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瓷都拾遺:景德鎮瓷業習俗 華夏文庫民俗書係
定價:30.00元
售價:20.4元,便宜9.6元,摺扣68
作者:劉愛華
齣版社:中州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3485077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景德鎮以瓷聞名,名揚海外。如今,那些飽含溫情、和諧素美的舊瓷業習俗已經遠逝,豐富多樣的新瓷業習俗不斷産生。這些習俗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具有文化認同、精神寄寓的價值,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傳承並加以創新。
內容提要
景德鎮製瓷曆史悠久,陶瓷文化發達,製瓷技藝高超,瓷器精美絕倫。景德鎮重視文化傳承與創新,使陶瓷文化不斷纍積、沉澱,形成推動經濟發展的文化“軟實力”。這種文化傳承與創新,不僅體現在官方認可的陶瓷科技、陶瓷技藝、陶瓷管理、陶瓷名人、陶瓷教育等方麵,還體現在溫潤素樸、疏拙俗美的生産習俗、時歲節令、歌謠俗語、信仰禁忌、傳說故事等民間瓷業習俗中。
目錄
一 “瓷”化的城市地標——地名故事
1 景德美景地名歌
2 裘記瓷器碎滿街
3 又愛又恨羅漢肚
4 吊腳樓口路難行
5 褲襠弄裏富商多
6 除妖懲惡半邊街
7 護地三打黃傢洲
二 泥與火的藝術
1 瓷坯的成型
2 “熱”的行業
3 紅店與紅店佬
4 輔助行業
三 名目繁雜的行幫規約
1 “陶陽十三裏”
2 “要做窯,先投行”
3 都幫、徽幫與雜幫
4 衍生的行幫組織
5 會館:鄉誼聯結的紐帶
6 都幫、徽幫與雜幫
四 記憶邊緣的行話諺語
1 旮旯裏的行話
2 漸逝的瓷業諺語
五 融入生活的神靈信仰
1 人性化的自然神
2 多元化的行業神
3 娛樂化的民間祭祀
六 循規蹈矩的節慶生活
1 井然有序的傳統節俗
2 獨特的瓷業節俗
3 行幫聚會性節俗
七 枝繁葉茂的歌謠傳說
1 文人雅士的瓷都印象
2 簡樸俚俗的民間歌謠
3 枝枝權權的人物傳說
4 紛紛擾擾的地方風物傳說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標題《瓷都拾遺:景德鎮瓷業習俗》給我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和文化厚度。當提到“瓷都”,人們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總是那精美絕倫的瓷器,那些在博物館裏閃耀的國寶。但“拾遺”二字,卻預示著作者的視角更為獨特,可能關注的並非那些名揚四海的作品,而是那些更加貼近尋常百姓、更具生活氣息的瓷業相關風俗。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景德鎮瓷業的“潛規則”或“小故事”。例如,在瓷器的生産過程中,有沒有哪些關於釉色、器型、或者裝飾的獨特禁忌?這些禁忌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一代代傳承下來?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瓷石的開采、淘洗,以及泥料的配製等早期工序中的民間智慧?我深信,每一個偉大的文明背後,都有無數樸實而精妙的民俗支撐著。景德鎮的瓷業,作為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手工業,其所衍生的習俗,必然是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跳齣對瓷器本身的物質性審視,轉而關注其背後所承載的,一個時代、一個群體、一種生活方式的集體記憶。
評分《瓷都拾遺:景德鎮瓷業習俗》這個名字,讓我聯想到瞭一本充滿溫情和故事的書。標題中的“拾遺”二字,非常有畫麵感,仿佛是在一個古老而充滿煙火氣的集市裏,作者在認真地搜尋那些被遺忘的、關於瓷器生産的民間習俗。我腦海中浮現齣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藝術品,而是那些在尋常人傢,在作坊車間裏,一代代流傳下來的規矩、習慣和儀式。我很好奇,在景德鎮,人們是如何看待瓷器生産這個行業的?它是否被視為一種神聖的技藝,還是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書中是否會描繪一些關於祭拜窯神、祈求燒窯順利的儀式?或者在瓷器完成之後,如何進行一些慶祝活動?我對於書中關於“習俗”的描寫非常感興趣,因為這不僅僅是關於工藝,更是關於人,關於社會,關於那個時代的生活狀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一種濃厚的地域風情,一種人與瓷、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緊密聯係的情感紐帶。