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叢書:圖說玉帛之路考察 9787543971066

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叢書:圖說玉帛之路考察 9787543971066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軍政 劉櫻 瞿萍 著
圖書標籤:
  • 玉帛之路
  • 絲綢之路
  • 文化考察
  • 曆史
  • 考古
  • 圖說
  • 新疆
  • 中亞
  • 漢唐
  • 絲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43971066
商品編碼:29648448426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7-0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叢書:圖說玉帛之路考察

定價:50.00元

售價:37.5元,便宜12.5元,摺扣75

作者:軍政 劉櫻 瞿萍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439710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為“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叢書”的一種。“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叢書”在地域上以中國綠洲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地理、曆史、文化、宗教為主要反映對象。發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而綿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有彆於世界其他文明的顯著特點,據推測很可能在五六韆年前就有瞭“玉石之路”的雛形。“玉石之路”在漢武帝時被重新開發利用,張騫兩次齣使西域所走的這條“絲綢之路”正是在古代的 “玉石之路”上拓展齣來的。通過“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使緻力於華夏文明、玉石文化以及絲綢之路方麵研究的專傢,共同研究、挖掘、弘揚“玉石之路”、“絲綢之路”的深刻文化內涵。為此,西北師範大學《絲綢之路》雜誌社社長、總編輯馮玉雷等學者自2012年以來,共組織瞭有關玉文化研究的六次考察。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絲綢之路的璀璨遺珠——玉帛之路的韆年迴響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一條古老的商貿與文化脈絡,自東方伸嚮西方,連接起東西方文明的韆年對話。它便是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然而,在這宏偉的絲綢之路圖景中,有一條隱秘而又至關重要的支綫,它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玉石文化和精美的絲織品,宛如一顆顆璀璨的遺珠,靜靜地閃耀在曆史的長河中。這條支綫,我們稱之為“玉帛之路”。 “玉帛之路”並非一條單一的地理綫路,它更多地代錶著一種文化經濟的聯係,是絲綢之路體係中以玉器和絲綢為核心貿易品的物質與精神的交匯點。它從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中國古代重要的玉石産地和絲綢生産中心齣發,沿著或陸路或水路,蜿蜒麯摺,穿越崇山峻嶺,跨越茫茫草原,最終抵達中亞、西亞乃至更遠的歐洲。這條路,見證瞭中國古代先民的智慧與巧思,也承載瞭中華民族對外交流的輝煌篇章。 一、玉的深情:中華文明的根與魂 “玉”在中國文化中,早已超越瞭物質本身的價值,成為一種精神象徵,一種道德觀念,一種審美品格。從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到商周的青銅文明,再到秦漢的輝煌,玉器始終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被用於祭祀天地,溝通神靈;被製成禮器,彰顯權貴;被佩戴於身,寄托情感;被納入陪葬,祈求永生。玉的溫潤、堅韌、內斂,恰恰契閤瞭中華民族崇尚德行的民族性格。 玉帛之路,正是將這些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玉器,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世界各地,同時也吸納瞭外來文化對玉器工藝的藉鑒與影響。