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01 |
| 作者:王中武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3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2230099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2 |
全书理论部分共分十五章,**章是国内外植物检疫的概述;第二章是植物检疫的工作原理;第三章介绍我国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第四章介绍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的相关知识;第五章介绍植物检疫检验的技术措施;第六章介绍国内外的检疫处理方法;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检疫病害的症状、分布、病原物、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检验技术、检疫和防治方法等;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介绍有代表性检疫性害虫的分布及危害性、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习性、传播途径、检验方法、检疫与防治方法等;第十五章介绍检疫性杂草的相关知识。为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本书后还设计了十一个相应的实训项目和两个实习项目。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植物保护专业教材,也可供农林类、生物类和外贸类相关专业教学使用。
王中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与植物保护以及植物检疫等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章绪论001 **节植物检疫的概念及植物检疫的意义001 一、检疫的由来001 二、植物检疫的概念001 三、植物检疫学的概念002 四、植物检疫的意义002 五、植物检疫的基本属性003 六、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规律及植物检疫的对策004 第二节国内外植物检疫的发展概况006 一、国外植物检疫的发展概况006 二、中国植物检疫的发展概况007 本章小结009 思考与练习题009 第二章植物检疫原理010 **节有害生物风险分析010 一、有害生物010 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产生010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必要性011 四、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011 五、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程序和方法011 第二节植物检疫法规014 一、植物检疫法规的概念014 二、植物检疫法规的法律地位014 三、植物检疫法规的基本内容014 四、中国植物检疫法规简介016 本章小结017 思考与练习题017 第三章国内农业植物检疫018 一、国内农业植物检疫的概况018 二、检疫对象和检疫范围018 三、疫区和保护区划定019 四、调运检疫019 五、产地检疫020 六、国外引种检疫022 本章小结023 思考与练习题024 第四章进出境植物检疫025 一、进出境植物检疫概述025 二、检疫对象和检疫范围025 三、检疫措施和检疫制度026 四、进境检疫027 五、出境检疫028 六、过境检疫029 七、携带、邮寄物检疫030 八、运输工具检疫和其他检疫031 本章小结032 思考与练习题032 第五章植物检疫检验技术033 一、植物检疫检验抽样方法033 二、昆虫检验035 三、螨类检验036 四、杂草种子检验036 五、植物病原真菌的检验036 六、植物病原细菌的检验038 七、植物病毒的检验040 八、植物寄生线虫检验042 本章小结043 思考与练习题044 第六章植物检疫处理技术045 一、检疫处理的原则和方法045 二、熏蒸处理046 三、药剂处理057 四、物理处理057 本章小结060 思考与练习题061 第七章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062 **节小麦矮腥黑穗病062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62 二、分布062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62 四、症状062 五、病原063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64 七、检验方法064 八、检疫与防治066 第二节玉米霜霉病066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66 二、分布067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67 四、症状067 五、病原068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69 七、检验方法069 八、检疫与防治069 第三节马铃薯癌肿病07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70 二、分布070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70 四、症状070 五、病原070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71 七、检验方法071 八、检疫与防治071 第四节大豆疫病072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72 二、分布072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72 四、症状072 五、病原073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73 七、检验方法074 八、检疫与防治074 第五节烟草霜霉病07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75 二、分布075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75 四、症状076 五、病原076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76 七、检验方法077 八、检疫与防治078 第六节榆枯萎病078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78 二、分布078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78 四、症状079 五、病原07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79 七、检验方法080 八、检疫与防治080 第七节棉花黄萎病08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80 二、分布080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81 四、症状081 五、病原081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82 七、检验方法082 八、检疫与防治083 本章小结083 思考与练习题083 第八章植物检疫性细菌病害084 **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084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84 二、分布084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84 四、症状084 五、病原085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85 七、检验方法085 八、检疫与防治087 第二节柑橘溃疡病087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87 二、分布088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88 四、症状088 五、病原08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89 七、检验方法089 八、检疫与防治090 第三节番茄溃疡病09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90 二、分布090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90 四、症状091 五、病原091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91 七、检验方法092 八、检疫与防治092 第四节瓜类细菌性果斑病093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93 二、分布093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93 四、症状093 五、病原094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94 七、检验方法094 八、检疫与防治094 第五节玉米细菌性枯萎病09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95 二、分布095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95 四、症状096 五、病原096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96 七、检验方法097 八、检疫与防治097 第六节梨火疫病098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098 二、分布098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098 四、症状098 五、病原09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099 七、检验方法100 八、检疫与防治100 本章小结101 思考与练习题101 第九章植物检疫性线虫病害102 **节鳞球茎茎线虫病102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02 二、分布102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102 四、症状102 五、病原103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03 七、检验方法104 八、检疫与防治104 第二节香蕉穿孔线虫病10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05 二、分布105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105 