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有吸引力,"瓷都拾遺:景德鎮瓷業習俗" – 單單是"拾遺"二字,就勾勒齣一種尋幽探秘的意境,仿佛作者是一位在景德鎮古老巷弄裏穿梭的行者,小心翼翼地拾起那些被時光遺忘的珍寶。而“景德鎮瓷業習俗”更是直擊主題,讓人立刻聯想到青磚黛瓦的作坊、爐火熊熊的窯口、以及那世代傳承、凝聚瞭無數匠人心血的技藝。想象一下,翻開書頁,眼前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畫麵:工匠們彎著腰,在泥土中摸索,他們粗糙的手指撫過每一寸陶泥,仿佛能感受到這土地的溫度;製坯、施釉、燒窯,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古老的智慧和經驗,從最初的選料到最後的齣窯,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瓷器的命運。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描寫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秘方,那些祖輩們口耳相傳的絕技,它們是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得以傳承和發展的?景德鎮的瓷業習俗,不僅僅是生産工藝,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符號,它滲透在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從節慶祭祀到婚喪嫁娶,都可能與瓷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這本書,或許能帶我們走進一個更為真實、更為立體的景德鎮,去感受那份獨屬於“瓷都”的煙火氣和匠人精神。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傳統工藝充滿敬意的普通讀者,我對《瓷都拾遺:景德鎮瓷業習俗》這本書抱有極大的期待。書名中的“習俗”二字,讓我聯想到一係列生動的生活場景和潛在的社會文化內涵。景德鎮的瓷器聞名遐邇,但我們往往隻關注其最終的成品,對於其背後復雜的生産流程、匠人之間的傳承關係、以及圍繞瓷業而形成的獨特社群和節日慶典,瞭解卻不多。《華夏文庫民俗書係》的定位,也暗示瞭這本書將著力於挖掘和呈現這些鮮活的民俗細節。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描繪那些流傳在景德鎮瓷器製造業中的“規矩”和“講究”。比如,新學徒如何入門?師傅與徒弟之間是怎樣的師徒關係?在生産過程中,是否有特定的祭祀儀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工匠們在休息之餘,又會進行怎樣的娛樂活動?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恰恰是構成一個完整民俗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老者,娓娓道來,將那些沉澱在時光裏的故事,那些關於人情冷暖、辛勤付齣、以及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圖景,一一展現在讀者麵前,讓我們不僅僅是欣賞瓷器,更能理解創造瓷器的人們。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瓷都拾遺:景德鎮瓷業習俗",光是聽著就讓人心生嚮往,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古老景德鎮的塵封之門。"拾遺"二字,更是點明瞭其搜尋和記錄那些可能被忽視但卻極其珍貴的民俗文化的意圖。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景德鎮瓷業背後那些鮮活的、生動的、充滿生活氣息的習俗。這不僅僅是關於瓷器本身,更是關於創造這些瓷器的人們。書中是否會描繪那些在陶瓷生産過程中,流傳已久的民間禁忌?比如,在特定的季節,或者在進行某些特殊工序時,有什麼樣的講究?我很好奇,在景德鎮,是否存在一些獨特的關於“齣窯”的儀式?這些儀式背後又蘊含著怎樣的祈願和期盼?我相信,一個地方的民俗,是其文化 DNA 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景德鎮這樣一座以瓷聞名於世的城市,其瓷業習俗的豐富性和獨特性,定然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理解景德鎮瓷器文化的內涵,感受那份源遠流長的匠人精神和由此衍生的淳樸民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