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物种战争之反客为主
定价:39.0元
售价:24.2元,便宜14.8元,折扣62
作者:黄满荣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508749129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物种战争之反客为主》推荐: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战争的参与者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或许是轻而易举随风飘浮的昆虫,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苗……它们一旦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在异地他乡集结起来,就会向当地的土著生物、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发动进攻,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枪声,却无异于一场激烈的战争,同样能造成重大的损失,甚至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愿广大民众掌握《物种战争》所赋予的科学武器,提高防范意识,赢得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战争的胜利。
内容提要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生态道德教育丛书:物种战争之反客为主》介绍了《三十六计》里有一计叫“反客为主”,其中说:“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空隙就插足进去,掌握其要害关节之处,就像《易经·渐》所说的,循序渐进,终取得成功。反客为主,是被动者夺取主动权的一种计谋。夺取主动权,是用兵的高原则。它不仅贯穿于人类由古至今的各种战争中,还反映在生物圈里大大小小的战争里。例如,刺槐本是美洲物种,自其进人我国大陆后,扩张速度远超“国粹物种”国槐,以至于许多人都不认识国槐了;而银合欢进人我国台湾后,不仅赶走了许多土著植物,还形成了一片片纯林,似已立稳脚跟。当然,战局瞬息万变,主客之势也常常会发生变化,谁能笑到后,尚未可知。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就这样,刺槐在欧洲大陆扎下脚跟,并以此为中心,向亚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扩散。1636年,也就是它到达巴黎30多年后,又抵达了英格兰诸岛。现今,这种植物已经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大陆。
刺槐早来到中国是在1877~1878年间,中国驻日本副使张鲁生先生将刺槐种子带回南京种植,取名“明石屋树”,作为庭院观赏之用,但是很少有人知晓。而刺槐大规模地进人中国,与我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紧密相关。
19世纪的时候,我国正处在清朝统治时期。清朝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夜郎自大,整天做着“天下”的迷梦,自称“”,而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不闻不问。殊不知,西方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已将中国“甩出好几条大街”。1840年的战争,以清全面战败、接受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告终,并开启了清割让土地给列强的时代,中国的大好河山陆续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正是在此背景下,刺槐随著列强的人侵而讲入中国。
1897年11月,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巨野被杀,德国以此为借口,派兵侵占胶州湾。次年3月6日,德国迫使清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将山东划作自己的势力范围。自此,胶州湾551.5平方千米土地上的274个村庄和接近8万农民的命运,被改变了。随着它们一起改变的,还有中国许多地方的植被。
……
序言
没有硝烟的战场
——《物种战争》序
谈起物种战争,人们既熟悉又陌生,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当你出国通过海关时,倍受关注的就是带没带生物和未曾加工的食品,如水果、鲜肉……。因为许多细菌、病毒、害虫……说不定就是通过生物和食品的带出带人而传播的,一旦传播,将酿成大祸,所以,在国际旅行中是不能随便带生物和食品的。
除了人为的传播,在自然界也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战争的参与者或许是一株平凡得让人视而不见的草木,或许是轻而易举随风飘浮的昆虫,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它们一旦翻山越岭、远涉重洋在异地他乡集结起来,就会向当地的土著生物、生态系统甚至人类发动进攻,虽然没有硝烟,没有枪声,却无异于一场激烈的战争,同样能造成损伤和死亡,给生物界和人类以致命的打击。正因如此,北京自然博物馆科研人员创作的这套丛书之名便由此而就《物种战争》,既有“地道战”“化学武器”“时空战”“潜伏”“反客为主”“围追堵截”“逐鹿中原”,又有“双刃剑”“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物种战争的诸多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
我不是学生物的,但从事地质工作,几乎让我走遍世界,没少和生物打交道,没少受到这无影无形物种战争的侵袭:在长白山森林里被“草爬子”咬一次,几年还有后遗症;在大兴安岭,不知被什么虫子叮一下,手臂上红肿长个包,又痛又痒,流水化脓,上什么药也不管用,后来,多亏上海军医大一位搞微生物病理的教授献医,用一种给动物治病的药把我这块脓包治好了。有了这些经历,我深深感到生物侵袭的厉害,更不用说“非典”“埃博拉”……是多么让人恐怖了!越是来自远方的物种,侵袭越强。
我虽深知物种侵袭的厉害,但对物种战争却知之甚少。起初,作者让我作序,我是不敢接受的。后经朋友鼎力推荐,我想,何不先睹为快呢,既要科普别人,先科普一下自己。不过,我担心自己能不能读懂?能不能感兴趣?打开书稿之后,这种忧虑荡然无存,很快被书的内容和写作形式所吸引。这套丛书不同于一般图书的说教,创作人员并没有把科学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读者,而是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身边事说起,很自然地引出每个外来入侵物种的入侵事件,并以此为主线,条分缕析,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将这些外来物种的起源与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传播与扩散途径、对土著物种的威胁、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及人类对其进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同时,还将公众应对外来物种入侵所应具备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生态道德融入其中,使公众既能站在高处看待问题,又能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难懂的学术概念和名词,则采用“知识点”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予以注释,使丛书的可读性更强。