這條路上,我們看到瞭新疆和田玉的絕美溫潤,它們沿著河西走廊,穿越塔剋拉瑪乾的沙漠,成為漢唐時期重要的對外貿易商品;我們也看到瞭來自中亞、西亞的各種玉石,它們通過這條道路,豐富瞭中國玉器市場的多樣性。考古發現的玉器,如同沉默的史書,為我們講述著玉石的韆年旅程,以及它在不同文化碰撞中的演變與融閤。 二、帛的華章:連接世界的東方之美 “帛”,即絲綢,是中華民族奉獻給世界的另一項偉大發明。早在數韆年前,中國人就掌握瞭養蠶、繅絲、織綢的精湛技藝。潔白如雪的蠶絲,經過精巧的織造,便化作瞭色彩斑斕、輕柔華美的絲綢,成為舉世聞名的東方奇跡。絲綢的齣現,不僅極大地滿足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在國際貿易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 玉帛之路上的絲綢,不僅僅是簡單的商品,更是文化的使者。它以其獨特的質感、精美的圖案和高超的工藝,徵服瞭西方的貴族和民眾。從漢朝派遣張騫齣使西域開始,絲綢便成為瞭東西方貿易的主角。羅馬帝國因對中國絲綢的狂熱追捧,甚至齣現瞭“一寸絲,一寸金”的說法。絲綢的貿易,不僅為中國帶來瞭豐厚的財富,更促進瞭東西方之間的經濟交流,推動瞭沿綫城市的繁榮發展。 這條路上,絲綢的紋樣也隨著時代和地域的變化而演變。中原的龍紋、鳳紋,與波斯的花卉紋、幾何紋相互輝映;唐朝時期的開放與包容,更是讓絲綢的紋飾充滿瞭異域風情。玉帛之路上流傳的不僅是絲綢本身,還有那些蘊含在絲綢中的中國哲學、藝術審美和生活方式,它們如同一縷縷香氣,飄散在歐亞大陸的各個角落。 三、交融的畫捲:文化與文明的激蕩 玉帛之路,不僅僅是一條物質交換的通道,更是一條精神交流的紐帶。當玉器和絲綢跨越山海,走嚮世界,隨之而來的,還有思想、宗教、藝術、技術等全方位的文化碰撞與融閤。 佛教的東傳,便是玉帛之路帶來的深刻影響之一。來自印度的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並逐漸與中國的本土文化相結閤,形成瞭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佛教的傳播,也為玉器和絲綢的紋飾帶來瞭新的靈感,例如佛陀的造像、佛教的圖案等,都逐漸融入到玉器和絲綢的藝術創作之中。 同樣,中國的絲綢和玉器也在與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吸收瞭新的元素。例如,波斯和希臘的藝術風格,對中國玉器和絲綢的圖案設計産生瞭影響。玉帛之路上,我們看到瞭不同文明的精髓在此匯聚、碰撞,最終孕育齣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四、曆史的迴響:今日的傳承與啓示 時至今日,雖然玉帛之路上的駝鈴聲早已遠去,但它所承載的曆史記憶和文化價值,依然閃耀著不滅的光輝。玉帛之路,不僅是古代中國對外交流的偉大成就,更是中華民族開放包容、兼容並蓄的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 研究玉帛之路,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認識中華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貢獻。它提醒我們,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迴顧曆史,藉鑒過去,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玉帛之路,這條承載著玉的溫潤和帛的華美的韆年古道,至今仍在我們心中激蕩迴響。它是一條連接過去與現在、東方與西方的文化長廊,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去傳承。這條古老的道路,不僅是曆史的遺跡,更是我們理解中華文明,展望未來的寶貴財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次的閱讀體驗,簡直就像是擁有瞭一位隨身攜帶的博物館講解員,而且這位講解員知識淵博、風趣幽默。書中的圖片質量非常驚艷,色彩還原度很高,細節處理得也十分到位。每一張圖片都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遙遠時代的真實模樣。我特彆喜歡書中對具體器物細節的放大和講解,比如一件唐代的陶俑,作者會仔細分析其服飾的樣式、發髻的造型,並聯係當時社會風俗進行解讀,這比單純的文字描述要生動得多。而且,本書的敘事方式也很獨特,它仿佛是一種對話,作者在引導讀者一起去探索、去發現。他會提齣一些問題,然後通過考察所得的證據來解答,這種互動式的寫作風格,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參與感和驚喜感。我仿佛也跟著作者一起,走過瞭祁連山,踏過瞭塔剋拉瑪蘭,在古老的集市上感受喧囂,在寂靜的遺址中聆聽迴響。這本書讓我對玉帛之路的認知,從一個模糊的概念,變成瞭一幅幅鮮活的畫麵,一個個鮮活的故事。

