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植物檢疫技術-第二版 |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8-05-01 |
| 作者:王中武 | 譯者: | 開本: 16開 |
| 定價: 38.00 | 頁數: | 印次: 1 |
| ISBN號:9787122300997 | 商品類型:圖書 | 版次: 2 |
全書理論部分共分十五章,**章是國內外植物檢疫的概述;第二章是植物檢疫的工作原理;第三章介紹我國國內農業植物檢疫工作;第四章介紹我國進齣境植物檢疫的相關知識;第五章介紹植物檢疫檢驗的技術措施;第六章介紹國內外的檢疫處理方法;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介紹瞭一些有代錶性的檢疫病害的癥狀、分布、病原物、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檢驗技術、檢疫和防治方法等;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介紹有代錶性檢疫性害蟲的分布及危害性、形態特徵、發生規律及習性、傳播途徑、檢驗方法、檢疫與防治方法等;第十五章介紹檢疫性雜草的相關知識。為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本書後還設計瞭十一個相應的實訓項目和兩個實習項目。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植物保護專業教材,也可供農林類、生物類和外貿類相關專業教學使用。
王中武,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教授,長期從事與植物保護以及植物檢疫等相關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
**章緒論001 **節植物檢疫的概念及植物檢疫的意義001 一、檢疫的由來001 二、植物檢疫的概念001 三、植物檢疫學的概念002 四、植物檢疫的意義002 五、植物檢疫的基本屬性003 六、植物危險性有害生物的人為傳播規律及植物檢疫的對策004 第二節國內外植物檢疫的發展概況006 一、國外植物檢疫的發展概況006 二、中國植物檢疫的發展概況007 本章小結009 思考與練習題009 第二章植物檢疫原理010 **節有害生物風險分析010 一、有害生物010 二、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産生010 三、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必要性011 四、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主要內容011 五、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的程序和方法011 第二節植物檢疫法規014 一、植物檢疫法規的概念014 二、植物檢疫法規的法律地位014 三、植物檢疫法規的基本內容014 四、中國植物檢疫法規簡介016 本章小結017 思考與練習題017 第三章國內農業植物檢疫018 一、國內農業植物檢疫的概況018 二、檢疫對象和檢疫範圍018 三、疫區和保護區劃定019 四、調運檢疫019 五、産地檢疫020 六、國外引種檢疫022 本章小結023 思考與練習題024 第四章進齣境植物檢疫025 一、進齣境植物檢疫概述025 二、檢疫對象和檢疫範圍025 三、檢疫措施和檢疫製度026 四、進境檢疫027 五、齣境檢疫028 六、過境檢疫029 七、攜帶、郵寄物檢疫030 八、運輸工具檢疫和其他檢疫031 本章小結032 思考與練習題032 第五章植物檢疫檢驗技術033 一、植物檢疫檢驗抽樣方法033 二、昆蟲檢驗035 三、蟎類檢驗036 四、雜草種子檢驗036 五、植物病原真菌的檢驗036 六、植物病原細菌的檢驗038 七、植物病毒的檢驗040 八、植物寄生綫蟲檢驗042 本章小結043 思考與練習題044 第六章植物檢疫處理技術045 一、檢疫處理的原則和方法045 二、熏蒸處理046 三、藥劑處理057 四、物理處理057 本章小結060 思考與練習題061 第七章植物檢疫性真菌病害062 **節小麥矮腥黑穗病062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62 二、分布062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62 四、癥狀062 五、病原063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64 七、檢驗方法064 八、檢疫與防治066 第二節玉米霜黴病066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66 二、分布067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67 四、癥狀067 五、病原068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69 七、檢驗方法069 八、檢疫與防治069 第三節馬鈴薯癌腫病070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70 二、分布070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70 四、癥狀070 五、病原070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71 七、檢驗方法071 八、檢疫與防治071 第四節大豆疫病072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72 二、分布072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72 四、癥狀072 五、病原073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73 七、檢驗方法074 八、檢疫與防治074 第五節煙草霜黴病075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75 二、分布075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75 四、癥狀076 五、病原076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76 七、檢驗方法077 八、檢疫與防治078 第六節榆枯萎病078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78 二、分布078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78 四、癥狀079 五、病原079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79 七、檢驗方法080 八、檢疫與防治080 第七節棉花黃萎病080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80 二、分布080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81 四、癥狀081 五、病原081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82 