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心理学:认清人的想法和行为 9787518029822

自知心理学:认清人的想法和行为 978751802982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苏洁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行为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 人际关系
  • 自我认知
  • 情绪管理
  • 思维模式
  • 性格分析
  • 实用心理学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9822
商品编码:2964109245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自知心理学:认清人的想法和行为

定价:39.80元

售价:29.1元,便宜10.7元,折扣73

作者:苏洁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180298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些风雨,总会遇到些坎坷,如果不能够把控自己的内心,不懂得宽心,那么痛苦和消极就会霸占生活,人生也就失去了阳光和快乐。
《自知心理学:认清人的想法和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朴实的语言阐释宽心做人的重要性。一个胸怀宽阔的人必然是洒脱大度、懂得分享与付出的人,希望通过阅读此书,你可以拥有一颗宽慰的心,懂得看透世间纷繁,让自己远离烦恼,快乐生活。

目录

第01章 自我认知:从“心”开始了解真实的自己 001

你了解你自己吗 002

你为什么内向 004

为什么对社交感到莫名恐惧 006

为什么自己总是充当老好人 008

你拥有自知的能力吗 011

为什么喜欢吃零食 013

为什么人们会有不同气质 016

为什么环境造就人 018

第02章 行为认知: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021

为什么有人喜欢照镜子 022

为什么开场白太长 024

为什么喜欢窥探别人的隐私 025

为什么喜欢指手画脚 028

为什么总是说错话 029

为什么女人总喜欢唠叨 031

为什么喝醉了喜欢打电话 034

为什么喜欢当红娘 036

第03章 性格认知:惯背后隐藏的真实性格 039

为什么总是说“没错” 040

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说“随便” 042

为什么说话总是慢吞吞 044

为什么说话喜欢夹杂着外语 047

你的解压方式是什么 049

你的站姿透露着什么样的秘密 052

为什么人们通过穿衣来展现个性 054

为什么你对工作不负责 057

第04章 心理认知:为什么很多东西可以轻易影响你 059

为什么爱情在逆境中更显炽热 060

为什么明明不差钱却喜欢偷东西 062

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恐怖电影 065

为什么人们会感到恐惧 068

为什么有人非昂贵东西不买 070

为什么乖乖女总遭遇坏男人 073

为什么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被珍惜 075

为什么越是浪漫的爱情越容易分手 077

第05章 情感认知:为什么感情容易让人患得患失 081

为什么说女人心,海底针 082

男人都有恋母情节吗 084

如何闻香识女人 086

为什么说“女人不坏,男人不爱” 088

第06章 感觉认知:为什么生活中会有一些怪诞现象 091

为什么初恋总令人难以忘怀 092

如何走出失恋的阴影 095

为什么越痛苦越能显示出快乐的珍贵 097

为什么心真的会感觉到“痛” 099

你为什么能感觉到别人的疼痛 102

如何安慰悲伤的人 105

为什么有人喜欢逃避人群 107

第07章 兴趣认知: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事物感到痴迷 111

为什么大部分女人是购物狂 112

为什么青少年喜欢追星 115

为什么有人痴迷虚拟网络 117

为什么大多数女人喜欢看韩剧 120

人们为什么喜欢 122

第08章 心态认知:为什么我们会感到不快乐 127

病真的是由“心”而生吗 128

为什么你会感到身心疲惫 130

人们为什么会感到绝望 133

为什么人们总是怀念过去 135

精神空虚,到底谁的错 138

为什么人们有害怕孤独的恐惧症 140

为什么人们总将自己的伤痛无限放大 144

第09章 情绪认知:为什么不同状态下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 147

为什么人们容易生气 148

人类的恐惧感从何而来 151

人类的悲伤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 153

什么事情挑动了你的笑神经 156

你的负面情绪从何而来 158

为什么阿Q从来不生气 161

如何寻找释放情绪的合适途径 163

0章 动作心理:我们是怎样通过肢体表达思想的 167

什么是肢体语言 168

你能读懂对方的肢体语言吗 171

某种手势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潜意识 173

你忽视了脚部的肢体语言吗 176

打电话的小动作有什么端倪 178

你知道他的肢体语言在撒谎吗 181

1章 欲望心理:欲望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好是坏 185

人的欲望心理从何而来 186

为什么死要面子活受罪 188

为什么人们渴望被倾听 191

为什么会不知不觉买很多东西 194

为什么越是紧握的沙粒越容易溜走 197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攀比 199

为什么微博那么受欢迎 202

2章 人格心理:人们每天辛劳忙碌究竟在想什么 205

心理学就是读心术吗 206

为什么观其行,察其言 208

你能猜出我正在想什么吗 210

如何察人心通人性 213

印象准确吗 215

每个人都可以被催眠吗 218

3章 心理效应:为你讲解心灵反应的规律 223

莱斯托夫效应:脱颖而出有个性 224

德西效应:兴趣对工作很重要 226

异性效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229

白德巴定理:简洁更有力度 230

半途效应:你说行就行 233

焦点效应:别总把自己当焦点 235

视网膜效应:学会欣赏对方 237

吞钩效应:放手逝去的爱情 240

蝴蝶效应:不容忽视的细节 242

4章 心理规律:告诉你该怎样通过心灵影响他人 245

首因效应:印象很重要 246

移情效应:打开对方的心扉 248

从众效应:少数服从多数 250

效应:给对方一份安全感 253

选择效应:让对方做出肯定的回答 255

刺猬效应:交谈不宜言深 257

自己人效应:将对方变为自己人 260

可口可乐效应:触动内心的赞美之词 263

5章 心理误区:注意那些影响内心判断力的因素 267

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可以 268

我毫不起眼,怎么会有大作为呢 270

过分谨小慎微难成大事 272

破除思维定式,合理利用经验 274

别被模糊的明天所羁绊 277

内心畏惧,会让挫折更加强大 279

证明自己是因为怀疑自己 281

6章 潜意识心理: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感知 285

为什么一觉醒来恍若隔世 286

为什么电梯里如此尴尬 288

为什么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291

打哈真的会传染吗 293

唱反调是怎么回事 296

为什么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298

如何请求别人帮忙更有效 301

7章 心灵感应认知:那些玄之又玄的感应 305

相由心生是真的吗 306

“鬼压床”究竟是怎么回事 308

心灵感应真的存在吗 310

梦游是怎么回事 313

说出的愿望真的不灵吗 316

心想事成真的会实现吗 318

预知真的存在吗 320


作者介绍

男,江西上饶人,管理学硕士。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先后从事机关秘书、新闻采编、期刊主编等工作。历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交流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新闻社经营中心主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等职。先后策划组织了中国传媒经济论坛、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中国作家文化采风系列活动等大型学术交流活动,社会反响强烈。主要著作有《窗外》《雕塑》《我的大学零缺憾》。主编出版有《中国新闻界人物》《中国专家学者辞典》《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当代中国作家作品大系》《中国国情报告》等大型文献,计2000余万字。

