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洛阳旅游文化大观:汉英对照
:49.80元
售价:37.4元,便宜12.4元,折扣75
作者:段奡卉 李晓霞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032567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图文并茂,翻译准确通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千年帝都的悠久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本在洛阳旅游的详细指南,使人们可以更好地体会洛阳的魅力。
本书的编撰者,从河洛寻根、帝都文化、名人文化遗址等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洛阳的文化等特色,并进行了语言翻译,遵循了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以“信”“达”“切”为翻译标准,*限度地使译文同原文在内容上保持了一致。
章 洛阳旅游文化概述1
第二章 河洛寻根20
节 根在河洛的民族意识 20
1.1 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黄二帝 21
1.2 河洛是中华民族共同图腾——龙的发源地 21
1.3 河洛是中华民族寻根意识的重要标识——姓氏的诞生地 22
第二节 寻文化之根 23
2.1 河图、洛书、八卦“三符”的发祥地 25
2.2 夏、商、周“三代”都城的所在地 26
2.3 儒、释、道“三教”的滥觞地 26
2.4 经学、玄学、理学“三学”的肇始地 28
第三节 寻姓氏之根 28
第三章 帝都文化52
节 五都荟洛 52
1.1 夏都斟 53
1.2 商都西亳 53
1.3 东周雒邑 54
1.4 汉魏故城 54
1.5 隋唐故城 55
第二节 帝都泱泱 56
2.1 钟鸣鼎食,周公礼乐 56
2.2 天子驾六,九龙问鼎 57
2.3 万象神宫,通天浮屠 58
2.4 大唐三彩,千年明珠 60
第三节 伟业煌煌 61
3.1 盛于运河 61
3.2 繁于丝路 63
第四节 北邙帝陵 65
4.1 二十四帝——湮灭,繁华不再 66
4.2 十墓九空——草木萋萋,雄浑肃穆 67
第四章 名人文化遗址92
节 灿若群星的历史名人 92
第二节 武圣文化——关林 94
2.1 武圣关羽 95
2.2 精美的古建筑群 95
2.3 悠悠关林蕴豪气 97
2.4 关公豪情佑华人 97
2.5 关林朝圣大典 99
第三节 历史名人故里、故居 99
3.1 苏秦故里 99
3.2 玄奘故里 100
3.3 白居易故居 101
3.4 李贺故里 101
3.5 范仲淹墓 102
3.6 邵雍故居 103
3.7 二程故里 103
3.8 王铎故里 105
第四节 科教文化遗址 106
4.1 杜康造酒遗址——中祖 106
4.2 东汉太学遗址——传授儒家经典的高学府 107
4.3 灵台遗址——东汉大的天文台 108
4.4 五花寺塔—— 黄河流域古老壮观的佛塔 109
4.5 千唐志斋——中国的墓志铭博物馆 109
第五章 释源祖庭白马寺148
节 中国佛教发源地 148
第二节 佛国世界白马寺 150
第三节 白马寺印度佛殿——国际佛殿苑的“异域城堡” 153
第六章 龙门石窟168
节 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 168
第二节 博大壮美的卢舍那大佛 169
2.1 佛教中的卢舍那 170
2.2 艺术中的卢舍那 172
第三节 龙门石窟佛教造像的艺术特色 173
第七章 洛阳牡丹文化190
节 美丽传说话牡丹 191
第二节 古今诗赋咏牡丹 192
第三节 唯有牡丹真国色 195
3.1 牡丹之韵 195
3.2 牡丹之魂 198
3.3 牡丹之恋 199第四节 花开时节动京城 201
4.1 经济舞台的灵魂角色 202
4.2 历史古都的华美嫁衣 203
4.3 文化交流的点睛之笔 203
第五节 洛城无处不飞花 204
第八章 洛阳山水旅游文化234
上篇 伏牛山度假旅游区 235
节 人间仙境白云山 235
1.1 白云山的云朵如仙境般幻美 236
1.2 白云山的山水如仙境般俊美 236
1.3 白云山的四季如仙境般秀美 237
第二节 道教圣地老君山 237
2.1 文化苑 238
2.2 悟道老君山 239
2.3 道法自然老君山 239
第三节 地质奇观鸡冠洞 240
第四节 竹乡水韵重渡沟 242
4.1 重渡沟的水 242
4.2 重渡沟的竹 243
4.3 重渡沟的农家宾馆 243
下篇 黄河风情旅游区 244
节 彪炳千秋——小浪底大坝工程 244
1.1 黄河宁,天下平 244
1.2 黄河安澜的壮举 245
1.3 高峡出平湖 245
1.4 “小浪底观瀑节” 246
第二节 天然地质博物馆——龙潭大峡谷 247
2.1 龙潭峡谷的地质之奇 247
2.2 龙潭峡谷的自然之谜 247
第九章 洛阳民俗风情旅游文化275
节 民俗文化之缩影——洛阳民俗博物馆 275
1.1 刺绣厅 275
1.2 婚俗厅 276
1.3 民间艺术厅 277
1.4 皮影厅 277
1.5 特色展品——匾额 277
第二节 民间嫁娶之画卷——洛阳婚俗 278
2.1 议婚 279
2.2 订婚 279
2.3 成婚 279
第三节 朴实平民之吟唱——洛阳曲艺 280
3.1 洛阳曲子 280
3.2 河洛大鼓 282
3.3 武皇十万宫廷乐舞 282
第四节 民间艺术之奇葩——洛阳剪纸 283
第五节 民间智慧之结晶——洛阳铲 285
5.1 一把洛阳铲,刺破阴阳界 285
5.2 朴素的原理,神奇的功力 286
5.3 改邪归正,考古利器 286
第十章 洛阳饮食旅游文化308
节 华夏一绝——洛阳碗汤 308
1.1 粮食不够水来凑——汤的起源 309
1.2 “老喝家”的套路——喝汤习俗 310
1.3 浓香醇郁的百味汤汤 310
第二节 千年不散的宴席——洛阳水席 313
2.1 洛阳水席起源 313
2.2 章法有序的“三八席” 314
2.3 水席之“牡丹燕菜”史话 314
第三节 中祖——洛阳杜康 315
3.1 杜康造酒刘伶醉 315
3.2 复兴杜康、为国争光 316
第四节 洛阳特色风味小吃 317
4.1 老浆醇香,圆润温胃——洛阳浆面条 317
4.2 灌汤利口、焦脆软香——小街锅贴 318
4.3 皮薄如纸,鲜香不腻——新安烫面饺 318
4.4 穷吃细讲究——洛宁蒸肉 319