七、檢驗方法082 八、檢疫與防治083 本章小結083 思考與練習題083 第八章植物檢疫性細菌病害084 **節水稻細菌性條斑病084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84 二、分布084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84 四、癥狀084 五、病原085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85 七、檢驗方法085 八、檢疫與防治087 第二節柑橘潰瘍病087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87 二、分布088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88 四、癥狀088 五、病原089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89 七、檢驗方法089 八、檢疫與防治090 第三節番茄潰瘍病090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90 二、分布090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90 四、癥狀091 五、病原091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91 七、檢驗方法092 八、檢疫與防治092 第四節瓜類細菌性果斑病093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93 二、分布093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93 四、癥狀093 五、病原094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94 七、檢驗方法094 八、檢疫與防治094 第五節玉米細菌性枯萎病095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95 二、分布095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95 四、癥狀096 五、病原096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96 七、檢驗方法097 八、檢疫與防治097 第六節梨火疫病098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098 二、分布098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098 四、癥狀098 五、病原099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099 七、檢驗方法100 八、檢疫與防治100 本章小結101 思考與練習題101 第九章植物檢疫性綫蟲病害102 **節鱗球莖莖綫蟲病102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02 二、分布102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況102 四、癥狀102 五、病原103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103 七、檢驗方法104 八、檢疫與防治104 第二節香蕉穿孔綫蟲病105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05 二、分布105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況105 四、癥狀106 五、病原106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107 七、檢驗方法107 八、檢疫與防治107 第三節馬鈴薯金綫蟲病108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08 二、分布108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況108 四、癥狀109 五、病原109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110 七、檢驗方法110 八、檢疫與防治110 第四節鬆材綫蟲病110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10 二、分布110 三、寄主植物及危害情況111 四、癥狀111 五、病原111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112 七、檢驗方法112 八、檢疫與防治112 本章小結113 思考與練習題114 第十章檢疫性植物病毒病害115 **節馬鈴薯黃化矮縮病115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15 二、分布115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115 四、癥狀115 五、病原115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116 七、檢驗方法116 八、檢疫與防治116 第二節馬鈴薯帚頂病116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16 二、分布116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117 四、癥狀117 五、病原117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117 七、檢驗方法117 八、檢疫與防治118 第三節番茄環斑病118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18 二、分布118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118 四、癥狀119 五、病原119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119 七、檢驗方法120 八、檢疫與防治120 第四節可可腫枝病120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20 二、分布120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120 四、癥狀121 五、病原121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121 七、檢驗方法121 八、檢疫與防治122 第五節木薯花葉病122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22 二、分布122 三、寄主及危害情況122 四、癥狀122 五、病原122 六、發病規律及傳播途徑122 七、檢驗方法123 八、檢疫與防治123 本章小結123 思考與練習題124 第十一章檢疫性鱗翅目害蟲125 **節美國白蛾125 一、學名及英文名稱125 二、分布125 三、寄主及危害性125 四、形態特徵126 五、發生規律及習性127 六、傳播途徑128 七、檢驗方法128 八、檢疫與防治128 第
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作為一個剛起步的植物愛好者,我對病蟲害防治簡直一竅不通,每次看到心愛的植物齣現奇怪的斑點或者葉子發黃,都焦頭爛額。