文摘





序言



《洞察人心:解锁思维的罗盘》 引言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由思想、情感和行为编织而成的复杂网络中。然而,对于这个网络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往往知之甚少,更遑论如何有效地驾驭它。从日常生活中的微小选择到人生中的重大决策,从人际关系的微妙互动到个人成长的深刻蜕变,理解“人”——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始终是我们最核心的探索。 《洞察人心:解锁思维的罗盘》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邀请您踏上一段自我发现与理解之旅。这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系统性的梳理与深入的剖析,帮助您建立一个清晰、精准的“思维罗盘”,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并最终活出更自在、更具掌控力的人生。它关注的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心理学理论,而是那些触及我们日常生活肌理,影响我们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底层逻辑。 第一篇:思维的基石——意识的运作与潜藏的动力 我们常常认为自己是清醒且理性的,但事实上,我们的许多决策和反应,都深受那些我们并未察觉的意识层面下的力量驱动。本篇将深入探讨意识的本质,剖析它的层级结构,并揭示潜意识在塑造我们认知和行为中的关键作用。 意识的涟漪:觉知与认知的双重奏 我们将从对“意识”这一概念的根本性认识开始。意识,并非一个单一的实体,而是一个动态、流动的过程,它包含着我们当下感知到的信息,我们的想法、情绪、以及对环境的反应。我们将考察意识的不同层面,从最表层的“觉知”——即我们对当下环境和自身状态的即时感知,到更深层的“认知”——即我们如何加工、理解和解释这些信息。我们会探讨,当信息涌入意识时,大脑是如何进行筛选、编码和存储的,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我们对现实的建构。例如,同样的情境,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认知,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本书将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案例,揭示意识运作的精妙之处,帮助您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识别那些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 潜意识的低语:驱动我们行为的无形之手 若将意识比作浮于水面的冰山一角,那么潜意识便是那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主体。它包含了我们过往的经历、习得的信念、未被充分表达的情感以及根深蒂固的习惯模式。本书将深入探讨潜意识的运作方式,以及它如何以一种我们难以察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决策、情绪反应、人际互动乃至人生轨迹。我们会解析“自动导航系统”般的潜意识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例如,为何某些场景会引发我们莫名的情绪波动?为何我们会对某些人产生天然的好感或反感?我们将通过了解潜意识的形成机制,例如童年经历、社会文化影响等,学会识别并理解这些深层动力,从而有机会去调整和重塑那些可能阻碍我们成长的旧有模式。 信念的罗盘:塑造我们现实的无形地图 信念,是我们对世界、对自己以及他人持有的一套看法和假设。这些信念,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像一副无形的地图,指引着我们的思考方向和行为路径。本书将深入探讨信念的形成过程,分析它们是如何源于我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经历、社会交往等,并最终内化为我们内在世界的“真理”。我们会重点关注那些“限制性信念”,它们如同无形的枷锁,限制着我们的可能性,让我们错失良机,或者让我们陷入重复的困境。通过学习如何识别、审视和质疑这些限制性信念,本书将引导您构建一套更为积极、开放且支持您成长的信念体系,从而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打开新的局面。 第二篇:情感的律动——理解情绪的语言与管理内心风暴 情绪,是我们最直接也最丰富的信息来源,它们是心灵的信号灯,指示着我们的需求、感受和对外部世界的反应。然而,许多时候,我们与情绪的关系是紧张的,甚至是对抗的。本篇将致力于帮助您建立与情绪和谐相处的能力,学会倾听它们的声音,理解它们的意图,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力量。 情绪的地图:识别与理解四大基本情感 情绪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存在着清晰的模式和功能。我们将从识别和理解最基本的情感开始:喜悦、悲伤、愤怒和恐惧。本书将深入剖析每种基本情感的生理反应、心理体验以及其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意义。例如,恐惧是如何帮助我们规避危险的?愤怒又可能在哪些情况下成为我们维护边界的有力武器?我们将通过生动的例子,让您能够更精准地辨识自己和他人正在经历的情感,理解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不再将负面情绪视为洪水猛兽,而是看作是需要被理解和回应的信号。 情绪的导航:共情与同理的桥梁 理解自己的情绪是第一步,而理解他人的情绪,则是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本篇将详细阐述“共情”(Empathy)与“同理”(Sympathy)的区别与联系,并提供实用的方法来提升这两种能力。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倾听、观察以及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视角,来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本书将引导您认识到,共情并非简单的“感同身受”,而是一种能够理解并回应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它能够化解冲突,增进信任,并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绪的调色板:积极管理内心的风暴 情绪的强大力量不容忽视,但我们也并非情绪的奴隶。