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史 (美)格雷克 人民邮电出版社

信息简史 (美)格雷克 人民邮电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格雷克 著
图书标签:
  • 信息史
  • 信息技术
  • 科学史
  • 技术史
  • 社会科学
  • 科普读物
  • 格雷克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信息革命
  • 数字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31809
商品编码:2965768295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信息简史

定价:69.00元

售价:44.9元,便宜24.1元,折扣65

作者:(美)格雷克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01

ISBN:97871153318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章)。非洲土著部落曾用只有高低两个音的鼓声来传递复杂的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大大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其他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0章)、模因(1章)、性(2章)、量子信息论(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所说,“万物源自比特”。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4章)、Google(5章)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
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更多推荐
引子
处于所有生物核心的不是火,不是热气,也不是所谓的“生命火花”,而是信息、字词以及指令……如果你想了解生命,就别去研究那些生机勃勃、动来动去的原生质了,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想想吧。
章 会说话的鼓(似是而非的编码)
突然,他凝神往外倾听了一会儿。当我们责备他分心时,他说:“你没听见我儿子在和我说话吗?”我们真的没听见什么人的声音,就问他怎么听见的。他回答说:“是鼓声在向我说话,叫我到甲板上去。”这听起来实在奇异。
第2章 持久的文字(心智中并无词典)
想象一下,你要写一篇有关马的专题论文(写给那些从来没有见过马的读者),但论文不是从“马”而是从“汽车”入手……对应于轮子,这些不带轮子的“汽车”有着增大了的脚趾甲,称为蹄;对应于车前灯,它有眼睛;对应于车漆,它有毛发;对应于汽油燃料,它有干草;依此类推。
第3章 两本词典(我们文字的不确定性以及我们拼写的随意性)
有一件事在我看来非常值得赞扬,并且不仅值得赞扬,也同样有利可图,那就是让某个既富有学识,而同时又勤勤恳恳的人,将我们所用英语中的所有单词集合起来……编成一本词典。这样做,除了在提供每个单词(按字母表顺序排列)的正确写法之外,还能向我们展示它们所具有的内在力量和正确用法。
第4章 将思想的力量注入齿轮机械(喔,欣喜若狂的算术家啊!)
有那么两次,我被这样问道:“请问,巴贝奇先生,假如你往机器里送入了错误的数值,出来的还会是正确的答案吗?”一回是在上议院,还有一回是在下议院。我至今无法很好地理解,该是怎样的思维混乱才会提出这种问题啊。
第5章 地球的神经系统(就那么几根破电线,我们能指望它什么呢?)
电报体让任何形式的礼貌说法都无容身之地。“May I ask you to do me thefavour”(劳驾)这么一句话,传输五十英里的距离就要六便士。这个可怜的人要把类似温文尔雅的形容词无情地掉多少,才能将他的信函开支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呢?
第6章 新电线,新逻辑(没有别的什么东西比它更严密地为未知所包裹)
如果说贝尔及其继任者是现代商业建筑摩天大楼之父,这乍听上去似乎很荒唐。……你认为每天会有多少讯息从这些大楼里进进出出?假设没有电话,每条讯息都需要信使来传递,那么你认为需要增加多少电梯,而这还能留下多少办公区域?显然,这样的建筑结构从经济上讲是不合算的。
第7章 信息论(我想要的不过只是一颗寻常的大脑)
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一点地或近似地复现在另一点所选取的讯息。这些讯息往往都带有意义,也就是说,根据某种体系,它们指向或关联了特定的物理或概念实体。但通信的这些语义因素,与其工程学问题无关。
第8章 信息转向(形成心智的基本要素)
要是你启动了一部这样的机械计算机,却忘了在出去吃午餐时关掉它,那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告诉你。它在美国就会像野兔在澳大利亚一样。在你算出701945 240乘以879 030 546等于多少之前,这个国家的每个家庭就都有了一台自己的小计算机……
第9章 熵及其妖(你无法通过搅拌将果酱和布丁区分开来)
如果这个世界是个纯粹的动力系统,并且如果你能地将该系统中所有粒子的运动在同一刹那反转,那么所有事物就会回到它们的起点,雨滴会从地面升起,飞回云里,如此等等。人们会看见自己的朋友从坟墓回到摇篮,直到自己也来到出生之前,尽管谁也不知道那是种怎样的状态。
0章 生命的编码(关于生物体的完整描述都已写在了卵里)
每种生物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发育。蛋的做法[母鸡不过是一只蛋用来制造另一只蛋的工具]可能看起来是绕了大弯,但那正是它自己的方式,我们人类没有多少理由对此说三道四。凭什么认为鸡比蛋更鲜活?又凭什么说是鸡生蛋而不是蛋生鸡?
1章 跃入模因池(它其实就是寄生在了我的大脑里)
照抄上述姓名,但去掉个并将你的姓名加到后,然后寄给五位你希望赐福的人。……收信者必须在收到信后二十四小时内寄出。在信寄出九天内,寄信者便会被赐予福祉。桑福德太太赢得了三千美元。……豪太太中断了传递连锁,结果失去了拥有的一切。
2章 认识性(僭越之罪)
那么命名一个整数,这是什么意思?其实,给出计算该整数的方法就是命名了它。如果某个程序的输出是某个整数,也就是说,它输出了该整数,并且输出一次后就终止,那么这个程序就是给该整数命了名。
3章 信息是物理的(万物源自比特)
我们在试图理解量子力学所代表的世界观时,总是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至少我是如此……好吧,我承认我对它仍旧隐隐感到不安……我尚不能确信它当中不存在实质性问题。我也无法指出具体是什么问题,因而我猜它大概没有问题,但我不能确认它真的没有问题。

