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定价:59.00元
作者:程登发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2290591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本书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由我国植物保护高新技术学科带头人程登发研究员携弟子在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和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撰成,是我国**部系统介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3S”高新技术在植物保护中应用的专著。书中概要叙述了“3S”技术监测预警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的原理和外研究进展,以较大篇幅、数个研究实例重点介绍了其分析研究方法及具体应用,并对计算机信息技术、数理统计建模、人工智能和大区域宏观分析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也作了图文并茂的介绍。全书技术路线清晰,原创成果突出,实战指导性强,对搭建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加快我国现代植保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对植保专业人员知识更新、农林部门发布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制定其防治决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提要
《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本书在总结作者多年科研创新成果的基础上,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3S”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作了系统而详尽的介绍。 全书共分3编16章,分别从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病虫害、昆虫雷达监测重大迁飞性害虫、外来入侵物种风险分析诸方面介绍了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应用技术及对未来的展望,涉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草地螟、旋幽夜蛾、红火蚁、马铃薯甲虫和小麦白粉病等多个重要病虫害监测预警或潜在分布研究实例,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外植物保护高新技术的新进展,特别是我国植保专家在昆虫雷达遥感技术和昆虫雷达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系统研究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和国际成果。
目录
作者介绍
程登发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研究室原主任,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教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植保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植保信息技术研究多年,先后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7 项。已主编或参编出版《扫描昆虫雷达与昆虫迁飞监测》等著作8 部,发表论文100 余篇。在微小昆虫飞行磨系统及麦蚜迁飞生物学研究、昆虫雷达组装技术及扫描昆虫雷达回波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研究方面,被外同行专家公认为达到国际水平。张云慧 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保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 林 博士,宁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级工程师。乔红波 博士,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蒋春先 博士,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秀丽 硕士,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文摘
序言
我设想这本书是一部严谨而深入的学术专著,它的重点在于阐述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我会期待在其中看到关于灾害发生机理的详尽剖析,例如,某种病毒是如何感染作物,其传播途径又是怎样的;或者某种害虫,其生命周期、繁殖规律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多强。接着,它应该会详细介绍各种监测手段,从传统的田间调查、病虫害普查,到现代化的遥感技术、病原菌分子诊断方法,以及基因测序技术在早期病害识别中的应用。预警技术部分,我想象中会涉及风险评估模型、灾害模拟预测系统,以及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决策支持平台。这本书或许会探讨如何将这些技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层层递进、多维度、高精度的监测预警网络。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南,为农业部门、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从而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生物灾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信息系统。它应该不仅仅是关于发现问题,更是关于“提前”知道问题,并且能够“预判”问题的发展趋势。我猜想它会深入探讨各种监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从宏观的卫星遥感,捕捉大范围的植被健康状况,到微观的病原体基因分析,精准识别潜在的威胁。书中可能会详细介绍各种预警模型的构建方法,比如如何利用气候数据、土壤信息、历史灾害记录等因素,来预测某种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蔓延速度。我特别期待看到书中关于“早期预警信号”的阐述,这些信号可能非常微弱,但却能预示着一场潜在的危机。比如,某种昆虫在特定时期数量的细微增长,或者某种植物在特定光照条件下发生的早期生化变化。这本书应该为我们揭示了农业生产背后那场无声的“科技战”,通过科技的手段,人类试图与自然界中那些可能威胁我们生存的因素进行一场智慧的博弈。
评分从书名上看,这本书应该是一份关于如何守护我们餐桌安全的“地图”和“攻略”。我猜测它会从宏观的视角出发,介绍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可能面临的重大生物灾害类型,比如各种病毒、细菌、真菌引起的病害,以及毁灭性的虫害,像蝗虫、蚜虫等。然后,它会详细讲解如何“监测”这些潜在的威胁,是不是需要我们留意农田里的任何异常,比如叶子的颜色、形状的变化,或者植株的生长速度。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让普通人也能参与到“监测”中来,形成一种“人人都是监测员”的氛围。至于“预警技术”,我联想到的是各种科学的预测方法,比如利用天气预报来预测虫害的发生,或者通过对植物基因的研究来提前发现抗病性弱的品种。它应该会告诉我们,在灾害真正爆发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收到“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民老友”,在默默地为我们分享着对抗自然灾害的智慧和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很有那种国家级、科研级别的感觉。我猜想里面一定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比如“病原菌传播模型”、“虫害爆发阈值”、“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机制”之类的。我脑海里浮现出大量的图表、数据分析,以及复杂的数学公式,用来解释某种特定的农作物在面对某种严重的病虫害威胁时,如何通过监测和预警系统来提前发现、评估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我期望能看到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种稻瘟病如何在短时间内蔓延,或者某种蝗灾如何在一夜之间摧毁大片农田,而这本书就提供了科学的手段来避免或减轻这些灾难。它应该是一本为农业科研人员、植保专家、以及政策制定者量身打造的工具书,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保障粮食安全,减少因生物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尤其好奇书中关于“预警技术”的部分,是否会涉及一些前沿的科技,比如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巡查、甚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监测网络,实现对病虫害的“主动出击”而非“被动防御”。
评分作为一名对农业生产颇有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拿到这本《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监测与预警技术》时,其实是抱着一种既好奇又有些畏惧的心态。我不太懂那些专业的理论,但“重大生物灾害”和“监测预警”这几个词,立刻点燃了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比如,是什么样的“生物灾害”最容易威胁我们的餐桌?它们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它们会突然变得“重大”?书里会不会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或者类比,来帮助像我这样的读者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我特别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如何“监测”的具体方法,不是那些高深莫测的仪器,而是普通农民也能理解和参与的。比如,什么样的叶子颜色变化预示着疾病?什么样的虫子数量骤增需要警惕?而“预警”部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提前”收到信号的介绍,是不是有一些自然现象的微妙变化,或者农业部门会通过什么渠道发布信息?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实际的知识,让我更能体会到粮食生产的不易,也对那些默默守护我们餐桌安全的人们多一份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