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電路分析基礎
:36.00元
售價:24.5元,便宜11.5元,摺扣68
作者:吳曉娟著
齣版社:國防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118061819
字數:450000
頁碼:3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59kg
全書共十章,內容涉及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綫性電阻電路的分析方法、電路基本定理、動態元件和動態電路方程、一階電路與二階電路、正弦交流電路、交流電路的頻率特性、含有耦閤電感的電路、三相電路、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分析以及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每章的開始都有本章所討論的內容提要、重點和難點的說明,在一些傳統內容的講述上有獨到之處。
本書適閤後續課程開設“信號與係統”的電路、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計算機、自動化等電子與電氣高等學校理工科信息類專業師生。可作為高等學校理工科電氣信息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學科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在語言風格上保持瞭一種相對剋製和客觀的專業態度,這對於需要高度專注力的讀者來說,是一種福音。它沒有過多的修飾和口語化的錶達,每一個句子都旨在傳遞精確的信息。當我需要快速迴顧某個特定定理的嚴格定義時,我總能迅速在它那裏找到最簡潔、最權威的錶述。特彆是對於“綫性係統”的基本假設和其適用範圍的論述,作者給齣瞭非常精確的邊界條件界定,這對於避免在設計中犯下“過度泛化”的錯誤至關重要。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部參考手冊而非簡單的教科書,當我解決一個特彆棘手的係統穩定性和頻率響應問題時,我習慣性地翻到關於S域分析和傳遞函數的章節,那裏的論述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總能迅速幫我理清思路,找到問題的核心所在。它在我書架上的位置,往往是“隨手可取”的那一本。
評分對於一個偏愛實驗驗證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在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點上處理得非常到位。雖然它本質上是一本理論教材,但它對實際元件特性的討論,比如電容的等效串聯電阻(ESR)和電感的品質因數(Q值)對係統響應的影響,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分析。這些細節往往是其他教材所忽略的,因為它們被認為超齣瞭“理想電路分析”的範疇。然而,恰恰是這些非理想因素,決定瞭你在實驗室中搭建的電路是否能如預期工作。書中很多案例分析部分,都巧妙地引入瞭這些非理想參數,並展示瞭它們如何導緻理論計算值與實驗測量值産生偏差。這對我後續進行電路仿真(SPICE建模)工作産生瞭深遠影響,因為它讓我從一開始就學會瞭在模型中納入這些必要的損耗和非綫性項,從而使得我的仿真結果更貼近真實世界的錶現,極大地提高瞭迭代效率。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工程學的“聖經”!我第一次翻開它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知識的密度就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瞭敬畏。我記得當時正在為一門高階電子學課程做準備,對傅裏葉分析和拉普拉斯變換的理解還停留在非常錶層的階段。這本書沒有像其他教材那樣,僅僅停留在公式的堆砌上,而是用一種近乎“講故事”的方式,將抽象的數學工具與實際的電路問題緊密地聯係起來。尤其是關於暫態響應的章節,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授,手把手地帶著你穿越電阻、電容、電感構成的復雜迷宮,每一步的推導都清晰可見,邏輯鏈條嚴絲閤縫。我最欣賞的是它對物理意義的強調,它不滿足於你算齣正確答案,更要求你理解電流、電壓在時間維度上是如何“呼吸”和演變的。讀完這一部分,我突然明白瞭為什麼會齣現振蕩、為什麼需要阻尼,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遠超齣瞭考試分數帶來的滿足感。對於那些想真正掌握電路精髓,而不是隻求速成的學生來說,這本書的價值無可估量。
評分我手裏拿著的是某個特定版本,不得不說,排版和插圖設計確實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它極大地緩解瞭閱讀過程中的枯燥感。很多電路圖和波形示意圖,都繪製得極其精細和準確,關鍵點的位置和參數標注清晰到位。記得有一次,我對於一個特定耦閤電路中的磁場效應理解有偏差,反復看書上的示意圖和相應的等效電路模型,作者在圖示中巧妙地用箭頭和虛綫標示齣瞭能量流動的方嚮和反饋路徑,這種視覺化的錶達方式,比純文字描述要直觀高效得多。此外,書後附帶的習題設計也極具匠心。習題的難度是循序漸進的,從基礎的基爾霍夫定律應用,到後麵復雜的雙輸入雙輸齣係統的分析,覆蓋麵非常全麵。更重要的是,很多習題並非簡單的套用公式,而是設置瞭需要結閤實際物理場景去思考的開放性問題,這迫使你必須跳齣書本,將理論知識與現實世界的限製和約束結閤起來進行權衡和優化。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比我預想的要“硬核”得多,但這也是它最寶貴的地方。我是在自學過程中接觸到它的,之前看過一些國內齣版的入門教材,感覺總是在“點到為止”,遇到稍微復雜一點的電路,比如多端口網絡或者濾波器的設計,就顯得力不從心瞭。這本書則完全是另一種畫風,它直麵挑戰,用嚴謹的矩陣代數和更深層次的網絡定理(比如米勒定理的巧妙運用)來係統地剖析問題。初看時,那些復雜的公式和大量的符號確實讓人望而生畏,我常常需要抱著計算器和草稿紙,一步步地跟著推導,甚至要倒迴去重溫綫性代數的知識纔能跟上思路。但是,一旦你成功地攻剋瞭一個難點,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它培養的不僅僅是解題能力,更是一種結構化的、係統化的工程思維。它教會瞭我如何將一個復雜的、看似無序的係統,拆解成一係列可管理的、可以用數學描述的基本單元,這對於我後續進行係統級的設計工作,起到瞭至關重要的奠基作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