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
定价:59.00元
作者:朴世直,姜镕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1-01
ISBN:97875086049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朴先生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组委会主席,他成功地领导组委会举办了一届出色的奥运会。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汉城奥运会是奥运***为成功的奥运会之一,它对韩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产生了积极而巨大的影响,使这个国家进入了历史的新时代。
北京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就在举行奥运会了,在当前筹备奥运会的关键时期,朴世直先生在《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一书中介绍的经验,将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启发。
——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
汉城奥运会的成就将永远载入史册,无论是对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还是希望承办奥林匹克的所有的国家来说,这都是可以借鉴的一次盛会。
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汉城奥委会委员长朴世直将汉城奥运会故事始末编篡出版,是很有意义的,谨向他表示祝贺,朴委员长在这本书中,详细地叙述了在创始汉城奥运会神话的过程中人们所付出的汗水、智慧和所作的祈祷,我预期本书将会引起读者极大的反响。
——萨马兰奇,前国际奥委会主席
就像东方典故中的“温故而知新”,过去在中国的邻邦韩国汉城成功举办的奥运会,从筹备到成功结束,背后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组织和周密策划汉城奥运会的朴世直委员长个人的指导理念或哲学,所有这些对北京奥运会有关组织人员和中国人民将会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此更能激发起大家对此书的兴趣。
——姜英勋,大韩民国前国务总理
内容提要
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奥运历*为成功的奥运会之一,创造了多项关于奥运会的记录。这其中,汉城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朴世直功不可没,他对整个奥运会进行了全面的策划、组织和管理,本书是他组织奥运会的经验总结,相信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带来一些借鉴。奥运会是一次超级策划,和管理方面的一次超级挑战,不论是体育赛事组织者、策划行业,还是企业界及管理界,都可以从中得到教益。
目录
作者介绍
朴世直,1933年生,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81年任汉城警备司令官,1986年任韩国体育部长,同年担任汉城亚运会及奥运会组织委员会委员长,以其特有的鼓动力和组织力成举办了1986年汉城亚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汉城奥运会闭幕后,曾任韩国国家安全企划部长,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复古的色调和粗粝的排版,立刻把我带回了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本来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开始阅读的,毕竟“策划奥运会”听起来像是一部严肃的官方报告,但没想到作者的叙事功力如此了得。他没有陷入那些枯燥的行政流程描述中,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细节和个人化的观察。比如,书中对于场馆建设初期,工地上那些工人们在炎热天气下为了赶工期而互相打气的场景描写,简直是身临其境。尤其是描述那些关键决策点时,作者笔下的那种在巨大压力下需要权衡利弊的内心挣扎,写得淋漓尽致。读到某个关于预算超支的小插曲时,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种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感。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国家叙事,通过微观的人性刻画展现出来,让人在阅读中仿佛不仅仅是在看一场历史回顾,更像是在参与一场波澜壮阔的集体冒险。作者的语言风格时而激昂,时而又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非常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讲述他驾驶巨轮穿越风暴的经历,语速时快时慢,充满了节奏感。有时候,他会突然使用一些非常专业的术语,但马上又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解释,确保即便是门外汉也能理解其中的复杂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涉及突发危机时的笔法。比如书中描述了在筹备后期遭遇的一次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威胁,那种描述不是简单地罗列“我们做了什么”,而是详细展现了决策层内部讨论时的那种快速的逻辑推演和情绪波动。书中对“时间压力”的拿捏达到了极致,读到那个部分时,我的心跳都跟着加快了,仿佛我也身处于那种必须在几小时内给出最终方案的紧迫氛围之中。这种叙事上的动态平衡做得非常到位,避免了全书的单调,让历史的厚重感与事件的紧迫感完美融合,读起来酣畅淋漓,有一种大呼过瘾的阅读快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文化输出”这一概念的深入探讨和实践过程的展示。它不仅仅停留在介绍赛事的宏观层面,而是深入到如何通过每一个细微的符号、每一次的礼仪展示,向世界传递主办方的精神内核。作者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们如何从浩瀚的历史典籍中提炼出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色彩和图腾,以及为了达到视觉上的完美统一,他们与顶尖设计师们进行了多少轮的拉锯式讨论。这种对“美学标准”的执着和对文化符号敏感度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它让我明白,一场成功的奥运会,绝不仅仅是体育竞技的胜利,更是一场关于国家形象塑造和文化自信表达的综合展示。作者的文字充满了对细节的痴迷,使得这些原本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具体可感,让人在阅读中对“如何讲好一个国家的故事”有了全新的认知和深刻的体会。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活动回顾录。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一绝,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多维度交叉对比的叙事手法。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不同筹备小组之间的协作与摩擦时所采用的对比手法。比如,在描述负责安保的团队如何一丝不苟地进行预案推演时,那种近乎偏执的严谨态度,与负责文化表演的团队在创意构思阶段那种天马行空的自由奔放形成了鲜明的张力。这种张力在书中被描绘得非常生动,没有将任何一方塑造成绝对的英雄或小丑,而是展现了所有人在各自岗位上的努力和局限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等待”的描写,那种在重大活动前夕,所有人都必须停下来,把所有的准备工作交给命运的时刻,作者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渲染这种集体性的“悬浮感”,语言极具画面感,仿佛时间都被拉长了。阅读体验非常沉浸,感觉自己就像是坐在一个俯瞰全局的观察室里,看着这台庞大精密的机器如何一步步咬合、运转起来。这绝对是一部关于组织学和心理学的生动案例。
评分坦白说,我本来对这类题材不抱太大期望,总觉得会充斥着各种陈词滥调,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新颖。它没有将焦点过多集中在高层会议或国际外交辞令上,反而将大量的笔墨投入到了那些“幕后英雄”的身上。书中对那些负责后勤、交通调度,甚至是负责外籍媒体接待工作的普通工作人员的刻画,细致入微,充满了人文关怀。我记得有一个细节,讲述了为了确保运动员村的供水系统万无一失,一个工程师连续几天几夜在地下管道附近进行压力测试,最后累倒在了值班室。作者用非常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这份近乎于奉献精神的工作,没有刻意拔高,却让人读后心中升起一股敬意。这种从底层视角切入历史事件的处理方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成功地将一个举世瞩目的盛事,还原成了无数个普通人共同完成的壮举,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质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