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可怕的科学科学新知系列 不为人知的奥运故事
定价:16.80元
作者:(英)科尔曼 原著,(英)波茨 绘,尹朝霞,林春
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30123850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三度荣获国际科普图书安万特青少年奖。全球热销千万册版权销售至25个国家和地区。网五星级评论。名校名师特别推荐。北京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该系列畅销的五星级套装产品可怕的科学(63本)年销售已过千万!可怕的科学(全63本) 可怕的科学(2013新九册)汇总“可怕的科学”系列图书,科学、数学、地理、人文一次拥有! 同类产品推荐: 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此套系含(小学数学套装和中学数学套装) 可怕的科学经典科学系列此套系含(小学科学套装和中学科学套装)可怕的科学自然探秘系列 可怕的科学科学新知系列 神奇科学(全套2册)
内容提要
《不为人知的奥运故事》初,占代奥运会足男人的天下,女人是被禁参加的。后来,又出现一种极为怪异的温洛克奥运会,内容都是一奇怪的竞技项目,比如危险的追猪运动以及蒙眼推车比赛等。现在,我们所说的奥运会足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它起源于1896年,并一直持续到现在,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件盛事。
《不为人知的奥运故事》将为你讲述你想知道的一切有关奥运会的知识,包括奥运圣火的采集、公元前776年古代奥运会上的惊人的纪录,还有狂热的观众、令人难忘的运动员以及由奥运会引发的各种各样的纷争。
目录
作者介绍
王渝生,曾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科技图书暨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人物,荣获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奖”特别奖,并享受特殊津贴。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少工委委员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中陶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协青少年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关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王渝生,曾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科技图书暨科技进步奖,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人物,荣获全国青少年社会教育“*奖”特别奖,并享受特殊津贴。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少工委委员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
中陶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协青少年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关爱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北市科协副主席、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北京市科普作协副理事长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战略研究“创新文化与科学普及”组组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20)战略研究专家组专家
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起草组成员。
文摘
序言
天哪,这本书简直是知识的“迷宫探险”,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踏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领域。我通常阅读历史类的书籍会比较容易感到疲倦,因为很多作品都倾向于平铺直叙,缺乏叙事上的张力。但这一本完全不同,它的结构设计得像是一部精妙的悬疑片,总是在关键时刻抛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转折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叙事时的那种“回溯与前瞻”的技巧,他不会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先描绘一个看似合理的景象,让你深信不疑,然后再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彻底颠覆你的认知。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刺激的,我常常在读到某个章节的高潮时,会忍不住合上书,在脑海中快速梳理刚刚获得的信息,试图自己去拼凑出那个最终的图景。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处理那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事件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客观性。他没有急于站队,而是尽可能地呈现所有相关方的视角和证据,让读者自己去权衡和判断,这体现出极高的学术素养和人文关怀。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完成了一次智力上的马拉松,虽然累,但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见到一本“非虚构”的作品能拥有如此强大的“代入感”。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我们这些身处现代社会的普通人,瞬间拉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阅读历史,更像是置身于当时的实验室、研讨会,甚至是那些偏僻的档案馆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对细节的痴迷。他不仅仅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详细地描绘了“当时人们穿什么衣服”、“他们用什么工具”、“他们的精神状态如何”。正是这些微小的、看似无关紧要的背景信息,构建起了真实可信的场景。比如,书中描述某位炼金术士在寒冷的冬夜,靠着微弱的油灯进行实验的场景,那种对物质匮乏和精神狂热的描绘,让冰冷的科学史瞬间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读完这本书,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人类探索精神的敬畏,它提醒我们,每一个伟大的发现背后,都站着无数个在黑暗中摸索的普通人。
评分这本书真是本让人大开眼界的读物!我一直以为自己对历史和科学有那么一点了解,但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真是冰山一角。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把那些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故事层层剥开,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在炉火边,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秘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科学发现背后的“人性挣扎”时所下的笔墨,那不仅仅是公式和定律的堆砌,更是关于坚持、怀疑、甚至是嫉妒的情感交织。比如,书中对某位早期物理学家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天才在面对公众不理解时的那种孤独与执着,这比单纯介绍他的理论要深刻得多。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那些恰到好处的插图和图表,总能在我快要被文字淹没的时候,提供一个视觉上的锚点,让我能迅速抓住重点。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边界被拓宽了,不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而是开始对那些“为什么会这样”产生更深层次的好奇心。这绝对是一本适合所有对知识抱有敬畏之心的人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弥合了“专业知识”与“大众理解”之间的巨大鸿沟。很多科普书的通病是,要么过于浅显,让人觉得像在看儿童读物;要么过于专业,让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望而却步。但这本书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在必要的深度上毫不含糊,敢于触及那些复杂的理论核心,但同时,它又无比耐心地为你铺设理解的阶梯。我发现,当遇到那些我之前一直搞不懂的概念时,这本书总能提供一个全新的、更具逻辑性的切入点。它的行文逻辑极其清晰,就像一张精密绘制的地图,指引你穿越知识的森林。而且,这本书的体量虽然可观,但阅读起来却毫无压力,这得益于作者精湛的结构安排。它将宏大的主题拆解成一个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模块,让你可以在任何时间点停下来,消化吸收,而不会感到故事链条的中断。对我来说,这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每次都能有所收获的“工具书”兼“精神食粮”。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可以用“雕琢”来形容。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为了吸引眼球而堆砌华丽辞藻的作品,相反,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古典的美感。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考究,即便是描述最为枯燥的科学实验过程,也能被他写出一种近乎诗歌的韵律感。我反复阅读了其中关于“时间错位”概念解析的那几页,简直是拍案叫绝。他将一个极其抽象的哲学和物理难题,用生活化的比喻串联起来,比如用沙漏的流动、光线的折射,构建起一个立体的、可感知的理解框架。这种对语言的掌控力,让我深刻体会到,好的科普作品不应该只停留在“告知”的层面,更应该具备“感染”的力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在不经意间,就领悟了那些过去认为遥不可攀的知识体系。我强烈推荐给那些对语言艺术和深度思考有追求的读者,它能帮你校准你对“阅读品质”的期待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