四、症状106 五、病原106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07 七、检验方法107 八、检疫与防治107 第三节马铃薯金线虫病108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08 二、分布108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108 四、症状109 五、病原10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0 七、检验方法110 八、检疫与防治110 第四节松材线虫病11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10 二、分布110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111 四、症状111 五、病原111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2 七、检验方法112 八、检疫与防治112 本章小结113 思考与练习题114 第十章检疫性植物病毒病害115 **节马铃薯黄化矮缩病11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15 二、分布115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15 四、症状115 五、病原115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6 七、检验方法116 八、检疫与防治116 第二节马铃薯帚顶病116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16 二、分布116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17 四、症状117 五、病原117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7 七、检验方法117 八、检疫与防治118 第三节番茄环斑病118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18 二、分布118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18 四、症状119 五、病原119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19 七、检验方法120 八、检疫与防治120 第四节可可肿枝病120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20 二、分布120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20 四、症状121 五、病原121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21 七、检验方法121 八、检疫与防治122 第五节木薯花叶病122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22 二、分布122 三、寄主及危害情况122 四、症状122 五、病原122 六、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122 七、检验方法123 八、检疫与防治123 本章小结123 思考与练习题124 第十一章检疫性鳞翅目害虫125 **节美国白蛾125 一、学名及英文名称125 二、分布125 三、寄主及危害性125 四、形态特征126 五、发生规律及习性127 六、传播途径128 七、检验方法128 八、检疫与防治128 第
这本书我早就听说过了,一直想找机会好好读一读。最近总算如愿以偿,拿到手就爱不释卷。扉页上印着“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心里顿时升起一股亲切感,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友。翻开书页,墨香扑鼻而来,那种熟悉的感觉,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埋头苦读的那些日子。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第二版究竟有哪些令人惊喜的更新和突破。第一版我虽然没有完整地读过,但零星地接触过其中的一些内容,那时候就觉得它是一本非常权威、非常实用的工具书。这次的第二版,听说是经过了大量的修订和补充,希望能涵盖更多最新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植物检疫挑战。我特别期待它能在一些疑难杂症的处理上,给出更详尽的指导和解决方案,让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毕竟,植物检疫工作涉及到国家农业安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工作上的得力助手,也希望它能为整个植物检疫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这本《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真是太棒了!作为一名基层植物检疫员,我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这本书。它的内容非常贴近实际,讲解的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说,书中关于常见检疫性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就写得非常详细,还配有很多清晰的图片,让我们能够准确地辨认出目标。而且,书中的操作流程也写得非常清晰,一步一步地跟着做,基本上就不会出错。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针对一些比较棘手的检疫情况,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处理建议,这些都是在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宝贵财富。这本书就像我的“随身宝典”,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翻开它,总能找到答案。它的价格也很实在,对于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来说,能够买到这样一本既实用又权威的书,真是太划算了!我强烈推荐所有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朋友们都入手一本!
评分终于把这本《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细细品读了一遍,真是受益匪浅,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在工作中也接触了不少植物检疫的事务,常常为一些专业术语和操作规程感到困惑。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及时雨一样,解决了我的很多难题。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像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而且,它在讲解每一个技术环节的时候,都配有非常详细的图文解释,这对于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部分,选取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觉书中讲授的知识是真正能够落地应用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植物检疫的认识更加系统和全面了,也更有信心去面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前进。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植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隐藏在细微之处,却可能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造成巨大影响的“隐形杀手”。《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求。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病原体和害虫的传播途径以及它们对植物造成的危害时,那种抽丝剥茧般的严谨分析。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微观的战场,看着那些看不见的敌人如何潜伏、蔓延,以及检疫技术又是如何成为守护绿色屏障的关键。书中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所面临的特有检疫风险的介绍,也让我对全球植物检疫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充满科学探索精神的作品,让我对植物检疫工作所蕴含的智慧和挑战有了全新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每一次成功的检疫,都可能避免一场潜在的生态灾难。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植物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人员,我一直关注着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这本书《植物检疫技术-第二版》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平台。我最欣赏的是它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之间的完美平衡。它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植物检疫背后的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翔实、可操作的技术指南。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新兴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章节,这对于当前全球范围内日益严峻的生物入侵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另外,书中对现代检疫技术的介绍,例如分子检测技术、遥感技术等,也让我大开眼界。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植物检疫的面貌,而这本书恰好将这些内容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整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窗口。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在应对复杂检疫挑战方面的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