4章 洪流过后(一本宏大的巴别相册)
空气本身就是一座宏伟的图书馆,其中的书页上写满了世间男男女女的高声低语。在那里,变化多端但准确无误的字符记录下了从古至今逝者的叹息、未实现的誓言以及未履行的承诺。这些声音通过每个粒子的统一运动变得不朽,成为人类意志之善变的见证。
5章 每天都有新消息(或者诸如此类)
我每天都能听到新消息和流言蜚语,关于战争、瘟疫、火灾、洪灾、盗窃、、屠杀、流星、彗星、鬼魂、神童、异象,关于法国、德国、土耳其、波斯或波兰等地的村镇沦陷、城市遭围、军队集结和每日战备,以及见诸如此动荡时局的频仍战事、生灵涂炭、决斗、船难、海盗、海战、媾和、结盟、谋略和新的警报,诸如此类。
尾声 (意义的回归)
我们今天深入电气时代的程度,就如同伊丽莎白时期的人们深入印刷与机械时代的程度。他们由于同时生活在两种反差强烈的社会和经验之中而产生的困惑和犹豫,我们现在也感同身受。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片版权
译后记

作者介绍


詹姆斯格雷克(JamesGleick),生于1954年,本科毕业于哈佛学院,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费曼传:1000年才出一个的科学鬼才》(1992)、《越来越快:飞奔的时代飞奔的一切》(1999)、《牛顿传》(2003)等书,它们相继被翻译成了二十多种语言。
他是早一批投入互联网创业热潮的人。1993年11月,他与合作者联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联网接入服务,率先提供了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十四个月后,Pipeline以一千万美元股票的价格出售。

高博,1983年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在EMC中国研发集团任首席工程师,在信息科学和工程领域有近15年实践和研究经验。酷爱读书和写作,业余研究兴趣涉猎广泛。译著包括图灵奖作者高德纳的《研究之美》和布鲁克斯的《设计原本》,以及Jolt大奖作品《基元设计模式》等。近年来,出版翻译作品近百万字。