为了保证丛书的科学性,创作者们没有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查阅的科学文献,而是深入实际,奔赴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向从事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线的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学习、请教,深入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状况,造成的危害,以及人们采取的防控措施,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片、插图非常丰富,其篇幅超过了全书的1/2,且绝大多数是创作者实地拍摄或亲手制作的。这些图片与行文关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映照,生动有趣,画龙点睛,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够在轻松愉悦中长知识,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物种入侵问题日益加剧,严重威胁世界各国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我国更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非常严重的国家,由外来物种入侵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已经屡见不鲜,且呈现出传人的种类和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这就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将个人行为与全社会的公众生态利益结合起来,加强公共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将入侵物种堵截在国门之外。
如今,物种战争已经打响,《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愿广大民众掌握《物种战争》所赋予的科学武器,赢得抵御外来物种侵袭战争的胜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刘嘉麒
2014年10月于北京
这本书的格局之大,让我望尘莫及。作者仿佛拥有一个能够操纵整个宇宙的笔触,将无数个文明、无数种生命形态,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被书中那些超越常识的生物设定深深吸引,它们的生存方式、进化轨迹,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冲突”时展现出的那种冷静与深刻,它不再是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源于不同生命体系之间根本性的差异。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脑力风暴,不断地挑战着我对“生命”、“文明”、“宇宙”这些词汇的固有认知。每一次情节的推进,都像是在揭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更加渴望探寻故事背后的真相。这本书不仅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更在精神层面给了我巨大的启发。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它更是一次关于“存在”的宏大叙事。作者以一种极其大胆且富有远见的视角,将我们拉入了一个超越人类理解范畴的宇宙图景。我被书中描绘的各种奇特生物和它们独特的生存方式深深吸引,它们不仅仅是故事的配角,更是整个叙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的出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也引发着深刻的思考。作者在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时,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没有简单地将它们归类为友好或敌对,而是展现了它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充满了猜疑、试探,以及偶尔闪现的理解。我常常在阅读中停下来,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关于生命、关于文明、关于宇宙的哲学理念。这本书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宇宙的无限可能,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人类在其中的地位。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场单纯的科幻冲突,但作者却以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将“战争”这个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它不再是冰冷的武器和硝烟,而是上升到了生存方式、意识形态甚至存在形态的较量。那些虚构的物种,他们的设定是如此的独特而又令人信服,仿佛他们本就应该以这种方式存在于宇宙的某个角落。作者在构建这些外星文明时,没有落入俗套,而是充满了原创性和颠覆性。我尤其欣赏他在描绘不同文明接触时的那种谨慎和敬畏感,这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充满了试探、理解与妥协。每一次情节的推进,都像是在剥开一层层谜团,让你越发沉迷其中,想要探寻更深层次的真相。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个故事,更是在经历一场思想的洗礼,对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对“生命”的理解,都有了全新的审视。
评分刚翻开这本书,就被它磅礴的气势和恢弘的设定所吸引。作者似乎拥有一个能够容纳整个宇宙的想象力,将无数种类的生命形态、文明发展阶段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最喜欢的是作者对于“冲突”的解读,它不是简单的善与恶的对决,而是源于根本性的生存法则和社会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所带来的碰撞,既有令人心惊肉跳的场面,也有令人深思的哲学思辨。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存在的宇宙,感受着不同文明的脉搏,体验着他们独特的生存智慧。书中的角色塑造也十分丰满,即使是非人类角色,也拥有鲜活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作者在描写这些角色时,并没有将他们简单地脸谱化,而是赋予了他们人性化的挣扎与选择。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每一次翻页都可能遇到新的惊喜,每一次思考都可能触及更深的奥秘。