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情绪管理”工具箱,帮助您在面对强烈情绪时,能够保持冷静,做出更具建设性的反应。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正念练习、认知重构、情绪宣泄等多种方式,来调节和平衡内心的情绪状态。例如,当愤怒袭来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冲动反应,而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动力?当悲伤笼罩时,我们又如何才能在允许自己感受的同时,找到前行的力量?本书将强调,情绪管理并非压抑,而是智慧地运用情绪,让它们为我们的成长服务。 第三篇:行为的蓝图——解析动机、习惯与决策的逻辑 我们的行为,是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表现。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掌握习惯养成的规律,以及优化决策的过程,将使我们能更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行动,从而改变生活的结果。 动机的罗盘:探寻行动的原动力 为何我们会做出某些选择,而放弃另一些?为何我们有时会充满干劲,有时又会觉得力不从心?本篇将深入探索“动机”的本质,分析内源性动机和外源性动机的区别,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投入程度和持久性。我们将考察那些深层的心理需求,例如对自主、胜任和归属感的需求,以及它们在驱动我们行为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提供实用的策略,帮助您识别自己和他人的动机,从而激发内在动力,设定清晰的目标,并以更高的效率去追求。 习惯的炼金术:塑造高效自我的魔法 习惯,是我们大脑为了节省能量而形成的自动行为模式。它们既可以是助力我们成功的阶梯,也可能成为阻碍我们进步的枷锁。本书将揭示习惯形成的科学原理,包括“提示-惯例-奖励”的循环,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来培养积极习惯、戒除不良习惯。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微小的改变,例如“原子习惯”的力量,来循序渐进地重塑我们的行为模式。本书将引导您学会如何设计适合自己的“习惯轨道”,让积极的行为成为自然而然的反应,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生活的品质。 决策的智慧:拨开迷雾,做出明智选择 我们的一生,由无数个大小不一的决策构成。然而,在信息爆炸、选择繁多的今天,做出明智的决策变得尤为不易。本书将为您呈现一套“决策导航系统”,帮助您理性分析问题,评估风险,并做出更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我们将探讨常见的决策偏差,例如“确认偏差”、“损失厌恶”等,并提供应对策略。本书将引导您学会如何收集、分析信息,如何平衡短期利益与长期目标,以及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最优选择。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到重要的职业规划,掌握决策的智慧,将赋予您掌控人生方向的力量。 结语:成为自己思维的掌舵者 《洞察人心:解锁思维的罗盘》并非一本提供标准答案的百科全书,而是一份邀请您参与的互动式探索。它所提供的,是认识人——首先是认识你自己,然后是理解他人的工具与视角。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本书中的理念与方法,您将逐步建立起对自身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深刻洞察,学会如何驾驭内心的情感风暴,如何培养支持您成长的习惯,以及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最终,这本书的目标是帮助您成为自己思维的掌舵者,不再被无意识的冲动所裹挟,而是能够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去创造您想要的生活。它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更清晰认知、更成熟情感和更高效行动的大门,让您在人生的海洋中,能够稳健前行,驶向属于自己的璀璨彼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我”和“他人”。我一直对“动机”这个概念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有时候即使我们说想要做某件事,但身体却迟迟不动。这本书里关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区分,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通过对“需求层次理论”的引用,让我看到了人之所以有各种行为的根本驱动力。而且,书中对于“自我效能感”的论述也十分精彩,它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坚持不懈,而有些人却轻易放弃。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缺乏足够的“自我效能感”,这导致我在遇到挫折时容易气馁。这本书就像一个心理上的“加油站”,它在揭示问题的同时,也提供了积极的解决思路。它教会我如何去培养更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如何去识别并调整那些限制我发展的思维模式。我感觉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心理学有了更系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掌握了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认识和改善自己。