译者联系方式:
新浪微博:@但以理_高博
微信公众平台:高博的世界
网站:>gao.bo
邮箱: href='#'>feedback@gaobo.org

文摘
















序言



《信息的奥德赛:从古老信号到数字洪流》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例如:艾莉亚·陈]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博雅文苑] 内容简介: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画卷中,信息从未缺席,它如同血液一般,流淌于社会脉络之中,驱动着变革,塑造着认知,连接着个体与世界。本书《信息的奥德赛:从古老信号到数字洪流》并非探讨某个特定学科的局限,而是一次宏大的、跨越时空的旅程,旨在揭示信息本身如何演变,如何被捕捉、存储、传递和理解,以及这些过程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将从信息起源的最朴素形态开始,一路追溯至当下我们身处的、由海量数据构筑的数字时代,探寻信息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人类在驾驭和理解信息过程中的智慧与挑战。 我们的旅程始于远古的黎明,那时,信息传递的载体简陋却充满智慧。从山洞壁画上粗犷的符号,到部落间鼓点传递的神秘讯息,再到烽火台瞬间点燃的警示之光,人类最初的信息传递,是为了生存、为了协作、为了传承。这些原始的信息形式,虽然承载的信息量有限,却蕴含着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经验和集体记忆。我们将审视这些早期符号系统的构建原则,它们如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意义传递给远方的同胞,以及这些早期形式如何为后来的书写系统奠定基础。例如,结绳记事,看似简单,却能记录数量、事件,甚至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这其中蕴含的抽象化和编码能力,正是信息处理的雏形。 随着文明的萌芽,人类开始寻求更有效、更持久的信息记录方式。泥板刻文、羊皮纸卷、纸张的诞生,每一次书写媒介的革新,都意味着信息的传播范围和保存年限的极大拓展。从楔形文字的庄重,到象形文字的生动,再到字母系统的简洁高效,书写系统的演进,是人类对信息进行结构化、规范化的重要一步。我们将探讨这些早期文字如何被创造出来,它们如何承载复杂的思想、法律、宗教和历史,以及这些文字的传播和交流如何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古埃及的莎草纸,罗马的卷轴,中世纪的抄本,每一件都承载着无数的智慧和故事,它们是通往过去的钥匙,也是人类集体意识的载体。 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在印刷术出现后,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登堡的金属活字,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新,更是信息传播民主化的里程碑。书籍从贵族和僧侣的专属品,逐渐走向普罗大众,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散,思想的火花得以更广泛地碰撞。我们将深入研究印刷术的原理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它如何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如何打破了信息垄断,为近代社会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一本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如同无数个知识的宝库,在人们的手中流转,将遥远思想家的智慧带到寻常百姓家。 进入近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再次迎来飞跃。电报、电话的发明,将信息从物理上的移动限制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远距离的瞬时沟通。电报的摩尔斯密码,电话的语音传输,它们是如何在电磁波的驱动下,穿越山川河流,连接起天涯海角?我们将解析这些通信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商业、军事和个人生活,催生了全球化的雏形。想象一下,在那个信息传递尚属缓慢的时代,一声电报的滴答声,就可能改变一场战役的走向,或者促成一次跨洋的商业合作。 20世纪,信息科学开始独立成型。香农的信息论,为信息的量化和度量提供了数学框架,模糊了不同信息载体的本质差异。图灵机对计算的抽象,为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奠定了理论基石。这些奠基性的理论,为后来的信息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信息——它不再仅仅是文字或声音,而是一种可度量、可计算、可编码的抽象实体。我们将梳理这些早期信息理论的提出过程,它们如何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诞生铺平道路,以及它们所揭示的信息本质。 而我们所处的数字时代,则是信息奥德赛的壮丽高潮。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连接,移动通信的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崛起,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洪流之中。信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被创造、收集、存储、分析和传播。社交媒体改变了人际互动的方式,搜索引擎重塑了知识获取的途径,算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和认知。本书将深入探讨数字信息是如何被编码、存储(从比特到云端),如何被传输(从光纤到无线),以及如何被处理和利用。我们将审视数字鸿沟、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以及在海量信息面前,人类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能力。 我们还将关注信息传递中的“噪声”与“失真”。无论是古代信号的模糊不清,还是现代网络传输中的丢包,抑或是信息传播中的偏见与误导,这些都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本书将探讨人类在信息纯化、纠错和验证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如何构建更可靠的信息系统。 《信息的奥德赛:从古老信号到数字洪流》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与信息演变交织的史诗。它将引导读者回顾那些点亮人类文明进程的每一个信息节点,理解信息在社会、文化、科技和经济等各个领域扮演的核心驱动角色。通过对信息生命周期的全景式描绘,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信息本质的深刻理解,提升信息素养,并引发对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后,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信息,更加珍视每一次信息的传递,并以更审慎的态度拥抱这个被信息深刻塑造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信息简史》,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旅程,格雷克教授以他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描绘了信息发展的宏大画卷。这本书并非是枯燥的技术说明书,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思考。它从信息的最基础概念——比特,出发,一步步展现了信息如何被编码、传输、存储和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熵”的讨论,它让我看到了信息与无序之间的深刻联系,也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所处世界的复杂性。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艰深晦涩的概念,但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将它们化解于无形。那些关于二进制、摩尔定律、互联网诞生初期的轶事,都像电影画面一样在我脑海中闪过。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信息伦理的探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辨别真伪,如何保护隐私,这些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格雷克教授的观点并非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我“是什么”,更让我思考“为什么”。它是一次知识的启迪,也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评分

