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自知心理学:认清人的想法和行为
定价:39.80元
售价:29.1元,便宜10.7元,折扣73
作者:苏洁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80298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些风雨,总会遇到些坎坷,如果不能够把控自己的内心,不懂得宽心,那么痛苦和消极就会霸占生活,人生也就失去了阳光和快乐。
《自知心理学:认清人的想法和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朴实的语言阐释宽心做人的重要性。一个胸怀宽阔的人必然是洒脱大度、懂得分享与付出的人,希望通过阅读此书,你可以拥有一颗宽慰的心,懂得看透世间纷繁,让自己远离烦恼,快乐生活。
第01章 自我认知:从“心”开始了解真实的自己 001
你了解你自己吗 002
你为什么内向 004
为什么对社交感到莫名恐惧 006
为什么自己总是充当老好人 008
你拥有自知的能力吗 011
为什么喜欢吃零食 013
为什么人们会有不同气质 016
为什么环境造就人 018
第02章 行为认知: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021
为什么有人喜欢照镜子 022
为什么开场白太长 024
为什么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 025
为什么喜欢指手画脚 028
为什么总是说错话 029
为什么女人总喜欢唠叨 031
为什么喝醉了喜欢打电话 034
为什么喜欢当红娘 036
第03章 性格认知:惯背后隐藏的真实性格 039
为什么总是说“没错” 040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说“随便” 042
为什么说话总是慢吞吞 044
为什么说话喜欢夹杂着外语 047
你的解压方式是什么 049
你的站姿透露着什么样的秘密 052
为什么人们通过穿衣来展现个性 054
为什么你对工作不负责 057
第04章 心理认知:为什么很多东西可以轻易影响你 059
为什么爱情在逆境中更显炽热 060
为什么明明不差钱却喜欢偷东西 062
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恐怖电影 065
为什么人们会感到恐惧 068
为什么有人非昂贵东西不买 070
为什么乖乖女总遭遇坏男人 073
为什么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被珍惜 075
为什么越是浪漫的爱情越容易分手 077
第05章 情感认知:为什么感情容易让人患得患失 081
为什么说女人心,海底针 082
男人都有恋母情节吗 084
如何闻香识女人 086
为什么说“女人不坏,男人不爱” 088
第06章 感觉认知:为什么生活中会有一些怪诞现象 091
为什么初恋总令人难以忘怀 092
如何走出失恋的阴影 095
为什么越痛苦越能显示出快乐的珍贵 097
为什么心真的会感觉到“痛” 099
你为什么能感觉到别人的疼痛 102
如何安慰悲伤的人 105
为什么有人喜欢逃避人群 107
第07章 兴趣认知: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事物感到痴迷 111
为什么大部分女人是购物狂 112
为什么青少年喜欢追星 115
为什么有人痴迷虚拟网络 117
为什么大多数女人喜欢看韩剧 120
人们为什么喜欢 122
第08章 心态认知: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不快乐 127
病真的是由“心”而生吗 128
为什么你会感到身心疲惫 130
人们为什么会感到绝望 133
为什么人们总是怀念过去 135
精神空虚,到底谁的错 138
为什么人们有害怕孤独的恐惧症 140
为什么人们总将自己的伤痛无限放大 144
第09章 情绪认知:为什么不同状态下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 147
为什么人们容易生气 148
人类的恐惧感从何而来 151
人类的悲伤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 153
什么事情挑动了你的笑神经 156
你的负面情绪从何而来 158
为什么阿Q从来不生气 161
如何寻找释放情绪的合适途径 163
0章 动作心理:我们是怎样通过肢体表达思想的 167
什么是肢体语言 168
你能读懂对方的肢体语言吗 171
某种手势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潜意识 173
你忽视了脚部的肢体语言吗 176
打电话的小动作有什么端倪 178
你知道他的肢体语言在撒谎吗 181
1章 欲望心理:欲望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好是坏 185
人的欲望心理从何而来 186
为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 188
为什么人们渴望被倾听 191
为什么会不知不觉买很多东西 194
为什么越是紧握的沙粒越容易溜走 197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攀比 199
为什么微博那么受欢迎 202
2章 人格心理:人们每天辛劳忙碌究竟在想什么 205
心理学就是读心术吗 206
为什么观其行,察其言 208
你能猜出我正在想什么吗 210
如何察人心通人性 213
印象准确吗 215
每个人都可以被催眠吗 218
3章 心理效应:为你讲解心灵反应的规律 223
莱斯托夫效应:脱颖而出有个性 224
德西效应:兴趣对工作很重要 226
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229
白德巴定理:简洁更有力度 230
半途效应:你说行就行 233
焦点效应:别总把自己当焦点 235
视网膜效应:学会欣赏对方 237
吞钩效应:放手逝去的爱情 240
蝴蝶效应:不容忽视的细节 242
4章 心理规律:告诉你该怎样通过心灵影响他人 245
首因效应:印象很重要 246
移情效应:打开对方的心扉 248
从众效应:少数服从多数 250
效应:给对方一份安全感 253
选择效应:让对方做出肯定的回答 255
刺猬效应:交谈不宜言深 257
自己人效应:将对方变为自己人 260
可口可乐效应:触动内心的赞美之词 263
5章 心理误区:注意那些影响内心判断力的因素 267
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可以 268
我毫不起眼,怎么会有大作为呢 270
过分谨小慎微难成大事 272
破除思维定式,合理利用经验 274
别被模糊的明天所羁绊 277
内心畏惧,会让挫折更加强大 279
证明自己是因为怀疑自己 281
6章 潜意识心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感知 285
为什么一觉醒来恍若隔世 286
为什么电梯里如此尴尬 288
为什么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291
打哈真的会传染吗 293
唱反调是怎么回事 296
为什么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298
如何请求别人帮忙更有效 301
7章 心灵感应认知:那些玄之又玄的感应 305
相由心生是真的吗 306
“鬼压床”究竟是怎么回事 308
心灵感应真的存在吗 310
梦游是怎么回事 313
说出的愿望真的不灵吗 316
心想事成真的会实现吗 318
预知真的存在吗 320
男,江西上饶人,管理学硕士。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先后从事机关秘书、新闻采编、期刊主编等工作。历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社经营中心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等职。先后策划组织了中国传媒经济论坛、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中国作家文化采风系列活动等大型学术交流活动,社会反响强烈。主要著作有《窗外》《雕塑》《我的大学零缺憾》。主编出版有《中国新闻界人物》《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当代中国作家作品大系》《中国国情报告》等大型文献,计2000余万字。
