監測並開展更加嚴謹的科學論證。
……
序言
前言
章 全球變暖事實與假說
01. 人類活動改變全球生態係統
02. 溫室氣體變化
03. 溫室氣體排放大國
04. 全球氣候變暖
05. 全球變暖不可逆轉?
06. 全球高溫屢創記錄
07. 全球高溫逐漸常態化
08. 中國高溫天氣頻發
09. 全球變暖與懸浮微粒有關嗎?
10. 北極變暖與氣溶膠有關嗎?
11. 全球變暖與太陽活動有關嗎?
12. 地熱是全球變暖的禍首?
13. 海洋溫度和鹽度引起全球變暖?
14. “深海巨震降溫說”會使全球變暖終結?
15. “氣候時冷時熱”觀,不必大驚小怪?
16. 地球並非變暖,冰川時代來臨?
17. 全球氣候開始變冷持續30年?
18. 北半球嚴寒不錶明全球變暖理論錯誤?
19. 海洋模型證明人類造成瞭全球變暖
20. 全球變暖與盟國利益關聯?
第二章 氣候變化災害與風險
01. 全球持續變暖,地球將會怎樣?
02. 非洲乾旱撕裂著乾渴與飢餓
03. 全球變暖給貧睏國傢“火上澆油
04. 全球變暖威脅島嶼國傢居住安全
05. 全球變暖,洪水肆虐威脅居住環境
06. 歐洲氣候反常,麵臨百年大旱
07. 全球變暖,孟加拉國雪上加霜
08. 巴西熱浪侵襲,人擠人似“煮餃子”
09. 澳大利亞大堡礁或將消失
10. 英國稱全球變暖將是“災難性的
11. 全球變暖威脅俄羅斯遊牧民族
12. 全球變暖,俄羅斯北方地區將變成沼澤
13. 全球變暖助推莫斯科森林火災?
14. 北極凍土融化引爆“定時炸彈
15. 氣候變化緻阿爾卑斯南北現兩重景觀
16. 中國西南地區特大旱災
17. 中國長江中下遊異常大旱
18. 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引發洪澇災害
19. 海平麵上升危害中國沿海地區
20. 全球變暖加速黃河源凍土退化
21. 三江源區旱情滄桑變化
22. 全球變暖,三江源區鼠害盛行
23. 冰川消融“激活”古老病毒
24. 氣候變暖導緻全球地震活躍度劇增?
25. 全球變暖導緻土壤碳流失
26. 全球變暖加重山火猛烈程度?
27. 全球變暖讓暴風雪來得更加猛烈
28. 全球變暖讓洪災更加泛濫
29. 全球變暖讓颱風更瘋狂
30. 全球變暖讓颶風更狂野
31. 亞太成氣候移民熱點區域
32. 南亞現自然災難移民潮
33. 氣候移民可能突破兩億
34. 島嶼國傢擔心被海水淹沒
……
第三章 動植物行為變化
第四章 冰川融化與海洋危害
第五章 糧食與水安全挑戰
第六章 人類健康與人類文明
第七章 領導人話語
第八章 氣候變化大會
第九章 低碳時代與低碳生活
這本書的標題瞬間抓住瞭我的眼球:《氣候變化地球會改變什麼?》。我毫不猶豫地購買瞭它,滿懷期待地想深入瞭解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究竟會經曆怎樣的轉型。從我個人的角度齣發,我最關心的是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麵麵。例如,我一直對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發感到憂慮,比如越來越強烈的颱風、更頻繁的洪澇以及持續的乾旱。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這些現象背後氣候學原理的清晰解釋,同時也讓我瞭解到,在未來的幾十年裏,我所在地區的氣候模式可能會發生哪些具體的變化。這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好奇,更是與我個人安全和生活規劃息息相關的問題。我希望作者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或者結閤具體的案例,來闡述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影響,比如對農業生産的衝擊,食物價格的波動,甚至是我未來居住地的適宜性。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麵嚮普通大眾的應對策略,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畢竟,瞭解問題是一迴事,如何應對問題則是更重要的一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溫度的指南,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適應一個正在快速變化的世界。
評分坦白講,我購買《氣候變化地球會改變什麼?》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一種對未來科技發展的好奇心。我一直認為,人類的智慧和創新是應對挑戰的關鍵。因此,我迫切希望書中能探討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科技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我期待書中能介紹一些正在研發或已經投入使用的前沿技術,例如碳捕獲與儲存技術,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突破性進展,或者能夠提高能源效率的智能係統。我也想瞭解,在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等領域,是否會有新的發現和應用,能夠幫助地球生態係統恢復或適應氣候變化。當然,我也希望作者能夠理性地分析這些科技手段的有效性、成本以及潛在的副作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科技的盲目樂觀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看到,除瞭減排和適應,人類在利用科技力量,甚至是通過工程手段來“重塑”地球環境以適應氣候變化方麵,有哪些可能和挑戰。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探討,更是對人類能否利用自身能力,來扭轉當前局麵的深刻思考。
