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通信系统仿真
定价: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王兆祥 等;冯育涛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8-01
ISBN:9787118063677
字数:
页码:2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章介绍了SystemView软件平台基础,包括SystemView设计窗口、分析窗口、系统模型搭建和仿真分析的基本方法。第2章介绍了SystemView图符库,包括基本库、专业库和自定义库。第3章介绍了滤波器与线性系统,包括线性系统和各种滤波器的设计。第4章介绍了模拟通信系统,包括各种模拟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频分复用的原理及其仿真分析。第5章介绍了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包括基带传输码及其功率谱分析、间串扰的传输、眼图、m序列的产生及其仿真。第6章介绍了数字信号的载波调制传输,包括各种数字调制系统(2ASK、
2FSK、2PSK、2DPSK、QPSK、QAM、MSK)的工作原理及其仿真。第7章介绍了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包括PCM通信系统和增量调制系统的原理及其仿真。第8章介绍了差错控制编码,包括纠错编码、线性分组码、汉明码、循环码、BCH码、RS码和卷积码的原理及其仿真。
书中的所有仿真模型都经过了验证,可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和任职教育学员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学习通信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参考资料。
章 SystemView软件平台基础
1.1 SystemView简介
SystemView是一个用于现代工程与科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的动态系统分析平台。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一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直到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等各个领域,SystemView在友好而且功能齐全的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精密的嵌入式分析工具。
SystemView可以构造各种复杂的模拟、数字、数模混合系统,各种多速率系统,可用于各种线性或非线性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SystemView的基本库中包括多种信号源、接收器、加法器、乘法器、各种函数运算器等,尤其是利用它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按要求设计多种滤波器,并可自动完成滤波器各项指标,如幅频特性、波特图、系统函数、根轨迹图等之问的转换。另外,SystemView自带的通信(Communication)、逻辑(Logic)、数字信号处理(DSP)、射频/模拟(RF/Analog)等专业库,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方案论证。它还可以实时地仿真各种DSP结构,并进行各种系统时域分析、频域分析、谱分析;也能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大器、RLC电路、运放电路等,进行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章 systenlView软件平台基础
1.1 systenlView简介
1.2 SystemView的设计窗口
1.2.1 设计窗口简介
1.2.2 菜单栏和工具栏
1.2.3 图符库及图符定义
1.2.4 系统设置
1.3 SystemView的分析窗口
1.3.1 菜单栏和工具栏
1.3.2 接收计算器
1.3.3 自定义分析窗口
1.4 SystemView的基本使用
1.4.1 系统原理——模拟框图
1.4.2 搭建仿真模型
1.4.3 分析仿真结果
1.5 SysternView的其他使用
1.5.1 使用子系统
1.5.2 全局变量连接
1.5.3 可变图符参数和动态参数调整
1.5.4 动态探针功能的使用
上机实践
第2章 SystenlView图符库
2.1 基本库
2.1.1 信号源库
2.1.2 算子库
2.1.3 函数库
2.1.4 观察窗库
2.2 专业库
2.2.1 通信库
2.2.2 DSP库
2.2.3 逻辑库
2.2.4 射频/模拟库
2.2.5 M-Link
2.3 自定义库
2.3.1 自定义库的使用
2.3.2 CDMA库
2.3.3 数字视频广播DVB库
上机实践
第3章 滤波器与线性系统
3.1 线性系统设计窗口
3.2 系统描述
3.2.1 线性连续系统
3.2.2 线性离散系统
3.3 滤波器设计
3.3.1 FIR滤波器设计
3.3.2 模拟滤波器设计
3.3.3 通信滤波器设计
3.3.4 自定义滤波器的设计
3.3.5 量化滤波器系数
上机实践
第4章 模拟通信系统
4.1 引言
4.2 幅度调制系统
4.2.1 DSB调制系统及仿真
4.2.2 AM调制系统及仿真
4.2.3 SSB调制系统及仿真
4.2.4 载波同步的方法
4.3 角调制系统
4.3.1 角度调制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4.3.2 调频信号的解调
4.4 频分复用
上机实践
第5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5.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5.1.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框图
5.1.2 常见的数字基带码型
5.1.3 数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5.1.4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systenlView仿真
5.2 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
5.2.1 间串扰的传输条件
5.2.2 验证奈奎斯特准则
5.3 m序列
5.3.1 m序列的产生
5.3.2 m序列的应用
5.4 眼图
上机实践
第6章 数字信号的载波调制传输
6.1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6.1.1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6.1.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6.1.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或BPSK)
6.1.4 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2DPSK)
6.2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6.2.1 多进制幅度键控(MASK)
6.2.2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6.2.3 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
6.3 现代数字调制
6.3.1 小频移键控(MSK)
6.3.2 正交幅度调制(MQAM)
上机实践