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我”和“他人”。我一直对“动机”这个概念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即使我们说想要做某件事,但身体却迟迟不动。这本书里关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分,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通过对“需求层次理论”的引用,让我看到了人之所以有各种行为的根本驱动力。而且,书中对于“自我效能感”的论述也十分精彩,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坚持不懈,而有些人却轻易放弃。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缺乏足够的“自我效能感”,这导致我在遇到挫折时容易气馁。这本书就像一个心理上的“加油站”,它在揭示问题的同时,也提供了积极的解决思路。它教会我如何去培养更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如何去识别并调整那些限制我发展的思维模式。我感觉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心理学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掌握了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认识和改善自己。
评分这本书简直太棒了!我最近一直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感到好奇,这本书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心理学概念,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我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选择,为什么会有某些想法。比如,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时候明知道某个习惯不好,却还是难以改变,这本书从认知失调的角度进行了非常透彻的分析,让我恍然大悟。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不像很多心理学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娓娓道来,充满了智慧和启发。书中有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心理学理论,但作者的解释方式非常易懂,即使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特别是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平时在做判断时会有多少不自觉的偏见,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尝试着去更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感觉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也对理解身边的人有了更深的洞察力。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
评分这本关于“自我认知”的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对“习惯养成”和“惰性根源”的剖析。我一直以为坚持一个好习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更多时候是我们需要去理解那些阻碍我们行动的心理机制。作者通过对“惯性思维”和“风险规避”等概念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宁愿选择舒适区,也不愿去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书中举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非常贴合实际,让我能够对照着自己的经历去理解。例如,关于“拖延症”,书里并没有简单地把它归结为懒惰,而是从“完美主义”、“害怕失败”等更深层的原因去解释,这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我还发现,书中对于“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对比分析非常值得深思。长期以来,我可能在不经意间一直在进行自我否定,这极大地削弱了我的行动力。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在的许多盲点,也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它并没有提供速成的秘诀,而是提供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的可能性。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以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引导者,一步步带领读者走进“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心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决策心理学”的解读,它解释了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大脑内部是如何进行各种权衡和计算的,以及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做出看似“不理性”的决定。这让我对自己的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学会了在做决定时,多一份审慎和反思。书中对于“社会影响”和“从众心理”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它揭示了群体效应是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的,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随波逐流,并非完全出自本意,而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强大潜移默化。这本书帮助我认识到,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会,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平衡。它鼓励我去审视那些无形的社会规则,并思考自己在这个系统中的位置,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成长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着实令人惊喜,它以一种近乎哲学辩证的视角,引导读者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模糊不清的内在逻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自我认知”时所采用的递进式解析,从最基础的自我概念形成,到更深层次的动机驱动,再到行为的实际显现,层层剥茧,逻辑清晰。读到关于“潜意识”的部分,我才意识到原来许多行为的根源并非我们表面的意识所能触及,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一些决定,仿佛能看到更深层的机制在起作用。书中对于“情绪管理”的阐述也十分到位,它不只是教你压抑或发泄,而是告诉你如何去理解情绪的产生,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认知来影响情绪,这一点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一直受困于情绪的波动。此外,书中对“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误区”的分析也相当精准,让我明白了许多日常沟通中的尴尬和误会是如何产生的,并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沟通建议。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角度,它鼓励我去质疑那些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探索更深层的自我,从而获得一种更自由、更清晰的存在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