朋友推薦瞭這本《植物檢疫技術-第二版》,說實話,一開始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結果打開後就被深深吸引瞭。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常見植物病蟲害的識彆方法,不僅有文字描述,還有大量高清圖片,比我在網上搜集的信息要直觀準確太多瞭。特彆是關於一些真菌和細菌引起的病害,書中用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瞭它們的發生原理和傳播途徑,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理解。而且,它還針對不同的病蟲害提供瞭多種防治方案,從物理隔離到化學藥劑的使用,都給齣瞭詳細的指導和注意事項。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提到瞭很多綠色、環保的防治方法,比如利用天敵、製作植物源農藥等,這正是我一直追求的。我按照書裏的方法,成功地治愈瞭我那盆差點被蟎蟲毀掉的月季,現在它又重新煥發生機瞭,簡直太有成就感瞭!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位耐心細緻的導師,一步步地引導我認識和解決植物麵臨的問題。
評分坦白說,我對植物檢疫這個領域最初的認知非常有限,覺得可能就是一些關於打農藥、抓蟲子的事情。《植物檢疫技術-第二版》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之前的看法。這本書以一種非常係統和專業的視角,剖析瞭植物檢疫的方方麵麵。它不僅僅關注“治”,更強調“防”和“管”。書中關於風險評估、疫情監測、檢疫審批等環節的講解,讓我看到瞭一個龐大而精密的體係。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定義和分類感到震撼,原來有些生物的危害性如此之大,足以影響到一個國傢甚至全球的農業生産和生態安全。書中的案例分析,生動地展示瞭檢疫工作如何在全球範圍內阻止潛在的生物入侵,保障瞭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我以前總覺得科學研究離我們很遠,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植物檢疫技術的研究成果,就實實在在地體現在我們餐桌上的安全食物,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中。它讓我看到瞭科學的力量,以及專業人士在默默守護我們生活的美好。
評分我是一名在農業技術推廣領域工作多年的技術人員,平時接觸的植物病蟲害種類繁多,情況也十分復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瞭《植物檢疫技術-第二版》,這本著作的齣現,無疑為我日常的工作注入瞭一股新的活力。它不僅僅是對原有知識的簡單更新,更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瞭深入的拓展和深化。書中對於一些新型病蟲害的介紹,以及最新的檢測技術和預警係統,都給予瞭我極大的啓發。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區域性病蟲害監測和防控策略的論述,這對於我們基層的工作人員來說,提供瞭寶貴的參考和實踐指導。例如,書中關於如何建立健全植物疫情信息網絡,以及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預測病蟲害發生趨勢的章節,就讓我茅塞頓開。此外,它還詳細闡述瞭不同檢疫級彆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這對於規範我們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至關重要。這本書的齣版,不僅填補瞭一些現有技術資料的空白,更是在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上做到瞭極高的水平,為我應對日益嚴峻的植物檢疫挑戰,提供瞭堅實的技術支撐。
評分讀完《植物檢疫技術-第二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一株小小的植物,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復雜的技術和嚴密的管理!我一直認為,隻要把植物養好瞭,它就能健康生長,卻從未想過,還有“檢疫”這樣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書中詳細介紹瞭植物檢疫的原理、方法和流程,從源頭識彆,到過程監管,再到終端控製,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嚴謹得令人佩服。我特彆好奇書中所提到的“分子檢疫技術”,它竟然能通過DNA分析來鑒定病原體,這簡直是“黑科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享受到的安全、優質的農産品,離不開背後無數專業人士的辛勤付齣和高科技的支持。它不僅僅是為專業人士準備的,對於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瞭解到很多關於植物保護和食品安全的新知識,這對於我們做齣更明智的消費選擇,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支持農業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我的想象。
評分作為一個熱愛旅行、喜歡探索世界各地的文化和自然風光的人,我對不同地區特有的植物和可能存在的病蟲害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植物檢疫技術-第二版》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世界各地植物健康狀況的窗口。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精彩的“植物地圖”,標注著哪些地區可能存在哪些特定的病蟲害威脅,以及它們對當地生態和經濟可能産生的影響。書中詳細介紹瞭國際上通行的植物檢疫措施和貿易協定,這讓我對全球化的背景下,植物檢疫工作的復雜性和重要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曾在一篇關於東南亞熱帶雨林的報道中,瞭解到某些入侵性昆蟲對當地生態造成的毀滅性破壞,而這本書則從技術層麵解釋瞭這些入侵是如何發生的,以及為什麼需要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來阻止它們的傳播。它讓我明白,每一次跨國界的植物貿易,都伴隨著潛在的風險,而檢疫工作,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綠色星球的關鍵防綫。這本書讓我對植物檢疫工作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責任”和“智慧”有瞭全新的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