第7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7.1 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
7.1.1 模拟信号数字传输系统的组成
7.1.2 模拟信号的抽样
7.1.3 量化
7.1.4 PCM编码
7.2 增量调制(DM)
7.2.1 简单增量调制(DM)
7.2.2 DM系统的systenlView仿真
7.3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7.3.1 时分多路复用
7.3.2 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上机实践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8.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8.1.1 差错控制的基本方式
8.1.2 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
8.2 几种简单的编码
8.2.1 奇偶校验码
8.2.2 恒比码
8.3 线性分组码
8.3.1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原理
8.3.2 (7,4)汉明码及其SystemView仿真
8.3.3 循环码
8.4 BCF{码
8.4.1 本原循环码
8.4.2 BCH码的编译码
8.4.3 BcH码的SystemView仿真
8.4.4 RS码
8.5 交织码
8.6 卷积码
8.6.1 卷积码简介
8.6.2 卷积码编译码的仿真
上机实践
附录A SystemView设计窗口的菜单栏
附录B SystemView分析窗口的菜单栏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蓝白相间的配色,中间是醒目的书名和作者信息,让人一眼就能锁定主题。我第一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它不是那种花哨的科普读物,而是真正深入到通信系统底层逻辑的专业书籍。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扎实,从最基础的信号处理原理讲起,一步步搭建起整个仿真框架,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那些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但正因为这种详尽和深入,一旦你跟上了作者的思路,你会发现很多之前困扰你的概念都豁然开朗了。比如,书中对各种调制解调方式的详细对比分析,以及在不同信道模型下性能评估的量化描述,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一本教科书,更像是在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的指导下,进行一场系统的工程实践预演。对于希望未来从事无线通信、射频设计或相关算法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起点,它教会你的不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
评分坦率地说,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主要被它的实用性所吸引。市面上关于通信仿真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将理论与实际软件操作结合得如此紧密的,并不多见。这本书的章节安排很有条理,理论讲解之后紧跟着的就是具体的仿真案例和代码片段,这对于工程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记得我当时为了验证某个MIMO系统的性能,对照着书中的步骤一步步操作,每一步的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连参数设置的细微差别都会进行特别的说明。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极大地缩短了学习曲线。特别是对那些希望利用MATLAB或类似工具进行快速原型验证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经过验证的知识库和方法论。虽然有些高级的算法部分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但整体上,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现的桥梁,让复杂的系统仿真工作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仿真”,更是一部关于“通信系统设计哲学”的探讨。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工具的使用,而是不断追问系统性能的极限在哪里,理论分析的局限性是什么。在探讨噪声和干扰对系统误码率(BER)的影响时,书中引用的文献和对比的经典模型非常全面,显示出作者对该领域发展脉络的清晰把握。我特别欣赏它在探讨高级编码和解码技术时的那种批判性思维,它没有一味推崇最新的技术,而是冷静地分析了不同方案在实际应用场景下的复杂度、实时性和鲁棒性之间的权衡。这种成熟的视角,对于提升读者的系统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读完一部分内容后,我甚至会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正在进行的项目,思考是否可以用书中的更优化的思路去改进。
评分对于我这个已经工作了几年的行业老兵来说,重新拾起一本基础扎实的教材来“回炉重造”确实需要动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你系统地填补知识体系中的“黑洞”。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基础却难以深究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在特定SNR点上,某个看似高效的仿真模型会出现收敛困难。这本书在讲解信道建模和随机过程的章节中,对此类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内敛而精确,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图表都有其存在的明确目的。它不像那些迎合市场热点的书籍那样追逐时髦,而是专注于构建一个坚不可摧的理论基石。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工具参考手册”,每当我对某个关键性能指标产生疑问时,都能从里面找到最权威、最精确的解答。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值得称赞,这对于一本需要频繁查阅和做笔记的专业书籍来说非常重要。纸张的质感适中,墨迹清晰,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易疲劳。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图表的绘制非常精良,那些复杂的星座图、功率谱密度图以及眼图,都呈现出极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这在评估仿真结果时是至关重要的。我发现自己甚至不需要去运行代码,光是仔细研究书中的某些关键性能曲线图,就能对不同算法的优劣有一个直观的判断。这种对细节的尊重,体现了出版社和作者在出版过程中的专业态度。虽然内容本身略显艰深,但这种优秀的载体,让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愉悦和高效,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使得我能更专注于理解那些复杂的通信原理,而不是被糟糕的排版所干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