評分

對於一個對曆史地理和民俗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厚禮。它不僅梳理瞭玉帛之路的宏觀曆史脈絡,更深入挖掘瞭沿綫地區豐富多樣的地域文化。作者在書中對不同民族、不同聚落的生活習慣、信仰習俗、藝術錶現形式等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這使得玉帛之路的形象更加立體飽滿,不再僅僅是連接兩個文明的絲帶,而是承載著無數生命故事的生動載體。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非常具體的考察細節的記錄,比如氣候條件、交通方式、甚至是當地的植物和動物,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描述,卻共同構建瞭一個真實可信的曆史場景。我尤其被書中對於一些被遺忘的古老技藝的介紹所吸引,例如某種特殊的紡織技術,或是製作玉器的獨特工藝,這些都展現瞭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曆史研究,是需要紮根於土地,親身去感受、去觸摸的,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精美的封麵和內頁的印刷質量都堪稱一流。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這不僅僅是紙張的厚重,更是其內容所承載的曆史文化的分量。當我翻開第一頁,便被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所吸引。書中大量運用瞭高清的圖片,這些圖片並非簡單的插圖,而是經過精心挑選,能夠直觀地展現玉帛之路沿綫的壯麗風光、古老遺跡以及齣土的珍貴文物。例如,那些雕刻精美的玉器,每一件都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失落的故事;那些斑駁的城牆,依然能看到歲月的痕跡,讓人不禁遙想當年的繁華與滄桑。文字部分也並非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以一種非常生動、易於理解的方式,將復雜的曆史事件和文化變遷娓娓道來。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考察者,他不僅能準確地描述地理環境,更能深入淺齣地解讀每一個遺址背後的文化含義。這種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讓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地沉浸其中,感受到玉帛之路的魅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在進行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每一次翻頁,都是一次新的發現。

評分

作為一名對古代貿易和文明交流史略有涉獵的愛好者,我一直對“玉帛之路”這個概念充滿好奇。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這條偉大商道的全新窗口。它並非僅是簡單地羅列史料,而是通過實地考察的視角,將那些塵封在曆史長河中的細節一一呈現。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考察過程中的那種嚴謹與細緻。例如,在介紹某個考古遺址時,他會詳細說明勘探的過程、發現的年代、以及當時所處的環境變化,並輔以不同時期的地圖對比,這讓我對曆史的演進有瞭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書中對玉石、絲綢等商品的貿易路綫、生産工藝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價值和象徵意義的闡述,也極具啓發性。我瞭解到,玉帛之路並不僅僅是一條商業通道,更是一條文化、思想、技術交流的動脈,它深刻地影響瞭東西方文明的進程。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而有力,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能夠觸動人心。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能夠看到古代的商旅,在漫漫黃沙中跋涉,將珍貴的商品和先進的文明帶往遠方,那種開拓進取的精神,至今仍令人動容。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玉帛之路”的理解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僅僅是一條古代的商貿路綫,更是一個復雜的文化交融和傳播的係統。我驚喜地發現,書中並沒有簡單地將這條路看作是東西方物質的交換,而是深入探討瞭其在思想、宗教、藝術等多個層麵的影響。例如,佛教如何沿著這條路綫傳播,並與當地文化融閤,形成瞭獨特的佛教藝術;又比如,羅馬的玻璃製造技術如何傳到東方,並對中國本土的玻璃工藝産生瞭什麼影響。作者的研究視角非常開闊,他能夠將地理、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維度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宏大的曆史敘事。書中引用的資料翔實,考證嚴謹,但其行文風格卻並不晦澀,反而充滿瞭人文關懷。我感受到瞭作者對於這段曆史的深沉熱愛,以及他希望將這份熱愛傳遞給讀者的真誠。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瞭一次跨越大陸的文明對話。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