评分这部书的构思真是太宏大了!从一开始,作者就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不仅仅是人类,而是将视角扩展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甚至更广阔的宇宙。读着读着,你会不自觉地被卷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这场史诗级事件的亲历者。情节的设计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你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好奇。作者对细节的刻画也极其出色,无论是宏观的星际景象,还是微观的生物特征,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不同物种之间交流方式的探讨,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碰撞与理解,充满了哲学意味。阅读的过程就像一场智力冒险,不断地挑战着你固有的认知,迫使你去思考“生命”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是一次对宇宙、对生命、对文明的深刻追问,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那些关于存在、关于意义的思考。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作者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想象力,构建了一个庞大而又细致入微的宇宙体系。我被书中那些超越想象的生物设定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深深震撼,仿佛真的能够感受到那些不同世界的呼吸与心跳。情节的推进异常流畅,却又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让你时刻处于一种既期待又紧张的情绪之中。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冲突”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力量的对抗,更是价值观、生存方式乃至于存在本身的较量。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书中提出的问题所吸引,关于生命的多样性,关于文明的演进,关于宇宙的本质,都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本书就像一个巨大的谜题,我渴望知道每一个碎片背后的真相,每一次阅读都让我对宇宙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作者构建的宇宙世界,其宏大程度和精细程度都令人惊叹。我仿佛化身为一名宇宙探险家,穿梭于不同的星系,与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进行交流。书中的“战争”不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对抗,涉及生存的法则、文明的认知,甚至是存在的意义。我被作者对于这些不同文明的描写深深吸引,他们的社会结构、思维方式、以及与环境的互动,都充满了原创性和独特性。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细节,每一次思考,都能触及新的层次。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性转折点的处理,它们既符合逻辑,又出人意料,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引领我进行一次关于生命、宇宙和我们自身的深刻探索。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都被拓宽了许多。作者以一种近乎鬼斧神工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无比宏大且细节丰富的宇宙。我被书中描绘的各种奇特生物和它们所遵循的生存法则深深吸引,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义。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冲突”的解读,它不再是简单的力量悬殊的对抗,而是不同生存逻辑、不同文明价值观的根本性碰撞。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宇宙尺度的头脑风暴,每一次情节的转折都让我对宇宙的运作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作者在塑造角色时,也展现了极高的水准,即使是那些非人类的角色,也拥有饱满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巨作,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宇宙、关于人类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
评分从第一个字开始,我就被这本书所吸引,它就像一个黑洞,将我牢牢地吸入其中。作者的想象力简直是宇宙级别的,他构建了一个如此庞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宇宙,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存在的奇妙世界。我被书中那些独特的物种和它们各自的生存哲学深深打动,它们不仅仅是故事的元素,更是承载着作者对生命多样性和宇宙奥秘的思考。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写“冲突”时的那种细致入微,它不是简单的武力宣泄,而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存逻辑的碰撞。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漫长的哲学思辨,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引发新的思考,每一次情节的展开都让我对宇宙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存在的深刻对话。
评分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战争”的定义进行了极大的拓展。作者不再局限于人类视角的冲突,而是将视角投向了更广阔的宇宙,描绘了不同生命形态之间,甚至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我被书中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生物设定所震撼,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外星人,更是作者对生命演进和存在形态的深刻思考。每一次情节的推进,都充满了未知与惊喜,作者的叙事能力极强,能够将复杂的世界观和人物关系梳理得清晰明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理解”的探讨,即使是面对完全不同的生命,作者也展现了一种尝试去理解和沟通的可能性,这让故事充满了人文关怀。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享受一个精彩的故事,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文明、关于宇宙的深度探索,让我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