评分

这本书简直太棒了!我最近一直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感到好奇,这本书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心理学概念,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我们为什么会做出某些选择,为什么会有某些想法。比如,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时候明知道某个习惯不好,却还是难以改变,这本书从认知失调的角度进行了非常透彻的分析,让我恍然大悟。而且,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不像很多心理学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娓娓道来,充满了智慧和启发。书中有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心理学理论,但作者的解释方式非常易懂,即使是没有心理学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特别是关于“认知偏差”的部分,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平时在做判断时会有多少不自觉的偏见,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尝试着去更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我感觉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也对理解身边的人有了更深的洞察力。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人!

评分

这本关于“自我认知”的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对“习惯养成”和“惰性根源”的剖析。我一直以为坚持一个好习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但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更多时候是我们需要去理解那些阻碍我们行动的心理机制。作者通过对“惯性思维”和“风险规避”等概念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宁愿选择舒适区,也不愿去迈出改变的第一步。书中举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非常贴合实际,让我能够对照着自己的经历去理解。例如,关于“拖延症”,书里并没有简单地把它归结为懒惰,而是从“完美主义”、“害怕失败”等更深层的原因去解释,这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我还发现,书中对于“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对比分析非常值得深思。长期以来,我可能在不经意间一直在进行自我否定,这极大地削弱了我的行动力。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在的许多盲点,也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它并没有提供速成的秘诀,而是提供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的可能性。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以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像一个循循善诱的引导者,一步步带领读者走进“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心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决策心理学”的解读,它解释了我们在面对选择时,大脑内部是如何进行各种权衡和计算的,以及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做出看似“不理性”的决定。这让我对自己的选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学会了在做决定时,多一份审慎和反思。书中对于“社会影响”和“从众心理”的分析也让我印象深刻。它揭示了群体效应是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的,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尤为重要。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随波逐流,并非完全出自本意,而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强大潜移默化。这本书帮助我认识到,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会,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平衡。它鼓励我去审视那些无形的社会规则,并思考自己在这个系统中的位置,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成长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着实令人惊喜,它以一种近乎哲学辩证的视角,引导读者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模糊不清的内在逻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自我认知”时所采用的递进式解析,从最基础的自我概念形成,到更深层次的动机驱动,再到行为的实际显现,层层剥茧,逻辑清晰。读到关于“潜意识”的部分,我才意识到原来许多行为的根源并非我们表面的意识所能触及,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一些决定,仿佛能看到更深层的机制在起作用。书中对于“情绪管理”的阐述也十分到位,它不只是教你压抑或发泄,而是告诉你如何去理解情绪的产生,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认知来影响情绪,这一点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一直受困于情绪的波动。此外,书中对“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误区”的分析也相当精准,让我明白了许多日常沟通中的尴尬和误会是如何产生的,并提供了一些建设性的沟通建议。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看待问题的新角度,它鼓励我去质疑那些固有的思维定势,去探索更深层的自我,从而获得一种更自由、更清晰的存在状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