4.5 皮薄馅香、洛阳味儿——马蹄街馄饨 319
4.6 家传秘方、片嫩味浓——洛阳牛肚王 320
4.7 色香四溢、翘首馋咽——夹马营烧鸡兔肉 320
4.8 面筋蛋喧、洛阳特制——鸡蛋灌饼 321
参考文献 345
洛阳旅游文化大观手绘图(汉英对照) 348
从阅读的整体体验来看,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体现出一种极高的专业水准,这不仅仅体现在文字的准确性上,更体现在对目标读者的体贴入微。比如,书中对一些古籍中晦涩难懂的记载,都进行了现代化的、易于理解的转述和注释,确保即便是初次接触洛阳历史的读者也能轻松入门。同时,排版上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长时间阅读时眼睛不易疲劳,文字与图片之间的切换也十分流畅自然,彼此映衬,互相佐证。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和“大众的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这是一种高明的编辑策略,它使得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学术参考的辅助材料,又能成为普通旅行者提升见识的伴侣。读完之后,你会由衷地感觉自己对洛阳的认知提升了一个量级,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更深层次的向往与敬重。
评分作为一本致力于文化传播的读物,其内容结构的逻辑性是我最为欣赏的一点。它似乎不是简单地按地理位置罗列景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文化地图。比如,它可能将主题分为“帝都气象”、“宗教文化”、“诗词歌赋”、“饮食风俗”等几个核心板块,然后在这些板块下,再细分到具体的地点和人物。这种结构的好处是,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选择性阅读,而不必被线性叙事所束缚。如果我对佛教历史特别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相关章节进行深入研读;如果只是想了解洛阳的美食文化,也能快速定位所需信息。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工具书的实用价值,同时也体现了编纂者对洛阳文化体系的深刻理解和系统梳理能力,让读者能够更宏观地把握这座城市文化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深度把握得相当到位,它没有落入那种泛泛而谈的旅游指南的俗套,反而像一位温文尔雅、博学的向导,带着你一步步深入洛阳的文化肌理之中。作者在介绍每一个历史遗迹时,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其建筑特色或地理位置,更侧重于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典故、文化意涵以及与周边地域的关联性。比如,当谈到某个特定的寺庙或宫殿遗址时,作者会巧妙地穿插当时的政治风云、社会风貌,甚至是一些民间传说,使得原本静止的砖石似乎都活了起来,充满了故事性。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满足了那些对历史有深度探究欲望的读者,让人在行走于古城的大街小巷时,脑海中能浮现出历代繁华的景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到此一游”的肤浅层面。阅读过程是一种持续的“发现”过程,不断有新的知识点被点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到手里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它封面的质感,那种微微泛着哑光的光泽,让人爱不释手。色彩的搭配也很有心思,不是那种俗艳的艳丽,而是沉稳中带着一丝古典韵味,很符合它所承载的主题——洛阳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印刷的清晰度极高,无论是文字排版还是插图的呈现,都展现出一种专业和匠心。特别是那些历史照片和现代景致的对比图,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使是那些泛黄的老照片,纹理和层次感也依然清晰可见。装订方式也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平摊在桌面上时非常服帖,阅读起来体验感极佳。整体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信息载体,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书卷气和对洛阳这座古都的敬意。这种对物质层面的重视,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和价值感,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已经心生喜爱。
评分这本书在文化解读的深度上,给我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很多关于洛阳的介绍,容易陷入对“九朝古都”的简单重复赞美中,但这本书显然要更进一步,它敢于触及一些更微妙、更具争议性或更少被提及的历史侧面。它探讨了盛世背后的隐忧,也细致描绘了衰落时期的坚韧与传承。尤其是对于一些文化符号的重新解读,非常具有启发性,让读者对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有了全新的、更具批判性的认识。这种不回避复杂性的态度,使得这本书的立意瞬间拔高,不再是单纯的“宣传册”,而是成为了一个严肃的文化对话载体。它鼓励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形成今天的洛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这份求真务实的精神,非常值得称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