捧读《信息简史》,我感觉自己像是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旅。格雷克教授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叙事方式,为我们揭示了信息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方。我惊叹于信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书中对信息编码、解码、传输和存储的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我才了解到,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信息技术,其背后有着如此悠久而精妙的发展历史。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技术的演进,他更关注信息如何影响了人类的认知,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信息与权力、信息与社会公平的讨论所吸引,这些现实而尖锐的问题,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格雷克教授的写作风格充满了思辨性,他鼓励读者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探索信息世界的奥秘,让我对人类文明的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信息简史》这本书,我只能说,它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格雷克教授如同一个辛勤的园丁,在我们面前播撒下信息的种子,然后看着它们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我从未想过,我们习以为常的“信息”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意义和历史纵深。这本书巧妙地将科学、历史、哲学融为一体,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勾勒出了信息发展的脉络。我被书中关于信息的“本质”的探讨所吸引,究竟什么是信息?它是如何从无形变得有形?又如何被人类所捕捉和利用?这些问题,作者都给出了精彩的解读。我尤其对书中提及的那些信息理论的先驱们的故事印象深刻,他们的智慧和远见,为我们今天的数字生活奠定了基石。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次关于人类智能和文明演进的深度对话。它让我对“连接”有了全新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视信息所带来的便利和力量。

评分

格雷克先生的《信息简史》给我带来了一场关于“比特”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全新认知。这本书并非仅是关于技术的发展史,它更是一次对信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角色的深刻剖析。我从中看到了信息是如何从一种抽象的概念,逐渐演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书中对信息传播过程中发生的种种奇妙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人类思维模式的描绘,都让我驻足沉思。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信息发展历程时,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和微观洞察力的结合。他能够将那些看似庞大而复杂的概念,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呈现出来,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并从中获得启发。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关注信息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和“价值”,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筛选、理解和运用信息,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格雷克教授的这部作品,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深层次理解信息世界的大门。

评分

我最近有幸读到了一本名为《信息简史》的书,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作者格雷克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将信息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这不是一本纯粹的技术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思想演变和文明进步的史诗。我被书中关于信息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如何改变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所深深吸引。从古老的文字符号到现代的数字代码,每一次信息的载体和传播方式的革新,都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塑和人类思维的跃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信息技术进步的同时,没有忽略其背后的人文和社会影响。例如,书中关于早期计算机的发明,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人类在理解和处理信息能力上的质的飞跃,这为后来的信息时代奠定了基础。格雷克教授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叙事,让我即使没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信息”这个看似平凡的词汇,它不仅仅是数据和信号,更是我们认识世界、连接彼此的桥梁,也是驱动文明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