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美的101个人文风光旅游地
定价:49.80元
作者:旅游编辑部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11151136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十年积累推出诚意之作,书中资料均为实地踩线所得,准确、详实
——原创文字,记录真实探访经历,有故事、有情怀,亦有实用信息,文字优美细腻
——大量景点信息经过层层筛选,力求精益求精,用心推荐*值得一去的人文风光旅游地
——101个景点、300余张精选图片,全彩印刷,带给你愉悦阅读体验
内容提要
“看见中国”系列丛书是旅游团队历经数年、走遍全国、实地探访后完成的诚意之作。在数年时间里,团队委派十余位背包客深入祖国各地,从美丽的江南到神秘的西藏,从碧水银沙的海南岛到白山黑水的东三省,都印上了团队作者的足迹。本套丛书内容均为作者原创,旅游地经过层层筛选,文字内容精益求精,力求交出让读者满意也让作者心安的*美答卷。
本册图书《*美*美的101个人文风光旅游地》,按景观类型为读者介绍了101处值得领略的人文风光,包括园林、古城、古镇、乡村、民居、寺庙、古迹等。饱含人文底蕴的文字配上震撼人心的照片,定会给你带来美好的心灵慰藉。
目录
作者介绍
“旅游”编辑部是旅游指南图书原创团队之一,于2005年成立,作者均为背包客。从2005年起,团队分批委派作者赴全国各地踩线,实地采集各景点、宾馆、饭店、交通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十年时间,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各个角落,积累了准确、详实、丰富的**手资料。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尊重。它使用的那种略带粗粝感的哑光纸张,非常适合长时间的阅读,没有反光刺眼的问题,即便是翻阅那些色彩饱和度极高的自然照片,也能保持眼睛的舒适度。更让我惊喜的是,每到章节的末尾,作者都会设置一个“思辨角落”,那里不是提供额外的景点推荐,而是提出一些与该地文化、历史相关的哲学性问题,引导读者进行深入思考。例如,在描述一个被现代文明冲击的传统村落时,作者提问:“当我们用效率和便利来定义‘进步’时,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这种设置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阅读粘性。它强迫读者从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思考者。这种将阅读过程转化为一场自我对话的设计理念,在当代旅游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这本书读起来像是一位博学的老友在耳边低语,娓娓道来那些尘封的故事,它带来的满足感,远超任何一次匆忙的旅行。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是有点打鼓的。市面上关于“小众景点”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大多是图文并茂的“网红速成手册”,读完之后毫无收获,无非就是换个地方拍几张相似的照片而已。然而,这本画册的质量,特别是其深度挖掘的文化背景部分,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例如,其中介绍的那个关于中亚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隐秘绿洲集市,作者竟然能追溯到十七世纪某个商队的贸易记录,并结合当地现存的口述历史进行交叉验证。这种考据的严谨性,对于一个纯粹的旅行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级别的存在。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那段文字和那几张颗粒感十足的老照片中,仿佛真的闻到了孜然和羊油的香气。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慢下来”,如何用历史的厚度去丈量脚下的土地。它没有提供廉价的“攻略”,而是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要求读者具备足够耐心和好奇心的“阅读地图”。对于那些渴望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来龙去脉,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游客”们,这本书无疑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
评分我通常对那些过度推崇“世外桃源”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里面充斥着太多主观的浪漫臆想。但《美美的101个人文风光旅游地》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构建的“人文风光”概念是如此的立体和多维。它不仅仅聚焦于那些未经雕琢的自然奇观,更强调了人类文明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留下的独特印记。比如,书中对撒哈拉边缘一个古老游牧部落的迁移路线的追踪描写,简直可以拿来做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案例分析。作者不仅记录了他们每年迁徙的时间点,还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他们传统智慧的冲击,甚至引用了该部落的谚语来佐证其文化内核的韧性。这种多层次的叙事,使得即便是对于那些地图上找不到具体坐标的地方,读者也能建立起深刻的认知连接。它不是一本让你看完后就想立刻订机票的书,而是一本让你在阅读后,开始在自己的后院、在身边的公园里,去发掘那些被忽略的、属于自己文化背景的“人文风光”的书。这种由外向内的引导,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文化输出。
评分翻开这本厚厚的精装书,首先被吸引的便是那如同油画般细腻的封面设计,那种扑面而来的复古情怀,让人仿佛置身于某个欧洲古老的山城小镇,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丁香的混合香气。内页的排版简直是视觉的盛宴,那种留白恰到好处的艺术感,让每一张照片都有了呼吸的空间。我特意留意了其中关于“被遗忘的北欧峡湾灯塔”的那一章节,作者的文字功力在那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没有堆砌那些游客烂熟于心的赞美之词,而是用一种近乎诗歌的笔调,描绘了灯塔守护者日复一日的孤独与坚韧。我能清晰地“听”到海浪拍打花岗岩的沉闷回响,能“感受”到北风呼啸时,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尤其是有几处关于光影的描述,简直达到了文学性的高度,让我这个常年旅行的人也感到震撼。这本书的作者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摄影师,他更像是一个深谙地域历史和人文精神的叙事者,能够穿透表象,触及那些隐藏在美丽风景背后的灵魂故事。它带给我的,远不止是一份旅游指南,而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旅行”的真正意义——它不应只是打卡,而应是沉浸与对话。
评分我习惯于在睡前看书,这本书却让我经常“熬夜”。它的叙事节奏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让你无法轻易合上眼皮。我发现作者在组织内容时,采用了非常巧妙的“情感曲线”布局。比如,在一系列关于宁静、超脱的自然景观描述之后,他会突然插入一段关于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的故事。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感,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沉闷。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深处,一个与世隔绝的采矿小镇的介绍。作者没有回避采矿业带来的环境破坏和贫困问题,反而将人类的挣扎与周围宏伟却冷漠的自然景观并置,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戏剧张力。这种不美化现实的诚实,反而更具震撼力。它让人思考,我们追逐的“美景”,背后往往蕴含着复杂的社会和生态议题。这本书成功地将地理学、社会学和美学融为一体,达到了极高的信息密度和情感共鸣度,这才是真正有力量的旅行文学该有的面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