評分我拿到《氣候變化地球會改變什麼?》這本書,最想知道的是它如何解釋和預測我們社會未來的一些宏觀趨勢。我是一名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在思考,當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如熱浪、洪水)變得更加頻繁和劇烈時,我們現有的城市基礎設施將麵臨怎樣的考驗?書中是否會涉及關於城市韌性建設的討論,例如如何改造建築、提升排水係統、規劃綠地空間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我非常希望看到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未來城市形態的設想,比如人口分布是否會因為氣候因素而發生改變,沿海城市是否會麵臨大規模的遷移,或者內陸地區是否會因為更穩定的氣候而變得更具吸引力?此外,我對於氣候變化可能引發的社會不平等問題也感到擔憂,例如低收入群體往往更容易受到氣候災害的影響,並且在適應和恢復方麵也麵臨更大的睏難。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未來的城市規劃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路,幫助我們構建更安全、更可持續、更能適應氣候變化的未來社會。
評分我拿起這本書《氣候變化地球會改變什麼?》,主要是齣於對生態係統韌性的一種深切關注。我是一名業餘的生物愛好者,經常在野外觀察動植物,我注意到近年來一些物種的分布似乎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一些我熟悉的昆蟲在特定季節的齣現時間和數量也與往年有所不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解釋氣候變化是如何通過改變溫度、降水模式、海洋酸化等因素,對全球的生態係統造成連鎖反應的。我尤其感興趣的是,這些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會不會有我們尚未認識到的物種因此走嚮滅絕?書中關於冰川融化、海平麵上升對沿海生態係統(如珊瑚礁、紅樹林)的破壞,以及對極地生物(如北極熊、企鵝)生存環境的威脅等內容,是我非常期待深入瞭解的。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生態恢復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前沿研究成果,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生態係統自身所能展現齣的驚人適應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自然界的復雜性和脆弱性有更深刻的認識,並激發我進一步思考人類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們能夠為維護地球的生態平衡做齣哪些貢獻。
評分作為一名對經濟學和國際關係略有研究的讀者,我對《氣候變化地球會改變什麼?》這本書的標題充滿瞭好奇。我設想這本書會深入探討氣候變化對全球經濟格局、地緣政治以及國際閤作帶來的深遠影響。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對以下幾個方麵進行剖析:首先,氣候變化帶來的資源稀缺(如水資源、可耕地)將如何引發新的國際衝突和移民潮?其次,全球範圍內推廣低碳經濟和綠色能源轉型,將如何重塑國際能源市場和産業結構,並可能導緻一些國傢的經濟衰退或崛起?第三,不同國傢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麵的能力差異,以及由此産生的責任分擔和補償機製,將會如何影響國際政治的權力平衡?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基於現實數據的分析和預測,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我希望看到作者能夠引用相關的經濟模型和外交政策案例,來論證氣候變化是如何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全球性挑戰之一,它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各國在應對這一挑戰時所麵臨的機遇與睏境。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氣候變化不僅僅是環境問題,更是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結構和國際秩序的重大議題,有更清晰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